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池淤泥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8146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节池淤泥清理装置,包括浮船,浮船船身方向设有横杆,横杆后端转动安装在浮船上,横杆前端通过吊装机构吊装在浮船上。罩壳设置在浮船前方,罩壳后壁底端设有抽泥孔,罩壳前端下部位置处设有螺旋铰刀;潜水电泵吊装在浮船后端,潜水电泵进口和罩壳的抽泥孔通过抽泥软管连通,潜水电泵出口安装有输出软管。本设计中,驱动螺旋铰刀转动的动力源为电机,对淤泥抽吸作业动力源为潜水电泵,电驱动不会污染水源,保证调节池内水质干净,解决常规液压作为动力源时造成调节池水质二次污染问题。质二次污染问题。质二次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池淤泥清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调节池淤泥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务系统中,调节池需要定期清淤。现有清淤船结构中,通常采用电葫芦将抽泥机构吊装在船体上,为防止抽泥机构作业时剧烈晃动,需在抽泥机构上单独设定平衡调节结构,抽泥作业时调整平衡调节结构的平衡块位置,以保证抽泥机构作业平稳性。该结构无疑增加了作业人员作业难度。另外,为保证船体平衡,还需在浮船上设置配重装置。同时常用清淤船上所用动力系统多采用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很容易对调节池内水质造成二次污染,由于调节池需持续向城市管网供水,因此该二次污染的水源很难满足城市管网供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调节池淤泥清理装置,以通过将抽泥机构一端铰接,另一端吊装方式提高其平稳性,解决现有清淤船上单独设置平衡调节结构带来的作业难度大问题,同时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取代现有液压驱动方式,解决现有浮船液压动力系统造成水质二次污染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调节池淤泥清理装置,包括:
[0006]浮船,所述浮船包括两个并列且相连接的浮筒,两个所述浮筒间沿浮船船身方向设有横杆,所述横杆后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浮船上,横杆前端设有固定架,所述横杆前端通过吊装机构吊装在浮船上;
[0007]罩壳,设置在浮船前方,所述罩壳安装在固定架上,罩壳前端及底端分别设有开口,罩壳后壁底端设有抽泥孔,罩壳前端下部位置处设有螺旋铰刀,所述罩壳安装有驱动螺旋铰刀转动的电机;
[0008]潜水电泵,通过电葫芦吊装在所述浮船后端,潜水电泵进口和罩壳的抽泥孔通过抽泥软管连通,潜水电泵出口安装有输出软管,抽泥软管抽吸的调节池淤泥通过输出软管输出后收集。
[0009]进一步的,所述罩壳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固定架上,所述罩壳和固定架间设有对罩壳仰俯角调整的调整机构;
[0010]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套筒,第一、第二拉杆正对且同心设置,第一、第二拉杆分别通过转动件各自转动安装在固定架和罩壳上,转动件转动中轴线水平且和横杆垂直,所述第二拉杆为螺杆结构,所述第一拉杆为光滑圆杆结构,所述套筒同时套装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上,套筒和第二拉杆螺纹连接,套筒和第一拉杆可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杆为螺杆结构,第一拉杆螺纹匹配有两个防松螺母,所述套筒在和第一拉杆对应的一端向内凸出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设置在两个防松螺母之间,两个防松螺母形成防止限位凸环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所述浮船在中后部位置设置的电动卷扬机,以及浮船前端位置设置的前支架,以及前支架上设置的定滑轮组,以及横杆上设置的、和定滑轮组对应的动滑轮组,所述电动卷扬机的绳索在所述定滑轮组、动滑轮组缠绕后固定在横杆前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铰刀包括转轴,及所述转轴左、右端分别设置的螺旋铰刀片,左、右端的螺旋铰刀片旋向反向设置;
[0014]所述抽泥孔设置在后壁底端中间位置处。
[0015]进一步的,所述罩壳包括由前至后顺次设置且连通的安装腔和负压腔,所述罩壳底端开口和安装腔对应设置,安装腔和负压腔之间通过间隔布置的多个横杆分隔开,所述螺旋铰刀布置在安装腔内,所述抽泥孔设置在负压腔腔壁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浮船后端设有配电柜,配电柜为浮船上电器件配置电源。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调节池淤泥清理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0018](1)本设计中,驱动螺旋铰刀转动的动力源为电机,对淤泥抽吸作业动力源为潜水电泵,电驱动不会污染水源,保证调节池内水质干净,解决常规液压作为动力源时造成调节池水质二次污染问题。
[0019](2)本设计中,浮船采用两个浮筒结构,横杆在两个浮筒之间且沿浮船船身设置,带有螺旋铰刀及其匹配电机的罩壳安装在横杆前端,横杆后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浮船上,其前端通过吊装机构吊装在浮船前端,抽吸淤泥的潜水电泵设置在浮船后侧,该结构保证浮船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受力保持平衡,所受外力合力基本位于浮船中心,保证浮船运行及作业平稳性。
[0020](3)本设计中,由于横杆后端和浮船转动连接,将横杆后端自由度进行一定限定,横杆前端吊装,且由于横杆前端由罩壳、电机、螺旋铰刀等部件构成的抽泥机构重力较大,无需再单独设置和抽泥机构对应的平衡结构,本设计抽泥机构稳定性较高,进而提高抽吸作业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调节池淤泥清理装置主视图;
[0023]图2为本实施例中浮船立体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施例中螺旋铰刀在罩壳内布置结构图;
[0025]图4为本实施例中罩壳立体示意图;
[0026]图5为本实施例中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实施例中转动件立体示意图;
[0028]图7为本实施例中套筒立体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配电柜;2

电动卷扬机;21

绳索;22

定滑轮组;23

动滑轮组;3

浮船;31

前支架;32

后支架;4

横杆;41

固定架;5

调整机构;51

基座;52

转动件;53

第一拉杆;531


松螺母;54

套筒;541

限位凸环;542

夹持凸起;55

第二拉杆;6

电机;61

减速器;7

罩壳;71

防护罩;72

安装腔;73

负压腔;74

挡杆;75

螺旋铰刀;751

转轴;752

螺旋铰刀片;76

抽泥孔;8

抽泥软管;9

潜水电泵;10

电葫芦;11

第一转轴;12

第二转轴;13

输出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池淤泥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船(3),所述浮船(3)包括两个并列且相连接的浮筒,两个所述浮筒间沿浮船(3)船身方向设有横杆(4),所述横杆(4)后端通过第二转轴(12)转动安装在浮船(3)上,横杆(4)前端设有固定架(41),所述横杆(4)前端通过吊装机构吊装在浮船(3)上;罩壳(7),设置在浮船(3)前方,所述罩壳(7)安装在固定架(41)上,罩壳(7)前端及底端分别设有开口,罩壳(7)后壁底端设有抽泥孔(76),罩壳(7)前端下部位置处设有螺旋铰刀(75),所述罩壳(7)安装有驱动螺旋铰刀(75)转动的电机(6);潜水电泵(9),通过电葫芦(10)吊装在所述浮船(3)后端,潜水电泵(9)进口和罩壳(7)的抽泥孔(76)通过抽泥软管(8)连通,潜水电泵(9)出口安装有输出软管(13),抽泥软管(8)抽吸的调节池淤泥通过输出软管(13)输出后收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池淤泥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7)通过第一转轴(11)转动安装在固定架(41)上,所述罩壳(7)和固定架(41)间设有对罩壳(7)仰俯角调整的调整机构(5);所述调整机构(5)包括第一拉杆(53)、第二拉杆(55)和套筒(54),第一、第二拉杆正对且同心设置,第一、第二拉杆分别通过转动件(52)各自转动安装在固定架(41)和罩壳(7)上,转动件(52)转动中轴线水平且和横杆(4)垂直,所述第二拉杆为螺杆结构,所述套筒(54)套装在第一拉杆(53)和第二拉杆(55)上,套筒(54)和第二拉杆(55)螺纹连接,套筒(54)和第一拉杆(53)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欣刘晓博高笑尘胡林勇马禹李玮穆成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