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707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酵生产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生产L

异亮氨酸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发酵生产L

异亮氨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异亮氨酸又称“异白氨酸”,系统命名为“α

氨基

β

甲基戊酸”,化学式为C6H
13
NO2,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属于脂肪族中性氨基酸,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异亮氨酸的作用包括与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一起合作修复肌肉,控制血糖,并给身体组织提供能量。它还能提高生长激素的产量,并帮助燃烧内脏脂肪,而这些脂肪由于处于身体内部,仅通过节食和锻炼难以对它们产生有效作用。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都是支链氨基酸,它们有助于促进训练后的肌肉恢复。其中异亮氨酸是最有效的一种支链氨基酸,可以有效防止肌肉损失,因为它能够更快地分解转化为葡萄糖,增加葡萄糖可以防止肌肉组织受损,因此它特别适合健美运动员。由于异亮氨酸很容易转化为葡萄糖,因此其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异亮氨酸缺乏的人会出现类似低血糖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疲劳、抑郁、精神错乱和易怒等。
[0003]目前,L

异亮氨酸生产方法有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发酵法三类。由于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存在生产的L

异亮氨酸与它的异构体分离困难、原料来源受限制、生产成本高、污染环境等问题,因此不适合工业化生产。而发酵法条件温和、环境友好、产品质量稳定,已成为生产L

异亮氨酸最主要的方法。/>[0004]在L

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中,菌种、培养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L

异亮氨酸的产量。现有的发酵生产L

异亮氨酸的方法通常存在发酵周期长、产酸率低的问题。因此,优化发酵培养工艺,以提高L

异亮氨酸的产量,对L

异亮氨酸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生产L

异亮氨酸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终点L

异亮氨酸的产量和转化率。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酵生产L

异亮氨酸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将L

异亮氨酸生产菌的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生产L

异亮氨酸;
[0009]发酵过程中,当发酵液中的残还原糖含量低于1wt%时,开始流加葡萄糖、硫酸铵和小料,开始流加的0

20h内控制发酵液内残还原糖含量为1

1.5wt%,铵氮含量为0.15

0.2wt%,流加葡萄糖与小料的质量比为8

9:1;20h之后控制发酵液内残还原糖含量为0.5

1.0wt%,铵氮含量为0.1

0.15wt%,流加葡萄糖与小料的质量比为10

12:1;
[0010]所述小料包括如下组分:硫酸锌0.6

0.7g/L、硫酸镁0.4

0.6g/L、磷酸二氢钾0.4

0.6g/L、磷酸氢二钾0.4

0.6g/L和V
B3 10

12mg/L,溶剂为水。
[0011]本专利技术中,开始流加葡萄糖、硫酸铵和小料后,前20h内和20h后,残还原糖含量具
有相同的端点值1wt%,铵氮含量具有相同的端点值0.15wt%,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应将其理解为本专利技术包含了“在开始流加葡萄糖、硫酸铵和小料后,残还原糖含量全程维持为1wt%,和/或铵氮含量全程维持为0.15wt%”的技术方案,这是因为实际发酵过程中物料的浓度是动态变化的,其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能始终保持为一确定的值。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不同发酵阶段残还原糖浓度、铵氮浓度和小料的添加量,使得菌体在对数生长期和稳定代谢期具有各自适宜的外界环境,生长增殖和代谢产酸达到均衡,结合其他工艺步骤,从而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发酵终点L

异亮氨酸的产量和转化率。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种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将L

异亮氨酸生产菌接种至一级种子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30
±
0.5℃,摇床转速为250

300rpm的条件下培养16

18h,且菌体在620nm处的OD值≥1.0时,接种至二级种子培养基中,接种量为所述二级种子培养基体积的8

10%,在温度为30
±
0.5℃,压力为0.05

0.08Mpa,搅拌转速为300

500rpm,通气比为1:0.5

0.8,pH为7.2
±
0.5,DO≥20wt%的条件下培养10

12h得到所述种子液。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级种子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
[0016]优选地,所述二级种子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葡萄糖38

40g/L、硫酸镁0.8

0.9g/L、磷酸二氢钾1.5

1.6g/L、硫酸铵2.8

3.0g/L、硫酸亚铁0.1

0.12g/L、硫酸锰8

10mg/L、酵母浸粉2.8

3.0g/L、蛋氨酸0.6

0.7g/mL、谷氨酸10

12g/L、赖氨酸0.75

0.8g/L和玉米浆10

12g/L,溶剂为水。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

异亮氨酸生产菌为谷氨酸棒杆菌。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种子液的接种量为所述发酵培养基体积的8

12%。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葡萄糖58

60g/L、硫酸镁1.8

2.0g/L、磷酸二氢钾2.0

2.2g/L、硫酸铵5.0

5.2g/L、硫酸亚铁8

10mg/L、硫酸锰6.0

8.0mg/L、磷酸氢二钾1.0

1.2g/L、酵母浸粉3.0

3.5g/L、蛋氨酸0.3

0.4g/mL、谷氨酸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生产L

异亮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L

异亮氨酸生产菌的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生产L

异亮氨酸;发酵过程中,当发酵液中的残还原糖含量低于1wt%时,开始流加葡萄糖、硫酸铵和小料,开始流加的0

20h内控制发酵液内残还原糖含量为1

1.5wt%,铵氮含量为0.15

0.2wt%,流加葡萄糖与小料的质量比为8

9:1;20h之后控制发酵液内残还原糖含量为0.5

1.0wt%,铵氮含量为0.1

0.15wt%,流加葡萄糖与小料的质量比为10

12:1;所述小料包括如下组分:硫酸锌0.6

0.7g/L、硫酸镁0.4

0.6g/L、磷酸二氢钾0.4

0.6g/L、磷酸氢二钾0.4

0.6g/L和V
B3 10

12mg/L,溶剂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L

异亮氨酸生产菌接种至一级种子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30
±
0.5℃,摇床转速为250

300rpm的条件下培养16

18h,且菌体在620nm处的OD值≥1.0时,接种至二级种子培养基中,接种量为所述二级种子培养基体积的8

10%,在温度为30
±
0.5℃,压力为0.05

0.08Mpa,搅拌转速为300

500rpm,通气比为1:0.5

0.8,pH为7.2
±
0.5,DO≥20wt%的条件下培养10

12h得到所述种子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种子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优选地,所述二级种子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葡萄糖38

40g/L、硫酸镁0.8

0.9g/L、磷酸二氢钾1.5

1.6g/L、硫酸铵2.8

3.0g/L、硫酸亚铁0.1

0.12g/L、硫酸锰8

10mg/L、酵母浸粉2.8

3.0g/L、蛋氨酸0.6

0.7g/mL、谷氨酸10

12g/L、赖氨酸0.75

0.8g/L和玉米浆10

12g/L,溶剂为水。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

异亮氨酸生产菌为谷氨酸棒杆菌;优选地,所述种子液的接种量为所述发酵培养基体积的8

12%;和/或,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葡萄糖58

60g/L、硫酸镁1.8

2.0g/L、磷酸二氢钾2.0

2.2g/L、硫酸铵5.0

5.2g/L、硫酸亚铁8

10mg/L、硫酸锰6.0

8.0mg/L、磷酸氢二钾1.0

1.2g/L、酵母浸粉3.0

3.5g/L、蛋氨酸0.3

0.4g/mL、谷氨酸10

12g/L、赖氨酸1.0

1.2g/L、玉米浆15

18g/L和生物素0.08

0.1g/L,溶剂为水,pH为7.0
±
0.5。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的初始压力为0.05

0.1Mpa,初始搅拌转速为300

650rpm,初始通气比为1:0.5

0.8。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开始后的0

12h内,温度由30
±
0.5℃升至33
±
0.5℃,12h后温度保持为33
±
0.5℃。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过程中,当发酵液中的溶氧量达到初始溶氧量的20%以下时,调节通气比、搅拌转速和压力,使发酵液中的溶氧量维持为初始溶氧量的15

25%。8.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晓玲毕从胜戴嘉丁飞秦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