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苯并吡喃衍生物BP
‑Ⅲ
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苯并吡喃衍生物,具体属于一种苯并吡喃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以及该衍生物在检测黏度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黏度,作为细胞中的一种微环境,可以参与调节信号传导、电子传递、细胞代谢和细胞凋亡等多种重要生物过程。黏度作为一种应激反应和稳态机制,其异常将会影响细胞内复杂的系统平衡,从而导致基于黏度扩散的小分子和pH发生紊乱,以及导致细胞器发生故障和身体机能失调;更严重的将会引起炎症、脂肪肝、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严重疾病。
[0003]分子转子荧光探针以其优异的旋转特性、显著的灵敏度、清晰的空间分辨率、无创性和原位性等独特优势,已成为活细胞多功能生物医学成像的有力工具。目前,据我们了解到的一些对于黏度检测的荧光探针,在对黏度进行检测时,虽然这些荧光探针随着黏度的增加,荧光呈现出从暗态到亮态的转变,但在灵敏度和稳定性、以及荧光强度和检测方式上的不足之处,使他们应用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开发一种高灵敏度和无创性原位成像的黏度检测工具,用于实时原位监测细胞器黏度的变化,对于了解细胞功能和阐明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对与黏度相关的生物学和病理学功能进行分类将会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苯并吡喃衍生物BP
‑Ⅲ
及其合成方法,以及该衍生物在细胞水平和动物中检测黏度的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苯并吡喃衍生物BP
‑Ⅲ />,中文名称为:(E)
‑9‑
(2
‑
羧基苯基)
‑6‑
(二乙氨基)
‑4‑
(4
‑
(1
‑
吡咯烷基)亚苄基)
‑
1,2,3,4
‑
四氢黄嘌呤,英文名称为:(E)
‑9‑
(2
‑
carboxyphenyl)
‑6‑
(diethylamino)
‑4‑
(4
‑
(1
‑
Pyrrolidino)benzylidene)
‑
1,2,3,4
‑
tetrahydroxanthylium。其结构式为:
[0006][0007]BP
‑Ⅲ
的合成方法,步骤为:
[0008]1)在反应容器中,将反应温度控制在0℃,将环己酮滴加到浓硫酸中,将溶液在0℃下搅拌至环己酮滴加结束,然后加入2
‑
(4
‑
二乙氨基
‑2‑
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将混合溶液在90~100℃下进一步加热回流2~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混合物缓慢加入到冰水中,充
分搅拌,然后加入HClO4,搅拌至由红色固体析出,将所得悬浮液进行抽滤,并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1;其中:环己酮、2
‑
(4
‑
二乙氨基
‑2‑
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浓H2SO4和HClO4的摩尔比为2~4:1:20:3~4;
[0009]2)在反应容器中,将化合物1溶于冰乙酸中,然后加入4
‑
(1
‑
吡咯烷)苯甲醛,将混合物加热回流2~4小时,反应完成后,自然冷却,减压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将粗产物进行真空干燥,柱色谱分离粗产物,用V
二氯甲烷
:V
甲醇
=20:1洗脱,得到蓝黑色粉末即BP
‑Ⅲ
;其中:化合物1和4
‑
(1
‑
吡咯烷)苯甲醛的摩尔比为1:0.5~10。
[0010]上述合成的苯并吡喃衍生物BP
‑Ⅲ
在细胞水平和小鼠中检测黏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1)、配制pH=7.4、浓度为10mM的PBS缓冲溶液,配制2mM的BP
‑Ⅲ
的DMSO溶液,配制不同黏度的甘油/PBS溶液(表1);
[0012]表1配制不同黏度的甘油/PBS溶液
[0013][0014](2)、将配制的不同黏度的甘油/PBS溶液,分别加入10μL BP
‑Ⅲ
的DMSO溶液于荧光比色皿中,充分混合均匀后,在荧光分光光度仪上检测BP
‑Ⅲ
随着黏度的增加荧光强度在740nm处的变化;
[0015](3)、取2000μL PBS缓冲溶液、10μL BP
‑Ⅲ
的DMSO溶液于比色皿中,在荧光分光光度仪上检测BP
‑Ⅲ
随着时间的增加(0
‑
60min)在740nm处的荧光强度变化;
[0016](4)、取2000μL甘油缓冲溶液、10μL BP
‑Ⅲ
的DMSO溶液于比色皿中,在荧光分光光度仪上检测BP
‑Ⅲ
随着时间的增加(0
‑
60min)在740nm处的荧光强度变化。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苯并吲哚衍生物BP
‑Ⅲ
的合成只需两步,合成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0019]2、探针BP
‑Ⅲ
对黏度的检测,斯托克斯位移较大,近红外发射(740nm),具有高穿透性、低背景荧光、便于活体成像等优点;
[0020]3、检测手段简单,通过红色通道,可实现实时观察细胞中黏度的变化,实现对脂肪
4
‑
(1
‑
吡咯烷)苯甲醛,将混合物在110℃下加热回流2小时,反应完成后,自然冷却,减压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将粗产物真空干燥后通过柱色谱纯化(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得到蓝黑色粉末即BP
‑Ⅲ
。(600MHz,DMSO)δ8.19(d,J=7.4Hz,2H),7.85(t,J=7.5Hz,1H),7.75(t,J=7.5Hz,1H),7.68(d,J=7.4Hz,2H),7.37(d,J=7.1Hz,1H),7.28(s,1H),7.15(s,1H),6.87(d,J=9.1Hz,1H),6.73(d,J=8.0Hz,2H),3.62(d,J=6.2Hz,4H),3.34(s,6H),2.92(s,2H),2.00(s,4H),1.75(d,J=52.9Hz,2H),1.22(s,6H).(见图1)。13C NMR(151MHz,DMSO)δ166.91(s),157.73(s),154.70(s),152.40(s),147.11(s),141.30(s),133.51(s),131.34(s),131.03(s),130.52(s),130.26(s),129.53(d,J=12.7Hz),124.47(s),124.13(s),120.59(s),117.13
–
117.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苯并吡喃衍生物BP
‑Ⅲ
,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并吡喃衍生物BP
‑Ⅲ
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反应容器中,将反应温度控制在0℃,将环己酮滴加到浓硫酸中,将溶液在0℃下搅拌至环己酮滴加结束,然后加入2
‑
(4
‑
二乙氨基
‑2‑
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将混合溶液在90~100℃下进一步加热回流2~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混合物缓慢加入到冰水中,充分搅拌,然后加入HClO4,搅拌至由红色固体析出,将所得悬浮液进行抽滤,并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1;其中:环己酮、2
‑
(4
‑
二乙氨基
‑2‑
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浓H2SO4和HClO4的摩尔比为2~4:1:20:3~4;2)在反应容器中,将化合物1溶于冰乙酸中,然后加入4
‑
(1
‑
吡咯烷)苯甲醛,将混合物加热回流2~4小时,反应完成后,自然冷却,减压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将粗产物进行真空干燥,柱色谱分离粗产物,用V
二氯甲烷
:V
甲醇
=20:1洗脱,得到蓝黑色粉末即BP
‑Ⅲ
;其中:化合物1和4
‑
(1
‑
吡咯烷)苯甲醛的摩尔比为1:0.5~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苯并吡喃衍生物BP
‑Ⅲ
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环己酮、2
‑
(4
‑
二乙氨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