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频旋回对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微地貌的定量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816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高频旋回对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微地貌的定量恢复方法,涉及古地貌恢复技术领域。本方法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充分应用基础数据资料,采用频谱分析技术和多尺度匹配方法,建立地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高频旋回对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微地貌的定量恢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与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频旋回对深层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微地貌的定量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气勘探理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实例证实,沉积环境是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而沉积相为储层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两者共同控制着储层的发育及空间展布。基于前人的研究认为,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均与沉积微地貌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对沉积微地貌的恢复是认识区域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的重点所在。现今,针对地貌高差较大的沉积地貌单元的恢复,通常采用回剥法(代金友等,2005)、沉积学分析方法(赵俊兴等,2001;吴丽艳等,2005)、层序地层学方法(樊太亮等,1999;王家豪等,2003)等即可实现,然而对于次一级地貌起伏较小,甚至仅存在米级差异的区域性地层,仍采用传统恢复方法难以精细刻画这种微地貌单元。此外,以往多利用地震资料或测井资料进行地貌恢复,所得结果因缺乏约束和验证而难以令人信服。因此,对深层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微地貌恢复亟待解决,其准确性直接关乎着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和决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高频旋回对深层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微地貌的定量恢复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
[0005]S1、基于测井数据建立地层

测井曲线的地层格架;
[0006]S2、基于地层格架,结合古生物、岩石类型、岩相和测井曲线特征,利用层序地层学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0007]S3、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地震资料,考虑地震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建立地震

层序地层格架;
[0008]S4、基于岩心和薄片资料,建立高频回旋组合,结合地震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高频层序格架,并明确等时地质体的发育特征;
[0009]S5、基于等时地质体的发育特征,根据沉积微地貌与微相差异化的关系,得出不同微相的沉积厚度;
[0010]S6、基于不同微相的沉积厚度,结合地质背景及沉积微相发育,以等时地质体厚度为底图,绘制不同沉积微相厚度的等值线图,利用层序地层法,对等时地质体的沉积微地貌分布图进行恢复,并对多级地貌单元进行精细刻画。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充分应用基础数据资料,采用频谱分析技术和多尺度匹配方法,建立地震

测井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地层界面类型及发育特征,确定等时地质体,获取高频旋回组合类型及特征,从而实现对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微地貌的定量恢复,不仅可以提高沉积地貌的尺度与精度,而且为深化地质认识和下
一步的勘探方向提供有力的支撑,进而降低勘探风险和成本投入。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0013]一种基于高频旋回对深层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微地貌的定量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基于测井数据建立地层

测井曲线的地层格架;
[0015]具体的,结合测井数据,通过深度校正和岩心归位,确定岩性、岩相与测井曲线的匹配关系,建立岩性

电性识别模型和地层

测井曲线的地层格架。
[0016]S2、基于地层格架,结合古生物、岩石类型、岩相和测井曲线特征,利用层序地层学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0017]具体的,基于地层格架,分析地层的古生物、岩石类型、岩相和测井曲线特征,测井曲线包括利用伽马、中子、声波测井得到的测井曲线,总结地层古生物、岩石、岩相和测井曲线四种类型相互对应的匹配关系,形成并建立地层古生物、岩石、岩相和测井曲线四种属性相统一的识别标志,为地层的精确划分及核对提供多类型资料支撑;
[0018]采用频谱分析技术对上述的测井曲线进行处理,使对地层旋回特征在频谱分析曲线上更加明显,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频谱分析方法,比如传统的FFT算法,ZoomFFT法、Yip

ZOOM变换等,其均能够应用于本专利技术;
[0019]以处理后的测井曲线为基础,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划分准则和方法,对地层层序进行划分,明确层序的结构,并建立地层

测井曲线的层序地层格架。
[0020]S3、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地震资料,考虑地震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建立地震

层序地层格架;
[0021]具体的,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依据地层、测井曲线与地震属性的表现出的识别标志,利用地震数据,选定地层和测井曲线在地震剖面的识别标志或对应标志,将测井曲线叠合到地震剖面上,采用软件自动匹配和人工手动微调的技术手段,通过两类型多点位(两个及以上)对比,使地层在测井与地震两者标志层的精确吻合,进而实现井震数据的精细标定;
[0022]其次,依据测井曲线的层序结构,分析得出层序在地震剖面上的发育特征;
[0023]再次,依据层序在地震剖面上的发育特征,结合层序地层格架,建立地震

层序地层格架;
[0024]最后,依据地震

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其界面识别标志,识别并厘定出层序界面在横纵向上的展布特征,并判定不同层序界面的类型,进而分析并得出不同层序界面在垂向和横向上的叠置顺序及接触关系,明确沉积沉积过程及沉积环境。
[0025]S4、基于岩心和薄片资料,建立高频回旋组合,结合地震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高频层序格架,并明确等时地质体的发育特征;
[0026]具体的,首先,以岩心和薄片资料为基础,按碳酸盐岩岩石分类方案(其分类方案可参考以下文献:《石灰岩类型的划分》Folk,1962;《碳酸盐岩的沉积结构分类》R.J.Dunham,1962;《碳酸盐岩分类》冯增昭,1982),主要从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及其含量三
个方面对碳酸盐岩的组构及发育特征进行观察及识别,总结岩石发育类型及发育特征,结合层序在垂向和横向上的发育特征和沉积过程及环境,分析并得出不同岩石类型在垂向上的发育特征,明确高频旋回类型及叠置组合关系;
[0027]其次,基于地震

层序地层格架和高频旋回组合特征,依据地层、岩石、测井曲线、地震数据所总体反映出的区域地质特征,依据井位平面分布,遴选出能代表岩石、沉积相和地层特征的钻井为代表井,将代表井的测井曲线做频谱分析和小波变换,并对井旁道地震资料进行时频谱分析,结合地层、岩石、测井曲线、地震四种不同尺度下的数据特征,采用井震联合的多尺度匹配方法,建立高频旋回格架,明确高频旋回界面的发育特征及横纵向展布特征;
[0028]最后,基于高频旋回格架,结合岩心资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频旋回对深层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微地貌的定量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测井数据建立地层

测井曲线的地层格架;S2、基于地层格架,结合古生物、岩石类型、岩相和测井曲线特征,利用层序地层学建立层序地层格架;S3、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地震资料,考虑地震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建立地震

层序地层格架;S4、基于岩心和薄片资料,建立高频回旋组合,结合地震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高频层序格架,并明确等时地质体的发育特征;S5、基于等时地质体的发育特征,根据沉积微地貌与微相差异化的关系,得出不同微相的沉积厚度;S6、基于不同微相的沉积厚度,结合地质背景及沉积微相发育,以等时地质体厚度为底图,绘制不同沉积微相厚度的等值线图,利用层序地层法,对等时地质体的沉积微地貌分布图进行恢复,并对多级地貌单元进行精细刻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的具体操作为,结合测井数据,通过深度校正和岩心归位,确定岩性、岩相与测井曲线的匹配关系,建立岩性

电性识别模型和地层

测井曲线的地层格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具体操作为,基于地层格架,分析地层的古生物、岩石类型、岩相和测井曲线特征,明确其耦合关系;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划分准则和方法,结合频谱分析方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的具体操作为,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地震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万才张廷山谭秀成钟寿康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