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补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714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炉补料装置,包括支架、输线管、放线机构、钢丝绳和料斗,所述输线管水平状固定在支架的上端面上,所述料斗固定焊接在输线管的前端;所述料斗为顶部开口的锥形斗,料斗的底板通过一侧的铰轴与料斗侧壁活动连接;所述输线管的末端固定连接可实现钢丝绳收放的放线机构,钢丝绳一端连接放线机构、另一端穿过输线管后与料斗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料斗的底板在钢丝绳的带动下实现开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将大批量的补炉料一次性投放至转炉内的缺损位置,大大提高了快速补炉的效率,作业过程短,作业环境得以极大改善。极大改善。极大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补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转炉炼铁
,特别涉及一种转炉补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快速补炉工艺的广泛开展,目前,钢铁企业转炉的平均炉龄提升至20000炉以上。所谓快速补炉工艺,就是在当班的生产过程中,抓住上下炉次间隔较长的空档,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出完钢后,把炉子摇到指定角度,人工快速投掷补炉料到炉衬缺损位置,补炉料投完后,再利用转炉高温,使补炉料烧结10分钟~15分钟,使补炉料与炉衬粘结,达到快速补炉的目的。
[0003]目前快速补炉,主要靠人工投掷补炉料;这种投料方法有很多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0004](1)每袋补炉料重约2.5Kg~3Kg,每次快速补炉共需200Kg~300Kg补炉料,每次需要多人多次投掷,工作强度很大、投料时间也很长;
[0005](2)作业现场环境恶劣,出完钢后转炉炉内温度达到1600℃,距转炉炉口3米、120
°
的扇形区域温度达达60℃~70℃,人站在此区域内进行投料,炙烤感严重,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损害;
[0006](3)由于投料区域的温度太高,人不能久呆,投一袋料必须到凉爽处缓一下,再投下一袋,这就造成投料位置不准,补炉料无法准确扔到炉内的缺损位置,往往出现缺陷的地方没补着、没缺陷的地方补起一个凸起疙瘩的问题,从而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0007]因此,如何改善现有快速补炉工艺的缺陷,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炉补料装置,以替代现有人工投掷补料。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转炉补料装置,包括支架、输线管、放线机构、钢丝绳和料斗,所述输线管水平状固定在支架的上端面上,所述料斗固定焊接在输线管的前端;所述料斗为顶部开口的锥形斗,料斗的底板通过一侧的铰轴与料斗侧壁活动连接;所述输线管的末端固定连接可实现钢丝绳收放的放线机构,钢丝绳一端连接放线机构、另一端穿过输线管后与料斗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料斗的底板在钢丝绳的带动下实现开合。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架下方设置有可锁死的万向轮。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输线管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用于确保钢丝绳顺利移动的导线轮。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料斗的底板上焊接有吊环,所述钢丝绳的末端连接吊钩,所述料斗与钢丝绳之间通过吊钩与吊环的钩挂实现连接。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放线机构包括线框、放线轮、放线电机和放线
减速器。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线框焊接在输线管的后端,放线轮可旋转地设置在线框内部;所述放线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放线减速器与放线轮的轮轴传动连接。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线框的末端两侧还对称设置有两个把手。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炉补料装置,以替代原本的人工投掷,可以快速、准确地将大批量的补炉料一次性投放至转炉内的缺损位置,大大提高了快速补炉的效率;作业人员只需在转炉外将补炉料装至料斗内、再将装至推送至合适位置,即可进行卸料,作业过程短,且作业人员无需直接靠近转炉,作业环境得以极大改善。
[0019]本技术采用放线电机带动放线轮转动,实现钢丝绳的自动收放,进而带动料斗底板的恒速开合,便于将补炉料准确投入缺陷位置。
[0020]本技术输线管的送线角度可以通过液压机构进行微调,以便更方便地将料斗送入转炉内部,省力便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放线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输线管一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5]图中,1

支架,2

输线管,3

钢丝绳,4

料斗,5

底板,6

铰轴,7

吊环,8

吊钩,9

导线轮,10

线框,11

放线轮,12

放线电机,13

放线减速器,14

把手,15

万向轮,16

液压机构,17

弧形凹槽,18

转炉,19

缺陷位置,20

补炉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一种转炉布料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支架1、输线管2、放线机构、钢丝绳3和料斗4。
[0028]所述支架1放置于地面上,输线管2呈水平状固定在支架1的上端面上。所述输线管2的前端固定焊接料斗4、输线管2的末端连接放线机构,钢丝绳3由放线机构绕出、穿过输线管2后与料斗4的底板5固定连接。
[0029]所述料斗4为上大下小的锥形斗,料斗4顶部为开口状。所述料斗4侧壁顶板焊接在输线管2的前端,使输线管2的前端位于料斗4底板5的上方;所述料斗4的底板5通过一侧的铰轴6与料斗4侧壁活动连接,底板5可沿铰轴6转动、实现底板5的开合。所述底板5上焊接有吊环7,对应的,所述钢丝绳3的末端连接有吊钩8,吊钩8钩挂在底板5吊环7上,从而实现料斗4与钢丝绳3的连接。
[0030]优选的,所述吊环7焊接在底板5的中央、或远离铰轴6的一端,以便底板5受力后,能更轻松地被拉起、封合。
[0031]优选的,所述料斗4的底板5表面为抛光设置,光滑的底板5表面便于补料袋下落。
[0032]为了确保钢丝绳3在输线管2内部的顺利流畅输送,避免钢丝绳3与输线管2内壁发
生摩擦损伤,所述输线管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一导线轮9,钢丝绳3在导线轮9的线槽内输送。
[0033]所述放线机构包括线框10、放线轮11、放线电机12和放线减速器13。所述线框10焊接在输线管2的后端,放线轮11设置在线框10内、且放线轮11的轮轴贯穿线框10的侧壁,放线轮11的轮轴两端与线框10侧壁的交接处设置轴承,放线轮11可在线框10内进行旋转。所述放线电机12设置在线框10外侧,放线电机12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放线减速器13,放线减速器13的动力输出轴与贯穿线框10侧壁的轮轴传动连接。
[0034]所述线框10的末端两侧还对称设置有两个把手14,操作工人手握把手14,实现装置的整体移动。所述把手14还设置有防滑纹,以增加摩擦力。
[0035]所述支架1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输线管(2)、放线机构、钢丝绳(3)和料斗(4),所述输线管(2)水平状固定在支架(1)的上端面上,所述料斗(4)固定焊接在输线管(2)的前端;所述料斗(4)为顶部开口的锥形斗,料斗(4)的底板(5)通过一侧的铰轴(6)与料斗(4)侧壁活动连接;所述输线管(2)的末端固定连接可实现钢丝绳(3)收放的放线机构,钢丝绳(3)一端连接放线机构、另一端穿过输线管(2)后与料斗(4)的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料斗(4)的底板(5)在钢丝绳(3)的带动下实现开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下方设置有可锁死的万向轮(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线管(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用于确保钢丝绳(3)顺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卫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鑫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