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辊式的块矿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689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辊式的块矿预处理系统,包括块矿储料仓和圆辊下料器。块矿储料仓上设置有块矿进料口、块矿出料口、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圆辊下料器设置在块矿储料仓内,圆辊下料器包括滚动圆筒、滚动轴承以及滚动下料板。滚动圆筒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在块矿储料仓的仓壁上。滚动下料板与滚动圆筒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圆辊对块矿进行筛分,细物料通过细物料通道进行排出并收集,粗物料通过粗物料通道进行排出后送入高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耗低、易操作、成本低,有效的减少入炉块矿的粉末和水分含量。效的减少入炉块矿的粉末和水分含量。效的减少入炉块矿的粉末和水分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辊式的块矿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圆辊式的块矿预处理系统,具体涉及块矿筛分和块矿干燥处理系统,属于块矿处理


技术介绍

[0002]钢铁作为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结构性、功能性材料,其消耗量在相当长时间内占据金属总消耗量的95%以上。钢铁工业所需生铁原材料主要是由高炉冶炼提供,高炉冶炼技术的改进与成本的降低对促进钢铁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而高炉强化冶炼的基础环节是精料操作,天然块矿作为入炉炉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添加量最高可达20%。由于块矿水分含量较高,高水分块矿入炉后,水分干燥需要消耗能源,干燥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提高了高炉的焦比,从而影响高炉料层透气性,导致高炉冶炼成本增加,且影响炉况稳定。因此,块矿水分含量的减少对降低炼铁成本、增强炉况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块矿烘干系统存在建设成本高、烘干效率低、能耗高等难题。
[0003]高炉常见的入炉炉料包括烧结矿、球团矿和天然块矿。所谓合理的高炉炉料结构即通过调整入炉铁矿石中烧结矿、球团矿和天然块矿的比例,找出不同种类含铁矿石最适宜的搭配比例,使得该炉料结构下的高炉冶炼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相对理想,单位生铁冶炼的消耗成本相对最低。研究表明,铁矿石等原料环节的成本支出占据生铁总成本的60%左右,块矿市场价格与粉矿基本持平,成本价格远低于烧结矿和球团矿,提高块矿入炉比例是降低高炉原料成本的有效措施。目前,块矿入炉比例一般为5~15%,比例较低。究其原因是块矿水分含量高,一般为8~15%,个别港口钢厂雨季块矿的水分甚至超过20%。块矿入炉存在水分含量高的问题,高水分块矿入炉后,水分干燥需要消耗能源,干燥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提高了高炉的焦比。
[0004]在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回转窑干燥法降低湿块矿中的水分,采用回转窑干燥法降低水分容易导致块矿干燥不彻底,在窑内的的热介质不易流通、粉尘量大、透气性差。
[0005]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首先将块矿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后,进入干燥单元进行干燥处理,但在干燥过程中容易出现结球颗粒变大及粉化粒径变细等问题,导致干燥前后粒径变化较大,不能满足工艺粒径需求,粒径大导致转化不彻底,粒径小出现扬尘、粉尘夹带量增加等问题,影响工艺指标及运行稳定性。目前公开的干燥设备均未设置相关筛分结构。
[0006]因此,块矿中水分含量的降低对降低炼铁成本、增强炉况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块矿烘干系统存在建设成本高、烘干效率低、能耗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圆辊式的块矿预处理系统,该系统的热气流从储料仓底部热介质入口进入仓内,经过圆辊下料器后从顶部热介质出口排放,热气流布满整个储料仓,块矿的水分得以脱除,热气流的通入解决了块矿水分高的问题。再通过圆辊下料器对块矿进行粗细物料筛分,在滚动圆筒上设置有筛孔。当不同粒级的块矿
从块矿进料口进入块矿储料仓内部时首先通过筛孔筛分,随后通过细物料通道进行排出。粗物料块矿由自上而下的粗料通道输送排出。含具有筛分功能的圆辊下料器的块矿预处理系统解决了块矿粉末多、水分含量高的问题,物料在储料仓中呈滚动状态,整个仓体的透气性获得极大改善,气固之间的热交换效果良好。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圆辊式的块矿预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块矿储料仓和圆辊下料器。块矿储料仓上设置有块矿进料口、块矿出料口、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所述圆辊下料器设置在块矿储料仓的内部。所述圆辊下料器包括滚动圆筒、滚动轴承以及滚动下料板。所述滚动圆筒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在块矿储料仓的仓壁上。所述滚动圆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块滚动下料板。所述滚动下料板为具有板腔的板状结构,并且滚动下料板的板腔与滚动圆筒的筒腔相连通。滚动下料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与板腔相连通的筛孔。
[0010]作为优选,所述块矿进料口设置在块矿储料仓的顶部。所述块矿出料口设置在块矿储料仓的底部。所述滚动下料板与块矿储料仓的内壁之间构成自上而下的粗料通道,粗料通道连通块矿进料口和块矿出料口。
[0011]作为优选,所述块矿储料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细物料出口。所述筒腔的两端均与细物料出口相连通。筛孔、板腔、筒腔以及细物料出口共同构成细物料通道。
[0012]作为优选,所述热介质出口设置在块矿储料仓的顶部,热介质入口设置在块矿储料仓的底部。热介质出口与粗料通道的顶端相连通,热介质入口与粗料通道的底端相连通。热介质从位于块矿储料仓底部的热介质入口进入,然后向上穿过粗料通道后从位于块矿储料仓顶部的热介质出口排出。
[0013]作为优选,该系统包括有多个圆辊下料器,多个所述圆辊下料器在块矿储料仓内自上而下均匀分布。
[0014]作为优选,所述圆辊下料器的数量为1

20个,优选为2

15个,更优选为3

10个。
[0015]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通过负压管道与细物料出口相连接。优选,滚动圆筒两端的细物料出口均通过负压管道与负压风机相连接。
[0016]作为优选,所述负压风机的数量为1

50个,优选为与细物料出口(207)的数量相一致。
[0017]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补热入口,所述补热入口设置在块矿储料仓的侧壁上并与粗料通道相连通。所述补热入口的数量为1

30个,优选为3

25个,更优选为5

20个。
[0018]作为优选,在任意一个滚动圆筒上,若干块所述滚动下料板沿滚动圆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且任意一块滚动下料板的长度与滚动圆筒的长度相一致。
[0019]作为优选,若干块所述滚动下料板的数量为3

20块,优选为5

15块,更优选为8

12块。
[0020]作为优选,所述筛孔的孔径小于等于8mm,优选为3

8mm,更优选为5

8mm。
[0021]作为优选,所述板腔(20301)的厚度不低于8mm,优选为10

50mm,更优选为15

40mm。
[0022]作为优选,在块矿储料仓的块矿进料口处设有第一水分检测装置、第一物料流量检测装置和第一物料温度检测装置。
[0023]作为优选,在块矿储料仓的块矿出料口处设有第二水分检测装置。
[0024]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控制装置和热介质流量调节阀。热介质流量调节阀设置在热介质入口处。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块矿储料仓的外部,并且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水分检测装置、第一物料流量检测装置、第一物料温度检测装置、第二水分检测装置、热介质流量调节阀独立相连。控制装置通过收集第一水分检测装置、第一物料流量检测装置、第一物料温度检测装置、第二水分检测装置的反馈信息,进而调节热介质流量调节阀的阀门开口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辊式的块矿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块矿储料仓(1)和圆辊下料器(2);块矿储料仓(1)上设置有块矿进料口(101)、块矿出料口(102)、热介质入口(103)和热介质出口(104);所述圆辊下料器(2)设置在块矿储料仓(1)的内部;所述圆辊下料器(2)包括滚动圆筒(201)、滚动轴承(202)以及滚动下料板(203);所述滚动圆筒(201)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202)活动连接在块矿储料仓(1)的仓壁上;所述滚动圆筒(20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块滚动下料板(203);所述滚动下料板(203)为具有板腔(20301)的板状结构,并且滚动下料板(203)的板腔(20301)与滚动圆筒(201)的筒腔(206)相连通;滚动下料板(203)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与板腔(20301)相连通的筛孔(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矿进料口(101)设置在块矿储料仓(1)的顶部;所述块矿出料口(102)设置在块矿储料仓(1)的底部;所述滚动下料板(203)与块矿储料仓(1)的内壁之间构成自上而下的粗料通道(204),粗料通道(204)连通块矿进料口(101)和块矿出料口(102);所述块矿储料仓(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细物料出口(207);所述筒腔(206)的两端均与细物料出口(207)相连通;筛孔(205)、板腔(20301)、筒腔(206)以及细物料出口(207)共同构成细物料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出口(104)设置在块矿储料仓(1)的顶部,热介质入口(103)设置在块矿储料仓(1)的底部;热介质出口(104)与粗料通道(204)的顶端相连通,热介质入口(103)与粗料通道(204)的底端相连通;热介质从位于块矿储料仓(1)底部的热介质入口(103)进入,然后向上穿过粗料通道(204)后从位于块矿储料仓(1)顶部的热介质出口(104)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有多个圆辊下料器(2),多个所述圆辊下料器(2)在块矿储料仓(1)内自上而下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辊下料器(2)的数量为1

20个。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辊下料器(2)的数量为2

15个。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辊下料器(2)的数量为3

10个。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负压风机(3),所述负压风机(3)通过负压管道(L1)与细物料出口(207)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滚动圆筒(201)两端的细物料出口(207)均通过负压管道(L1)与负压风机(3)相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风机(3)的数量为1

50个,与细物料出口(207)的数量相一致。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补热入口(401),所述补热入口(401)设置在块矿储料仓(1)的侧壁上并与粗料通道(204)相连通;所述补热入口(401)的数量为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强喻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