一种燃油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821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属于车辆燃油供给技术领域。燃油供给系统的保压装置包括:阀体,其上设置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第一阀件,其包括第一阀座、第一阀芯及第一弹性件,第一阀芯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第一阀芯的另一端能够选择性打开或关闭第一通孔;第二阀件,其包括中间件、第二阀芯及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阀芯,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腔体的内壁;第三阀件,其包括第二阀座、第三弹性件及第三阀芯,第二阀芯向第三通孔延伸并能够驱动第三阀芯向靠近第三弹性件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三阀芯能够打开第三通孔。有益效果:能够避免在供油泵停机时燃油流回至油箱内。回至油箱内。回至油箱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供给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燃油供给
,尤其涉及一种燃油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燃油供给系统包括供油泵、供油油路、发动机、回油油路及油箱,供油泵将油箱中的燃油经供油油路供至发动机,以满足发动机的燃油使用需求;然后未使用完的燃油经回油油路流回至油箱内。
[0003]当在供油泵停止工作后,燃油供给系统中的燃油将经过供油油路、发动机及回油油路回到油箱,以使燃油供给系统内仅剩少量停机泄压后的残余压力。当在供油泵长时间放置未工作并进行重新启动的情况下,由于燃油供给系统内仅剩少量停机泄压后的残余压力,因此需要供油泵启动较长时间后,才能将燃油供至发动机,从而导致燃油供给系统的启动时间较长,启动速率较慢;甚至会出现即使燃油供给系统的蓄电池的电量耗尽,也无法将燃油供至发动机,给用户造成较大麻烦。
[0004]综上所述,亟需设计一种燃油供给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油供给系统,能够避免在供油泵停机时供油油道和回油油道内的燃油流回至油箱内,且不会额外消耗燃油。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油箱、保压装置、供油泵、供油油路及回油油路,所述供油油路用于将燃油供至车辆的发动机并使多余燃油流至所述回油油路,所述保压装置包括:
[0008]阀体,其上设置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供油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供油油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回油油路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油箱连接,且所述阀体内形成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均与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及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
[0009]第一阀件,其包括第一阀座、第一阀芯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阀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阀座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阀芯的另一端能够选择性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孔;
[0010]第二阀件,其包括中间件、第二阀芯及第二弹性件,所述中间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中间件的两端固定伸入所述阀体,所述中间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阀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能够选择性抵接至所述中间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阀芯上远离所述中间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阀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
[0011]第三阀件,其包括第二阀座、第三弹性件及第三阀芯,所述第二阀座固定设置在所
述阀体内侧,所述第二阀座内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三阀芯的一端,所述第二阀芯向所述第三通孔延伸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三阀芯向靠近所述第三弹性件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三阀芯能够打开所述第三通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燃油供给系统还包括:
[0013]第四阀件,其包括第四阀芯、第四弹性件及第三阀座,所述第二阀芯内形成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阀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三阀座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的第四腔体,所述第三阀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弹性件及所述第四阀芯均位于所述第四腔体内,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三腔体的内壁,所述第四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四阀芯的一端,所述第四阀芯的另一端能够选择性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四通孔;且所述第二阀芯内还设置有过油通道,所述过油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过油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燃油供给系统的供油效率以及在所述供油泵停机时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燃油压力的降速要求相匹配。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过油通道包括:
[0017]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第一腔体的深度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二阀芯,且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阀座过盈装配在所述第三腔体内。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座过盈装配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第一腔体的深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挡板。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芯的结构为球体,所述第一阀座上靠近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呈第一锥形结构,沿靠近所述第一阀芯的方向,所述第一锥形结构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锥形结构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阀芯能够选择性地抵紧或脱离所述第一锥形结构,以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一通孔。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阀芯的结构为球体,所述第二阀座上靠近所述第三阀芯的一端呈第二锥形结构,沿靠近所述第三阀芯的方向,所述第二锥形结构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锥形结构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阀芯能够选择性地抵紧或脱离所述第二锥形结构,以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三通孔。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内还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第二腔体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弹性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挡板。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阀芯的结构为球体,所述第四腔体靠近所述第四通孔的一内壁呈第三锥形结构,沿靠近所述第四通孔的方向,所述第三锥形结构的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三锥形结构与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第四阀芯能够选择性地抵紧或脱离所述第三锥形结构,以关闭或打开所述第四通孔。
[0025]进一步地,所述中间件为挡圈,所述挡圈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所述挡圈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阀体内。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及所述第四弹性件均为压缩弹簧。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8]通过设置第一阀件、第二阀件及第三阀件;当供油泵进行供油时,供油泵的燃油经阀体的第一入口进入第一腔体内,并经第一腔体进行第一通孔,由于此时的燃油具有压力,即第一通孔内的燃油能够克服第一弹性件提供至第一阀芯的作用力,从而能够推动第一阀芯向远离第一通孔的方向移动,以打开第一通孔,以使第一通孔内的燃油经第一阀座与第一阀芯之间的间隙流至第一出口,以流入供油油路内,进而流至发动机,以供发动机使用,未使用完的燃油流入回油油路内;同时,由于经第一入口流至第一腔体内的燃油还能够通过第二通孔作用于第二阀芯,且燃油对第二阀芯的作用力能够克服第二弹性件提供至第二阀芯的作用力,进而使第二阀芯能够向靠近第三阀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油箱、保压装置(10)、供油泵、供油油路及回油油路,所述供油油路用于将燃油供至车辆的发动机并使多余燃油流至所述回油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装置(10)包括:阀体(1),其上设置有第一入口(11)、第二入口(13)、第一出口(12)及第二出口(14),所述第一入口(11)与所述供油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出口(12)与所述供油油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入口(13)与所述回油油路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出口(14)与所述油箱连接,且所述阀体(1)内形成有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16),所述第一腔体(15)均与所述第一入口(11)、所述第一出口(12)及所述第二出口(14)连通,所述第二腔体(16)与所述第二入口(13)连通;第一阀件(2),其包括第一阀座(21)、第一阀芯(22)及第一弹性件(23),所述第一阀座(2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5)内,所述第一阀座(2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阀芯(2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弹性件(23)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2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5)内,所述第一阀芯(22)的另一端能够选择性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孔(211);第二阀件(3),其包括中间件(31)、第二阀芯(32)及第二弹性件(33),所述中间件(31)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5)内且所述中间件(31)的两端固定伸入所述阀体(1),所述中间件(3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11),所述第二阀芯(32)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5)内且能够选择性抵接至所述中间件(31),所述第二弹性件(33)套设在所述第二阀芯(32)上远离所述中间件(31)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3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阀芯(32),所述第二弹性件(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腔体(15)的内壁;第三阀件(4),其包括第二阀座(41)、第三弹性件(42)及第三阀芯(43),所述第二阀座(41)固定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侧,所述第二阀座(41)内形成有第三通孔(411),所述第三通孔(411)与所述第一腔体(15)连通,所述第三弹性件(4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6)内,所述第三弹性件(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三阀芯(43)的一端,所述第二阀芯(32)向所述第三通孔(411)延伸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三阀芯(43)向靠近所述第三弹性件(42)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三阀芯(43)能够打开所述第三通孔(4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供给系统还包括:第四阀件(5),其包括第四阀芯(51)、第四弹性件(52)及第三阀座(53),所述第二阀芯(32)内形成有第三腔体(321),所述第三阀座(5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体(321)内,所述第三阀座(53)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三腔体(321)连通的第四腔体(531),所述第三阀座(5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311)连通的第四通孔(532),所述第四弹性件(52)及所述第四阀芯(51)均位于所述第四腔体(531)内,所述第四弹性件(5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三腔体(321)的内壁,所述第四弹性件(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四阀芯(51)的一端,所述第四阀芯(51)的另一端能够选择性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四通孔(532);且所述第二阀芯(32)内还设置有过油通道(34),所述过油通道(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腔体(321)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坚李艺漩庄凤芝唐继响王佳新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