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相变蓄冷和吊扇通风耦合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757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变蓄冷和吊扇通风耦合的空调系统,包括吊扇,吊扇上表面通过吊杆安装于横梁上,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辐射末端和蓄冷箱,冷冻水通过第一管道进出辐射末端,冷冻水通过第二管道进出蓄冷箱,辐射末端设置于吊扇的正上方,所述第三管道用于辐射末端和蓄冷箱之间的冷量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晚上气温低时,冷冻水经第二管道到蓄冷箱进行换热,使得蓄冷箱中的蓄冷剂不断地储存冷量;而白天气温高时,由蓄冷箱中的蓄冷剂辅助给辐射末端提供冷量,通过相变蓄冷达到消峰的作用,使得空调系统始终在稳定和高效率的负荷频段区进行工作,有效降低了空调系统运行费用和电网负荷。费用和电网负荷。费用和电网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蓄冷和吊扇通风耦合的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相变蓄冷和吊扇通风耦合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们现有的制冷系统是由吊扇或空调组成,吊扇由于其投资成本低,安装方便,被用于夏季在室内制造微风,但其不能实现对空气的降温,在闷热天气制冷效果不佳。而空调系统中有冷凝器与蒸发器,在夏季可以实现对于空气的降温,制冷效果优于吊扇,但空调系统用电负荷在时间上有着明显差异,如在白天的工作时间,室外温度较高,人员较多,对空调的制冷量要求大,空调的用电负荷大。而在夜晚,对于空调的制冷量需求较低,用电量较少,导致昼夜的用电量有较大的差异,虽然可以通过设定室内目标温度的方法实现来温度控制的,往往在设定了温度之后,就不会再有更多的调控,空调器会一直按照设定温度为目标运行;使空调的能耗居高不下,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相变蓄冷和吊扇通风耦合的空调系统对现有的制冷系统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相变蓄冷和吊扇通风耦合的空调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相变蓄冷和吊扇通风耦合的空调系统,包括吊扇,吊扇上端通过吊杆安装于横梁上,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辐射末端和蓄冷箱,冷冻水或者冷媒通过第一管道进出辐射末端,冷冻水或者冷媒通过第二管道进出蓄冷箱,所述辐射末端设置于吊扇的正上方,第一管道中部贯穿辐射末端并向其传导冷量,第二管道中部贯穿蓄冷箱并向其传导冷量,所述第三管道用于辐射末端和蓄冷箱之间的冷量交换。
[0005]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水泵和第一阀门,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第三管道的通断。
[0006]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二管道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固定连通,且第二管道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三阀门,第二管道的出水端设置有第四阀门。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蓄冷箱安装于辐射末端的正上方,蓄冷箱和辐射末端均安装于吊杆上。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蓄冷箱内填充有相变蓄冷剂,所述蓄冷箱外壁设置有保温层。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相变蓄冷剂为聚乙烯醇

硼砂高效蓄冷剂,所述保温层由聚氨酯泡沫制备而成。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在辐射末端内均设置为连续U型管,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通过辐射板与蓄冷箱内壁进行冷量传导。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辐射板为铝板。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在蓄冷箱均设置为连续U型管。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晚上气温低时,冷冻水或者冷媒经第二管道到蓄冷箱进行换热,使得蓄冷箱中的蓄冷剂不断地储存冷量;而白天气温高时,由蓄冷箱中的蓄冷剂辅助给辐射末端提供冷量,实现降低峰时空调系统的运行功率的作用,通过相变蓄冷达到消峰的作用,使得空调系统始终在稳定和高效率的负荷频段区进行工作,有效降低了空调系统运行费用和电网负荷。此外,吊扇大面积送风提高了空调送风的均匀性,提高了室内区域温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空调系统蓄冷箱与辐射末端之间管路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蓄冷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辐射末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吊扇1、吊杆2、辐射末端3、蓄冷箱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第一水泵8、第一阀门9、第二水泵10、第二阀门11、第三阀门12、第四阀门13、辐射板14、保温层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一种相变蓄冷和吊扇通风耦合的空调系统,包括吊扇1,吊扇1上端通过吊杆2安装于横梁上,还包括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辐射末端3和蓄冷箱4,冷冻水或者冷媒通过第一管道5进出辐射末端3,冷冻水或者冷媒通过第二管道6进出蓄冷箱4,所述辐射末端3设置于吊扇1的正上方,所述蓄冷箱4安装于辐射末端3的正上方,蓄冷箱4和辐射末端3均安装于吊杆2上。辐射末端3呈矩形,其对角线与吊扇1直径长度相比相等或稍大,第一管道5中部贯穿辐射末端3并向其传导冷量,第二管道6中部贯穿蓄冷箱4并向其传导冷量,所述第三管道7用于辐射末端3和蓄冷箱4之间的冷量交换。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6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水泵8和第一阀门9,所述第三管道7上设置有第二水泵10和第二阀门11,所述第二阀门11用于控制第三管道7的通断。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6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固定连通,且第二管道6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三阀门12,第二管道6的出水端设置有第四阀门13。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蓄冷箱4内填充有相变蓄冷剂,相变蓄冷剂为聚乙烯醇

硼砂高效蓄冷剂,所述蓄冷箱4外壁设置有保温层15,所述保温层15由聚氨酯泡沫制备而成,保温层15可以避免蓄冷箱4中储存的冷量散失。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5和第三管道7在辐射末端3内均设置为连续U型管,第一管道5和第三管道7通过辐射板14与蓄冷箱4内壁进行冷量传导,所述辐射板14为铝板。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6和第三管道7在蓄冷箱4也均设置为连续U型管,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利于冷量的充分传导。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晚上气温低时,打开第一阀门9、第三阀门
12、第四阀门13和第一水泵8,关闭第二水泵10和第二阀门11,在第一水泵8的作用下,一部分冷冻水或者冷媒经第二管道6到蓄冷箱4进行换热,使得蓄冷箱4中的蓄冷剂不断地储存冷量,而后流回制冷系统,另一部分冷冻水或者冷媒经第一管道5到辐射末端3进行换热,而后流回制冷系统,给辐射末端3提供冷量,电机驱动吊扇1转动,将冷空气均匀送到室内各处;白天气温高时,打开第一阀门9、第一水泵8、第二阀门11和第二水泵10,关闭第三阀门12和第四阀门13,在第一水泵8的作用下,外部冷冻水或者冷媒全部经第一管道5到辐射末端3进行换热,而后流回制冷系统,同时在第二水泵10的作用下,第三管道7中的冷却水将蓄冷箱4中储存的冷量传导给辐射末端3,冷冻水和蓄冷箱4中的蓄冷剂同时给辐射末端3提供冷量,电机驱动吊扇1转动,将冷空气均匀送到室内各处。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蓄冷和吊扇通风耦合的空调系统,包括吊扇(1),吊扇(1)上端通过吊杆(2)安装于横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辐射末端(3)和蓄冷箱(4),冷冻水或者冷媒通过第一管道(5)进出辐射末端(3),冷冻水或者冷媒通过第二管道(6)进出蓄冷箱(4),所述辐射末端(3)设置于吊扇(1)的正上方,第一管道(5)中部贯穿辐射末端(3)并向其传导冷量,第二管道(6)中部贯穿蓄冷箱(4)并向其传导冷量,所述第三管道(7)用于辐射末端(3)和蓄冷箱(4)之间的冷量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蓄冷和吊扇通风耦合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5)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水泵(8)和第一阀门(9),所述第三管道(7)上设置有第二水泵(10)和第二阀门(11),所述第二阀门(11)用于控制第三管道(7)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相变蓄冷和吊扇通风耦合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6)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固定连通,且第二管道(6)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三阀门(12),第二管道(6)的出水端设置有第四阀门(13)。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华孙小月林玥王贺郭兴国彭冬根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