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整流和逆变的多电平T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912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整流和逆变的多电平T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电容C↓[T1]、C↓[T2]……C↓[Tk-1]、C↓[Tk]及C↓[B1]、C↓[B2]……C↓[Bk-1]、C↓[Bk]共2k个电容构成T型变换器的纵轴;通过S↓[1]、S↓[2]……S↓[k-1]、S↓[k]共k个双向可控开关构成T型变换器的横轴;其中S↓[i]与S↓[i+1]之间的节点和C↓[Ti]与C↓[Ti+1]的节点之间有一正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在S↓[i]与S↓[i+1]之间的节点和C↓[Bi]与C↓[Bi+1](i=1,2……k-1)的节点之间有一反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横轴的双向可控开关S↓[1]与S↓[2]不相连的一端与纵轴电容的中点o相连,横轴的双向可控开关S↓[k]与S↓[k-1]不相连的一端与电容C↓[Tk]的正极之间有一个正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与电容C↓[Bk]的负极之间有一反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可以通过扩展双向开关、电容以及支路的数量来增加变换器的电平数,可以应用于单相,三相或者多相的系统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电子交直或者直交变流电路拓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实现电能 的整流和逆变的多电平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技术介绍
两电平变换器电路在铁路,工业等各个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高压领域的应 用中,两电平变换器由于受到器件耐压的限制,必须通过变压器与高压电网或者负载相连, 笨重的工频变压器大大增加了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成本和体积。相对于普通的两电平电路,多电平电路是指输出电压的电平数N大于2的变换器。多电 平变换器具有以下优点1、 交流侧输出的电压波形更加接近于正弦,电压谐波含量小。2、 交流侧输出的电压的血W小,对负载(比如电机)的绝缘影响小,同时大大降低了 电磁干扰的水平。3、 以低耐压水平的单管构成高压系统,解决高压系统的单管耐压问题但不需要额外的变 压器,大大减小了系统的体积。目前,多电平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多种多样。通用型多电平电路拓扑结构,随着电平数量 的增多,所需的半导体器件的数量急剧增加,且随着电平数增加,各个电容电压不容易平衡, 使得多电平在实际使用中有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两电平变换器在高压领域应用的局限性,可以 实现无需工频变压器,使电力电子装置直接与高压电源或者负载相连。提供了一种可直接应 用于高压整流或者逆变领域,同时有效的改善装置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谐波含量,提高交流电 压电流波形质量的新的多电平拓扑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通过电容cT1、 cT2……cT(k-1)、 cTk and CB1、 CB2……C(k-1)、 CBk (k为一个常数,根据电平数的需要而定,下同)共2k个电容串联构成T型变换器的纵轴;双向开关S,、 S2……Sk.,、 Sk构成T型变换器的横轴;双向开关S,与Si+1, (i=l,2……k-l,下同)连接构成的节点M,和CTi,与c,(i+,)连接构成的节点r,之间有一正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Sn ,节点M,和CB,与CB(,+1)连接 构成的节点S,之间有一反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SBi;双向可控开关S,—端与S;相连,另一 端与电容Cn和Cw连接构成的节点O(也称中点滩连接;双向可控开关Sk—端与Sk.,相连,另一端与交流侧连接构成节点Mk 。节点A^与电容Cn的正极7;之间有正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Sn,节点Mk与电容CBk的负极^之间有反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Sek;这样就构成了 T型变换器的一个桥臂的电路拓扑结构,并且可通过增加横轴上的双向可控开关,纵轴上的电 容以及横轴与纵轴之间的支路数量,来提高变换器的电平数;单相交流电源或者单相交流负载的一端通过双向可控开关以及支路与电容各个节点相 连,另一端直接与电容中点相连或者通过相同数量和结构的双向可控开关以及支路与电容各 个节点相连;构成单相整流或者逆变的电路拓扑结构。多相交流电源或者负载可以采用单相电路结构进行组合,满足三相以及多相运行的要求。 假设为j("时滩电源或者负载,则有j个上述的桥臂电路,他们共用T型变换器的电容纵 轴,可以得到j个横轴以及交流侧节点M&, j个交流侧节点似&与j相电源或负载系统相连接就构成j相电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多电平的拓扑结构不需要工频变压器,直接应用于高压领域,与传 统的通用型多电平变换器相比,所用的半导体器件数量大大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个桥臂的三电平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个桥臂的五电平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个桥臂的扩展为(2k+l)个电平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单相整流或有源逆变时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单相整流或有源逆变时的另一种电路原理图。图6为三相或者多相系统的电路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桥臂电路的变种桥臂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单个桥臂的用于三电平的电路原理图。通过电容C^和C^共两个电容组成T型变 换器的纵轴;通过双向可控开关&构成T型变换器的横轴,双向可控开关Si可以通过如图1所示的两个IGBT反向串联或者其他可实现双向开关功能的半导体器件及其拓扑电路实现。 双向可控开关S的一端与电容中点O相连,另一端Mi作为交流输出端,N^端与可控开关器件S^的发射极相连,可控开关器件Sm的集电极与电容C^的正极相连,可控开关器件S^与可控开关器件ST12串联形成正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ST1 ,使ST11和ST12中的二极管中的电流从节点M,流向节点7;的方向,Mi端还与可控开关器件SBu的集电极相连,可控开关器件S^的发射极与电容Cw的负极相连,可控开关器件SBu与可控开关器件S吣串联,形成反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使Seu和S^中的二极管中的电流从节点A流向节点M!的方向。假设每个电容两端的电压为U ,首先分析电流从交流侧向直流侧流动时,交流端M,的 电压情况(1) 当横轴上的双向开关S,,可控开关器件S^、 ST12、 S^和S^都处于关断状态时, 电流经过可控开关器件STu和S^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向电容CT,的正极,交流侧N^输出的电 压为U。(2) 开通双向开关的S,的S 管,则电流经过S,的可控开关器件S 和S12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向0电平,交流侧A输出的电压为O。(3) 当关断双向开关管的Sn管,开通可控开关器件SBu和S^,电流经过可控开关器件SB11ffSB12,流向电容。81的负极,交流端输出的电压为-U。从而实现了交流端输出三电平的 要求。当电流由直流侧向交流侧流动时,交流端1V^的电压情况为-(1) 当横轴上的双向开关S,,可控开关器件STu、 ST12、 S叫和SB,2都处于关断状态时, 电流经过可控开关器件SBu和S^的反并联二极管流从电容Cw的负极流向交流端Mp交流侧 Mj输出的电压为-U。(2) 开通双向开关的S,的S。管,则电流从0电平经过S,的可控开关器件S,2和Sn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向交流端Mi,交流侧1^输出的电压为0。(3)当关断双向开关管的S^管,开通可控开关器件S^和S^,电流从电容q.,的正极经过可控开关器件STu和S^流向交流端Mp交流端M!输出的电压为U。也可以实现了交流 端输出三电平的要求。将上述三电平电路做进一步的扩展,可得到图2,为一个桥臂的五电平电路原理图。与 图1相比可以看出,在原来三电平电路的基础上,在正极和负极分别增加1个电容C^和C^ ,并且在原来的M,点处向交流侧扩展增加一个双向可控开关S,,双向可控开关的交流输出端成为M2点,并且在M2点与新增加的正极方向的电容C^的正极之间增加了一条新的正向的单向可控支路,新的支路由四个可控开关器件S^, ST22, S^和S^串联组成,还通过另外的四个串联的可控开关器件S^、S^、S^和S^组成的反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与电容C^的负极相连。与三电平相同的道理可以在交流端实现输出五电平的要求。根据从三电平到五电平相同的扩展方式,可以得到图3为单个桥臂的(2k+l)电平的电路 原理图,通过电容CT,、 CT2……Cjk.。 CTk, CB1、 CB2……C扯-。C说共2k个电容构成T型变换器的纵轴;通过S,、 S2……Sk.,、 Sk共k个双向可控开关构成T型变换器的横轴,双向可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整流和逆变的多电平T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电容C↓[T1]、C↓[T2]……C↓[T(k-1)]、C↓[Tk]及C↓[B1]、C↓[B2]……C↓[B(k-1)]、C↓[Bk](k为一个常数,根据电平数的需要而定,下同)共2k个电容串联构成T型变换器的纵轴;双向开关S↓[1]、S↓[2]……S↓[k-1]、S↓[k]构成T型变换器的横轴;双向开关S↓[i]与S↓[i+1](i=1,2……k-1,下同)连接构成的节点M↓[i]和C↓[Ti]与C↓[T(i+1)]连接构成的节点T↓[i]之间有一正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S↓[Ti],节点M↓[i]和C↓[Bi]与C↓[B(i+1)]连接构成的节点B↓[i]之间有一反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S↓[Bi];双向可控开关S↓[1]一端与S↓[2]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T1]和C↓[B1]连接构成的节点O(也称中点)相连接;双向可控开关S↓[k]一端与S↓[k-1]相连,另一端与交流侧连接构成节点M↓[k];节点M↓[k]与电容C↓[Tk]的正极T↓[k]之间有正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S↓[Tk],节点M↓[k]与电容C↓[Bk]的负极B↓[k]之间有负向的单向可控开关支路S↓[Bk]。...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琼林高吉磊游小杰林飞郝瑞祥贺明智王琛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