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透气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7436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7
一种弹性透气针织布,包括第三纬纱、吸水棉层、弹性隔离层、保温棉层,所述吸水棉层、弹性隔离层、保温棉层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吸水棉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之间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间隙孔;所述保温棉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所述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之间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二间隙孔;所述弹性隔离层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透气孔;所述第三纬纱由多个依次均匀排列的第三纬编织线构成,所述第三纬编织线交错穿过同纬度的第一间隙孔、透气孔、第二间隙孔。第二间隙孔。第二间隙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透气针织布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布
,具体为一种弹性透气针织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针织布大多是直接使用纺织线进行编织,这样会使编织物从逆编织方向脱散成线,有些是采用增加纺织套环的形式在纺织线纺织过程中进行纺织加工,然而,这样的防脱散的方法需要在编纺织线的时候另外增加纺织套环的工序,这样会大大增加针织布的生产成本,降低针织布编织的生产效率,不能实现在编织纺织线内部的纺织方式进行改进,无法达到无需另外增加其他纺织工序,来防止针织布脱散的目的,不能实现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使编织出的针织布结构更加稳定,从而给针织布的生产和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现有的针织布由于自身针织结构疏散的特性,存在隔水和保温效果差的缺陷,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性透气针织布:
[0004]一种弹性透气针织布,包括第三纬纱、吸水棉层、弹性隔离层、保温棉层,所述吸水棉层、弹性隔离层、保温棉层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吸水棉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之间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间隙孔,所述第一经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一经编织线构成,所述第一纬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一纬编织线构成;所述保温棉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所述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之间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二间隙孔,所述第二经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二经编织线构成,所述第二纬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二纬编织线构成;所述弹性隔离层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透气孔;所述第三纬纱由多个依次均匀排列的第三纬编织线构成,所述第三纬编织线位于对应的第一纬编织线与第二纬编织线之间,所述第三纬编织线交错穿过同纬度的第一间隙孔、透气孔、第二间隙孔,所述第三纬编织线环绕固定同纬度的第一经编织线和第二经编织线。
[0005]优选的,所述弹性隔离层采用聚乙烯发泡棉,所述弹性隔离层的透气孔从保温棉层至吸水棉层均呈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倾斜角度为30
°‑
60
°
。首先,在实际的着装中,一旦人体运动出汗,气液混合体首先接触保温棉层,然后便会从保温棉层沿第三纬纱从透气孔向下排出至吸水棉层,透气孔的设置起到了相当于实际冷凝管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气液混合体逆流。其次,所述的弹性隔离层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液体的侵入,利于维持保温棉层的干燥度,提高保温效果。最后,热空气相对于冷空气呈上升趋势,由于透气孔成斜向下的结构,因此热空气并不会轻易从透气孔中排出,提高保温效果。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三纬纱采用纤维吸水棉材质,从而提高第三纬纱的吸水效果,有效吸收保温棉层内的汗渍,利于保温棉层汗液的导出。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三纬编织线沿第一间隙孔、透气孔、第二间隙孔和相邻的第二间隙孔、透气孔、第一间隙孔依次交错穿过。提高了第三纬编织线相对第一经编织线和第二经编
织线的固定效果。此外也使得第三纬编织线同时呈现于保温棉层和吸水棉层表面,显著提高了相应的吸水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三纬纱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纬编织线或第二纬编织线之间还设有与第三纬编织线交错编织的第四纬编织线,所述第四纬编织线沿第二间隙孔、透气孔、第一间隙孔和相邻的第一间隙孔、透气孔、第二间隙孔依次交错穿过。采用双重纬线编织的方法可以使得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上的每一根经编织线均受到第三纬纱的固定,避免脱线。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隔离层采用密闭的弹性气囊结构,所述弹性隔离层的弹性气囊内设有多条弹性金属线,所述弹性隔离层的内外表面分别与吸水棉层、保温棉层构成限位配合。
[0010]有益效果:本申请的经纱与纬纱都是由多条相对应的经编织线或纬编织线构成,本申请所述的第三纬纱将弹性隔离层内外的保温棉层和吸水棉层进行完美的结合,有效防止吸水棉层和保温棉层相对弹性隔离层的脱落。此外,透气孔既可以用于第三纬纱的穿过固定,也可以用于吸水棉层和保温棉层的气液交流,有利于汗液的排出。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实施例1的正面结构图。
[0012]图2为实施例1的背面结构图。
[0013]图3为实施例1的正面示意图。
[0014]图4为图3中B

B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5为实施例1弹性隔离层的剖面结构图。
[0016]图6为实施例2弹性隔离层的剖面结构图。
[0017]图7为实施例3剖面结构图。
[0018]1、吸水棉层;2、弹性隔离层;3、保温棉层;4、第一经编织线;5、第一纬编织线;6、第一间隙孔;7、第二经编织线;8、第二纬编织线;9、第二间隙孔;10、第三纬编织线;11、透气孔;12、弹性金属线;13、第四纬编织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1

7与实施例1

3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1:一种弹性透气针织布,包括第三纬纱、吸水棉层1、弹性隔离层2、保温棉层3,所述吸水棉层1、弹性隔离层2、保温棉层3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吸水棉层1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之间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间隙孔6,所述第一经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一经编织线4构成,所述第一纬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一纬编织线5构成;所述保温棉层3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所述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之间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二间隙孔9,所述第二经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二经编织线7构成,所述第二纬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二纬编织线8构成;所述弹性隔离层2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透气孔11;所述第三纬纱由多个依次均匀排列的第三纬编织线10构成,所述第三纬编织线10位于对应的第一纬编织线5与第二纬编织线8之间,所述第三纬编织线10交错穿过同纬度的第一间隙孔6、透气孔11、第二间隙孔9,所述第三纬编织线10环绕固定同纬度的第一经编织线4和第二经编织线7。
[0021]所述弹性隔离层2采用聚乙烯发泡棉,所述弹性隔离层2的透气孔11从保温棉层3至吸水棉层1均呈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倾斜角度为30
°‑
60
°
。首先,在实际的着装中,一旦人体运动出汗,气液混合体首先接触保温棉层3,然后便会从保温棉层3沿第三纬纱从透气孔11向下排出至吸水棉层1,透气孔11的设置起到了相当于实际冷凝管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气液混合体逆流。其次,所述的弹性隔离层2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液体的侵入,利于维持保温棉层3的干燥度,提高保温效果。最后,热空气相对于冷空气呈上升趋势,由于透气孔11成斜向下的结构,因此热空气并不会轻易从透气孔11中排出,提高保温效果。
[0022]所述第三纬纱采用纤维吸水棉材质,从而提高第三纬纱的吸水效果,有效吸收保温棉层3内的汗渍,利于保温棉层3汗液的导出。所述第三纬编织线10沿第一间隙孔6、透气孔11、第二间隙孔9和相邻的第二间隙孔9、透气孔11、第一间隙孔6依次交错穿过。提高了第三纬编织线10相对第一经编织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透气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纬纱、吸水棉层(1)、弹性隔离层(2)、保温棉层(3),所述吸水棉层(1)、弹性隔离层(2)、保温棉层(3)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吸水棉层(1)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之间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间隙孔(6),所述第一经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一经编织线(4)构成,所述第一纬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一纬编织线(5)构成;所述保温棉层(3)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所述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之间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二间隙孔(9),所述第二经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二经编织线(7)构成,所述第二纬纱由多个平行的第二纬编织线(8)构成;所述弹性隔离层(2)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透气孔(11);所述第三纬纱由多个依次均匀排列的第三纬编织线(10)构成,所述第三纬编织线(10)位于对应的第一纬编织线(5)与第二纬编织线(8)之间,所述第三纬编织线(10)交错穿过同纬度的第一间隙孔(6)、透气孔(11)、第二间隙孔(9),所述第三纬编织线(10)环绕固定同纬度的第一经编织线(4)和第二经编织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透气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隔离层(2)采用聚乙烯发泡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友吉
申请(专利权)人:苍南吉祥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