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20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6
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训练功能和训练模式单一,患者在实际使用时存有不便,从而导致康复效果不佳不利于患者术后快速适应生活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内滑动连接有可前后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转动连接有随滑块滑动而同步转动的连杆组,所述连杆组上转动连接有座板,所述座板下侧的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一对上下摆动的下肢训练杆,所述支撑架上侧转动连接有随下肢训练杆同步运动的上肢训练杆,所述上肢训练杆中部设有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靠板,所述靠板内转动连接有可先后滑动的第一按摩块,所述第一按摩块四周设有可往复滑动的第二按摩块。动的第二按摩块。动的第二按摩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

技术介绍

[0002]心脏病患者在接受完心内科或心外科的治疗之后,虽然生命得到了挽回,但是心脏的功能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甚至在更长的时间内,因为心脏康复在我国的基础普及率较低,家属和很多医院能做的只是让患者卧床静养,多吃少动,于是心脏病患者虽然肢体健全,但却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资格和能力;据最新医学研究表明有计划的活动可以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其次,运动有许多重要的益处,比如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人体的代谢,加强营养物质的消耗,加快体内毒素的排泄,帮助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快速适应正常的生活;但是现有的术后锻炼装置功能单一,要么只能对单一的对患者的手臂或腿部进行简单的运动,要么是腿部和手臂同步的进行运动,对于患者身体部分肢体的训练和四肢进行全方位锻炼,无法在一个训练装置上实现,在患者实际使用时存有不便,训练模式单一,康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训练功能和训练模式单一,患者在实际使用时存有不便,从而导致康复效果不佳不利于患者术后快速适应生活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内滑动连接有可前后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转动连接有随滑块滑动而同步转动的连杆组,所述连杆组上转动连接有座板,所述座板下侧的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一对上下摆动的下肢训练杆,所述支撑架上侧转动连接有随下肢训练杆同步运动的上肢训练杆,所述上肢训练杆中部设有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靠板,所述靠板内转动连接有可先后滑动的第一按摩块,所述第一按摩块四周设有可往复滑动的第二按摩块。
[0005]优选的,所述支撑台内开有与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滑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上侧啮合有与连杆组固定连接的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杆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底部啮合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左右两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滑块外部,所述第一齿轮下侧啮合有与支撑台固定连接的齿条;
[0006]所述连杆组包括有与第一蜗轮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侧设有相同规格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座板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台和所述靠板均转动连接有可转动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的第一凸轮块,所述第一凸轮块一端配合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转动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上开有与驱动轴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推杆另一端
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后侧设有对套管向前施力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套管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另一端与下肢训练杆转动连接;
[0008]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推杆贯穿第一导向块并且与第一导向块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轴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蜗杆,所述第三蜗杆啮合有第三蜗轮,所述第三蜗轮同轴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的第二凸轮块,所述第二凸轮块一侧配合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转动连接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另一端与上肢训练杆转动连接;
[0010]所述第二推杆中部贯穿并且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块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设有对第二套管向上施力的第二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轮块和所述第二凸轮块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凸轮块包括有与驱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转动连接有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上开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滑动连接有与第一组件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0012]优选的,所述驱动轴上部固定连接有换向齿轮组,所述换向齿轮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转动连接有弧形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一侧配合有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另一端与第一按摩块同轴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驱动轴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蜗杆,所述第四蜗杆啮合有第四蜗轮,所述第四蜗轮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和所述第二不完全齿轮交替间歇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固定连接有与连接轴竖直滑动连接的轴套,所述轴套转动连接有固定板。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四周开有通孔,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一按摩中部开有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的环形导向槽,所述第一按摩块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拉杆,所述拉杆另一端与第二按摩块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上开有水平导向槽,所述第二按摩块与所述水平导向槽滑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按摩块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按摩柱,所述按摩柱内滑动连接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下侧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弹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座板在滑块与连杆组的作用下在移动的时可以水平前倾,降低座板的高度,解决了行动不怎么灵便的患者上下装置困难的问题;支撑架上设有上肢训练杆、下肢训练杆和对背部按摩的第一按摩块和第二按摩块,其中第一按摩块和第二按摩块对患者背部进行不间断的舒缓按摩;上肢训练杆和下肢训练杆可以通过第二凸轮块和第一凸轮块进行控制其是否带动患者的肢体进行被动训练,丰富训练的模式;同时上肢训练杆和下肢训练杆还可用于患者的自动训练,并且不会对其他零件产生干涉;在患者康复阶段的各个阶段均可适用;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训练功能和训练模式单一,患者在实际使用时存有不便,从而导致康复效果不佳不利于患者术后快速适应生活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架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台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滑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肢训练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肢训练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驱动轴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凸轮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靠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靠板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专利技术按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内滑动连接有可前后滑动的滑块(3),所述滑块(3)上转动连接有随滑块(3)滑动而同步转动的连杆组,所述连杆组上转动连接有座板(4),所述座板(4)下侧的支撑架(1)上转动连接有一对上下摆动的下肢训练杆(5),所述支撑架(1)上侧转动连接有随下肢训练杆(5)同步运动的上肢训练杆(6),所述上肢训练杆(6)中部设有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的靠板(7),所述靠板(7)内转动连接有可先后滑动的第一按摩块(8),所述第一按摩块(8)四周设有可往复滑动的第二按摩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内开有与滑块(3)相配合的第一滑槽(10),所述滑块(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11),所述第一蜗杆(11)上侧啮合有与连杆组固定连接的第一蜗轮(12),所述第一蜗杆(11)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13),所述第二蜗杆(13)底部啮合有第二蜗轮(14),所述第二蜗轮(14)左右两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15)位于滑块(3)外部,所述第一齿轮(15)下侧啮合有与支撑台(2)固定连接的齿条(16);所述连杆组包括有与第一蜗轮(12)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17),所述第一连杆(17)上侧设有相同规格的第二连杆(18),所述第二连杆(18)两端分别与滑块(3)和座板(4)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和所述靠板(7)均转动连接有可转动驱动轴(19),所述驱动轴(19)下端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的第一凸轮块(20),所述第一凸轮块(20)一端配合有第一滚轮(21),所述第一滚轮(21)转动连接有第一推杆(22),所述第一推杆(22)上开有与驱动轴(19)相配合的第二滑槽(23),所述第一推杆(2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架(1)滑动连接的第一套管(24),所述第一套管(24)后侧设有对套管向前施力的第一弹簧(26),所述第一套管(2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杆(25),所述第一支杆(25)另一端与下肢训练杆(5)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块(27),所述第一推杆(22)贯穿第一导向块(27)并且与第一导向块(27)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9)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蜗杆(28),所述第三蜗杆(28)啮合有第三蜗轮(29),所述第三蜗轮(29)同轴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的第二凸轮块(30),所述第二凸轮块(30)一侧配合有第二滚轮(31),所述第二滚轮(31)转动连接有第二推杆(32),所述第二推杆(32)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架(1)滑动连接的第二套管(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俊义段正伟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