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加热膜的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7732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加热膜的加压装置,包括:机架,设有一加压进出通道;加压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两侧;托盘顶升机构,设于所述加压进出通道内;托盘矫正机构,固定于所述机架上,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两侧,且每所述加压机构沿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进出方向的前后两端分别布置有一所述托盘矫正机构。通过托盘顶升机构将模组托盘和电池模组顶升,后通过托盘矫正机构对模组托盘进行矫正,实现精确定位,最后再对加热膜进行加压。将加压和矫正分开独立设置,矫正的推力作用在模组托盘上,不和电池模组接触,加压的推力和定位的推力互不干扰,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范围更广。更广。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加热膜的加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加热膜加压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加热膜的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方形电池模组在贴加热膜后,需要对加热膜进行加压,确保加热膜贴牢固。现有加热膜加压基本上采用人工压装的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粘合率难以保证,经由此工序生产的产品一致性较低,且容易出现电池模组受压不均,而导致电芯受压过载而损坏的情况。
[0003]为此,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2110138274.7,申请日2021.2.1,公开号CN112820928A,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模组双侧加热膜的自动加压专机,具有双侧同步压装、占地空间小、产品切换简便、兼容性好等优点,有效解决电池模组双侧加热膜压装工序存在的共性问题。
[0004]但是,该专利技术还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模组托盘载着电池模组在倍速链传送机构上运输,各个模组托盘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偏差,该专利技术没有校正机构,其通过加压机构推动电池模组进行加压并校正。由于各种型号的电池模组的重量不一,对于较重的电池模组其存在推动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加压加热膜不达标的情形出现。
[0005]且由于电池模组加上模组托盘的重量较重,需要加压机构施加较大的力,而这个校正所需的推力和加压加热膜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存在校正所需的推力>加压加热膜所需的推力的情形,又因电池模组是易爆物品,其本身所受的压力有限制,不能太大,不然容易压爆,这就造成这种将加压机构和校正融合为一体的情形,其使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加热膜的加压装置,将加压和矫正分开独立设置,矫正推力作用在模组托盘上,不和电池模组接触,加压的推力和定位的推力互不干扰,使用范围更广。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加热膜的加压装置,包括:
[0008]机架,设有一加压进出通道;
[0009]加压机构,有两个,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两侧;
[0010]托盘顶升机构,设于所述加压进出通道内,并位于两所述加压机构中间;
[0011]托盘矫正机构,有四个,固定于所述机架上,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两侧,且每所述加压机构沿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进出方向的前后两端分别布置有一所述托盘矫正机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托盘顶升机构包括:
[0013]顶升支架,固定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加压进出通道内;
[0014]第一气缸,有两个,固定于所述顶升支架,且活塞杆竖直朝上布置;
[0015]承载座,固定于两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并呈水平布置;
[0016]定位销,固定于所述承载座上;
[0017]第一检测装置,固定于所述承载座上,用于检测所述承载座被顶升到位后,和模组托盘是否接触到位;
[0018]万向球,有若干个,并等高固定于所述承载座上。
[0019]进一步地,所述托盘顶升机构还包括:
[0020]直线轴承,有两个,固定穿设于所述顶升支架;
[0021]导向轴,有两个,一一对应竖直嵌接于所述直线轴承内,且顶端固定于所述承载座。
[0022]进一步地,所述托盘矫正机构包括:
[0023]位置调整块,设有一调节螺杆,固定于所述机架;
[0024]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并顶住所述调节螺杆;
[0025]第二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
[0026]矫正推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
[0027]第二检测装置,固定于所述矫正推板,并用于检测是否将模组托盘矫正到位。
[0028]进一步地,所述加压机构包括:
[0029]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机架;
[0030]加压板;
[0031]压力传感器,有三个,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压板的背面;
[0032]加压气缸,有三个,活塞杆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力传感器;
[0033]硅胶泡棉,固定于所述加压板的正面。
[0034]进一步地,所述加压机构还包括:
[0035]滑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
[0036]导轨,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块,并固定于所述加压板,且平行于所述加压气缸的活塞杆。
[003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加热膜的加压装置,包括:机架,设有一加压进出通道;加压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两侧;托盘顶升机构,设于所述加压进出通道内;托盘矫正机构,固定于所述机架上,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两侧,且每所述加压机构沿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进出方向的前后两端分别布置有一所述托盘矫正机构。通过托盘顶升机构将模组托盘和电池模组顶升,后通过托盘矫正机构对模组托盘进行矫正,实现精确定位,最后再对加热膜进行加压。将加压和矫正分开独立设置,矫正的推力作用在模组托盘上,不和电池模组接触,加压的推力和定位的推力互不干扰,使得本技术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38]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9]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加压装置加压电池模组的立体图。
[0040]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加压装置的俯视图。
[0041]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加压装置的主视图。
[0042]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加压机构的立体图。
[0043]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托盘矫正机构的立体图。
[0044]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托盘顶升机构的立体图。
[0045]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定位销和模组托盘定位的示意图。
[0046]图8是本技术所述的加压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47]附图标记说明:
[0048]机架1,加压进出通道11,
[0049]加压机构2,第二固定座21,加压板22,压力传感器23,加压气缸24,硅胶泡棉25,滑块26,导轨27,转接板28;
[0050]托盘顶升机构3,顶升支架31,第一气缸32,承载座33,定位销34,第一检测装置35,万向球36,直线轴承37,导向轴38;
[0051]托盘矫正机构4,位置调整块41,调节螺杆411,第一固定座42,条形安装孔421,第二气缸43,矫正推板44,第二检测装置45;
[0052]模组托盘5,定位孔51;
[0053]电池模组6;
[0054]输送装置7,阻挡气缸71。
【具体实施方式】
[0055]在对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56]在本技术的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加热膜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有一加压进出通道;加压机构,有两个,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两侧;托盘顶升机构,设于所述加压进出通道内,并位于两所述加压机构中间;托盘矫正机构,有四个,固定于所述机架上,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两侧,且每所述加压机构沿所述加压进出通道的进出方向的前后两端分别布置有一所述托盘矫正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加热膜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支架,固定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加压进出通道内;第一气缸,有两个,固定于所述顶升支架,且活塞杆竖直朝上布置;承载座,固定于两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并呈水平布置;定位销,固定于所述承载座上;第一检测装置,固定于所述承载座上,用于检测所述承载座被顶升到位后,和模组托盘是否接触到位;万向球,有若干个,并等高固定于所述承载座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加热膜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顶升机构还包括:直线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作斌刘永涂广森邓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