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673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与吸尘器本体相连接的吸尘管,吸尘器本体内部设有吸尘风机,并设有集尘室,该集尘室设置于吸尘风机和吸尘软管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室于底部向上隆起一拱起部,供吸尘风机的进风口从底部置入,并于该拱起部上壁开有与吸尘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且该出风口上设有过滤机构,从吸尘管吸入的含有污物的空气依次经集尘室、过滤机构和吸尘风机后排出。(*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真空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1、与吸尘器本体1相连接的吸尘管2,顶盖3以枢轴的方式安装在吸尘器本体1上并与连接吸尘管2相连接,吸尘器本体1内部设有由电机和风轮组成的吸尘风机(图中未示出),并设有集尘室4,该集尘室4位于风机和吸尘软管之间,内设集尘袋或纸过滤器5,用于收集如通过真空吸力作用从吸尘管入口吸入的灰尘等污物。过滤后的空气经风机排放到吸尘器本体之外。在上述通用真空吸尘器中,通过吸尘管吸入的含有污物的空气中全部污物通过集尘袋或纸过滤器5,这样集尘袋很快就集满污物并需要清理或更换以防止出现电机过载和吸力下降的问题。相应地,频繁地清理集尘袋或更换一次性使用纸过滤器将导致操作的复杂性或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方便使用的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本技术设计的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与-->吸尘器本体相连接的吸尘管,吸尘器本体内部设有吸尘风机,并设有集尘室,该集尘室内腔与风机和吸尘软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室于底部向上隆起一拱起部,供吸尘风机的进风口从底部置入,并于该拱起部上壁开有与吸尘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且该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设有过滤机构,从吸尘管吸入的含有污物的空气依次经集尘室、过滤机构和吸尘风机后排出。上述的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其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的吸尘风机的风轮置入于集尘室底部的拱起部内。上述的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其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的集尘室呈环状,并设有一个上盖,所述的集尘室上盖设有一个连接吸尘管和集尘室内腔的空气流道。空气流道在集尘室内腔一侧的端口的中心线沿集尘室壁面的切线方向对准集尘室。上述的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室在出风口位置设有托持部,以放置过滤机构,所述的过滤机构与集尘室以及吸尘风机的进风口是可分离的,且该过滤机构包括一个一级过滤网罩及一个二级过滤网罩,其中一级过滤网罩从外围罩住吸尘风机的进风口,二级过滤网罩则相对地靠近吸尘风机的进风口并将进风口罩住。上述的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室的外壁露出于吸尘器本体,并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叙述如下:一、本技术使用方便,不用频繁清理或更换集尘袋或过滤-->器。从吸尘管吸入的含有污物的空气依次经集尘室、过滤机构和吸尘风机后排出。含有污物的空气进入集尘室后,在集尘室内绕拱起部旋流,质量较大的污物在空气旋流的作用下产生离心力而摆脱吸尘风机的吸引力分离出来,并依自身重力下落至集尘室的底部,起到预先过滤的作用。未分离出来的污物随空气经过滤机构过滤。这样,经过过滤机构过滤的污物就大量减少,从而延长了清理或更换过滤机构的时间间隔,延长了过滤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二、本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吸尘风机的进风口从置入集尘室底部拱起部内,或者吸尘风机的风轮直接置入于拱起部内,从而获得一个紧凑的结构。三、本技术在集尘室内能获得理想的旋流效果。按上述方案,集尘室呈环状,并设有一个可分离的上盖,其与吸尘管连接的管接口设在上盖处。且该管接口穿过上盖进入吸尘室后,其中心线沿集尘室环形面的切线方向对准集尘室。从而使吸尘管吸入的含有污物的空气在集尘室获得理想的旋流,污物颗粒能获得较大的离心力,摆脱吸尘风机的吸力。四、本技术的集尘室能获得较好的集尘效果,方便清理。除了质量较大的污物在空气旋流的作用下产生离心力而摆脱吸尘风机的吸引力分离出来,并依自身重力下落至集尘室的底部外,在吸尘机停止工作时,部分受过滤机构阻挡的污物失去吸尘风机的吸引,在其重力的作用下落入集尘室的底部,清理时,只需将集尘室取出。-->当所述的集尘室的外壁露出于吸尘器本体,并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时,使用者不用拆开吸尘器就能看清楚是否尘满。[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真空吸尘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吸尘器本体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集尘室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集尘室拆除上盖后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使用时的风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2至图8,本技术设计的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由吸尘器本体10及与该吸尘器本体相连接的吸尘管12组成,吸尘器本体10内部设有由电机13和风轮14组成的吸尘风机11。集尘室15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安装在吸尘器本体上,位于吸尘风机11和吸尘管12之间,且外壁露出于吸尘器本体10。该集尘室的上方覆盖有一个上盖21,上盖21于枢轴方式安装在吸尘器本体10上。该集尘室15于底部向上隆起一个圆台状的拱起部16供吸尘风机11的风轮14从底部置入,并于该拱起部上壁开有与吸尘风机风轮的进风口连通的环形出风口17,且该出风口17与风轮14之间设有由一个一级-->过滤网罩18及一个二级过滤网罩19组成的过滤机构,从吸尘管12吸入的含有污物的空气依次经集尘室内腔9、过滤机构和吸尘风机11后排出。上述的一级过滤网罩18安装在集尘室15的出风口17上,从外围罩住吸尘风机的风轮14,二级过滤网罩19则相对地靠近吸尘风机的风轮14将风轮罩住。在集尘室在出风口位置设有托持部20,在内壁设有托持部24。其中二级过滤网罩19支承在该托持部20上,一级过滤网罩18支承在托持部24上。集尘室15因底部隆起一个圆台状的拱起部16而呈环状,该上盖21设有一个连接吸尘管12和集尘室内腔的空气流道22。空气流道22在集尘室内腔一侧的端口的中心线沿集尘室壁面的切线方向对准集尘室。这样空气进入集尘室后能获得较好的旋流效果。参考图8,使用时,从吸尘管吸12入的含有污物的空气依次经集尘室15、一级过滤网罩18和二级过滤网罩19以及吸尘风机11后排出。含有污物的空气进入集尘室15的内腔9后,在环形集尘室内旋流,质量较大的污物23在空气旋流的作用下产生离心力而摆脱吸尘风机的吸引力分离出来,并依自身重力下落至集尘室的底部,起到预先过滤的作用。未分离出来的污物随空气经过滤机构过滤。这样,经过过滤机构过滤的污物就大量减少,从而延长了清理或更换过滤机构的时间间隔,延长了过滤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实际上,除了质量较大的污物在空气旋流的作用下产生离心力-->而摆脱吸尘风机的吸引力分离出来,并依自身重力下落至集尘室内腔的底部外,在吸尘机停止工作时,部分受过滤机构阻挡的污物失去吸尘风机的吸引,在其重力的作用下落入集尘室的底部。透过该透明的集尘室,使用者不用接开上盖就能检查是否尘满。清理时,只要揭开上盖,就可将集尘室和过滤网罩取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与吸尘器本体相连接的吸尘管,吸尘器本体内部设有吸尘风机,并设有集尘室,该集尘室设置于吸尘风机和吸尘软管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室于底部向上隆起一拱起部,供吸尘风机的进风口从底部置入,并于该拱起部上壁开有与吸尘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且该出风口上设有过滤机构,从吸尘管吸入的含有污物的空气依次经集尘室、过滤机构和吸尘风机后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尘风机的风轮置入于集尘室底部的拱起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室呈环状。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旋转过滤系统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室上盖设有一个连接吸尘管和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龙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