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6696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7
天线装置(120)由分别辐射圆极化波的多个辐射元件呈3行10列的格子状排列而形成。多个辐射元件包含相互成为旋转对称的位置关系的4种辐射元件(121a~121d)。多个辐射元件包括:第1元件组(U1),其在一个端部侧呈3行3列的格子状排列;以及第2元件组(U2),其在另一个端部侧呈3行3列的格子状排列。配置于第1元件组(U1)的中央的第1中央元件是使配置于第2元件组(U2)的中央的第2中央元件旋转180度而得到的种类的元件。的种类的元件。的种类的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圆极化阵列天线通过使分别辐射圆极化波的多个辐射元件靠近地排列来实现。理想的圆极化波的旋转的电场的大小恒定,但实际上存在旋转的电场的大小不恒定而变形为椭圆状的情况。将圆极化波的椭圆形的短轴与长轴之比称为“轴比”。为了使圆极化波成为理想的圆极化波,要求改善轴比特性。
[0003]作为用于改善圆极化阵列天线的轴比特性的技术,有称为顺序阵列(sequential array)的技术。在顺序阵列中,多个圆极化辐射元件旋转任意的角度而排列。已知通过这样的排列,即使在辐射元件单体中轴比特性不良好的情况下,也能够改善作为圆极化阵列天线整体的轴比特性。
[0004]在日本特开平6

140835号公报中,公开了将多个圆极化辐射元件呈格子状排列而成的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在该圆极化阵列天线中,16个圆极化辐射元件以相邻的辐射元件彼此的位置关系成为相互旋转预定的角度并平行移动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呈4行4列(偶数行且偶数列)的格子状顺序排列。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

1408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在将多个圆极化辐射元件呈格子状排列的情况下,若像日本特开平6

140835号公报所公开的圆极化阵列天线那样呈偶数行且偶数列的格子状排列,则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轴比特性。
[0010]然而,在安装圆极化阵列天线的设备的有些尺寸情况下,圆极化阵列天线的尺寸受到制约,有时不得不将排列的行数设为奇数而并非偶数(即不得不将1列的辐射元件数设为奇数个)。在该情况下,设想轴比特性的改善变得困难。
[0011]本公开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分别能够辐射圆极化波的多个辐射元件呈格子状排列的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中,即使在排列的行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也容易改善轴比特性。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本公开的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是分别能够辐射圆极化波的多个元件呈格子状排列而形成的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在将3以上的奇数设为N且将1以上的奇数设为M时,多个元件包含:第1元件组,其在排列多个元件的区域的一个端部侧呈N行M列的格子状排列;以及第2元件组,其在排列多个元件的区域的另一个端部侧呈N行M列的格子状排列。多个元件
包含相互成为旋转对称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元件。配置于第1元件组的中央的第1中央元件是使配置于第2元件组的中央的第2中央元件旋转180度而得到的种类的元件。
[0014]在上述的元件单元中,配置于在一个端部侧呈N行M列(奇数行且奇数列)的格子状排列的第1元件组的中央的第1中央元件和配置于在另一个端部侧呈N行M列(奇数行且奇数列)的格子状排列的第2元件组的中央的第2中央元件设为相互旋转180度而得到的种类的辐射元件。由此,在第1中央元件和第2中央元件中能够相互抵消方向性的失真。其结果,作为第1元件组和第2元件组这一对元件组整体,能够接近顺序排列。其结果,即使在排列的行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改善轴比特性。
[001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6]根据本公开,在分别能够辐射圆极化波的多个辐射元件呈格子状排列的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中,即使在排列的行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改善轴比特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应用天线装置的通信装置的框图的一例。
[0018]图2是透视通信装置的内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19]图3是表示天线装置的多个辐射元件的排列的图。
[0020]图4是表示配置于天线装置的中央部分的第3元件组的辐射元件的排列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是表示分别配置于天线装置的左端部分和右端部分的第1元件组和第2元件组的辐射元件的排列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6是表示本变形例1的天线装置的左端部分的第1元件组和右端部分的第2元件组的辐射元件的排列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此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
[0024](通信装置的基本结构)
[0025]图1是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20的通信装置10的框图的一例。通信装置10构成为能够从天线装置120发送圆极化波。通信装置10例如也可以是向与通信装置10的相对位置能够变化的可穿戴终端(例如头戴式显示器等)发送数据的终端。另外,通信装置10例如也可以是与主要使用60GHz频段的无线的无线通信标准即“WiGig”对应的通信终端。
[0026]通信装置10包括包含天线装置120的天线模块100和构成基带信号处理电路的BBIC 200。天线模块100除了包括天线装置120以外,还包括作为供电部件的一例的RFIC 110。通信装置10将从BBIC 200向天线模块100传递的信号上变频为高频信号并从天线装置120辐射,并且将利用天线装置120接收的高频信号下变频并利用BBIC 200处理信号。
[0027]天线装置120包含构成为分别能够辐射圆极化波的多个辐射元件121。在图1中,为了容易说明,仅示出与天线装置120所包含的多个辐射元件121中的4个辐射元件121对应的结构,省略与具有同样的结构的其他辐射元件121对应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辐射元件121是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平板形状的贴片天线。
[0028]RFIC 110包括开关111A~111D、113A~113D、117、功率放大器112AT~112DT、低噪声放大器112AR~112DR、衰减器114A~114D、移相器115A~115D、信号合成/分波器116、混频器118以及放大电路119。
[0029]在发送高频信号的情况下,开关111A~111D、113A~113D向功率放大器112AT~112DT侧切换,并且开关117连接于放大电路119的发送侧放大器。在接收高频信号的情况下,开关111A~111D、113A~113D向低噪声放大器112AR~112DR侧切换,并且开关117连接于放大电路119的接收侧放大器。
[0030]从BBIC 200传递的信号由放大电路119放大,由混频器118上变频。上变频而得到的高频信号即发送信号由信号合成/分波器116分波成4个信号,通过4个信号路径而分别向不同的辐射元件121供给。此时,通过分别地调整配置于各信号路径的移相器115A~115D的移相度,从天线装置120辐射相同相位的圆极化波。
[0031]由各辐射元件121接收的高频信号即接收信号分别经由不同的4个信号路径,由信号合成/分波器116合波。合波而得到的接收信号由混频器118下变频,由放大电路119放大而向BBIC 200传递。
[0032]RFIC 110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其中,该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由分别能够辐射圆极化波的多个元件呈格子状排列而形成,在将3以上的奇数设为N且将1以上的奇数设为M时,所述多个元件包含:第1元件组,其在排列所述多个元件的区域的一个端部侧呈N行M列的格子状排列;以及第2元件组,其在排列所述多个元件的区域的另一个端部侧呈N行M列的格子状排列,所述多个元件包含相互成为旋转对称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元件,配置于所述第1元件组的中央的第1中央元件是使配置于所述第2元件组的中央的第2中央元件旋转180度而得到的种类的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元件包括4种元件,所述4种元件包含第1种元件、使所述第1种元件向预定方向旋转90度而得到的第2种元件、使所述第1种元件向所述预定方向旋转270度而得到的第3种元件以及使所述第1种元件向所述预定方向旋转180度而得到的第4种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其中,所述第1元件组和所述第2元件组分别呈3行3列的格子状排列,在所述第1元件组的中央以外的位置,所述4种元件分别配置有两个,在所述第2元件组的中央以外的位置,所述4种元件分别配置有两个,配置于所述第1元件组的中央的所述第1中央元件是所述4种中的任一种元件,配置于所述第2元件组的中央的所述第2中央元件是使所述第1中央元件旋转180度而得到的种类的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极化阵列天线装置,其中,所述第1元件组和所述第2元件组分别呈3行1列的格子状排列,在所述第1元件组的中央以外的位置和所述第2元件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良树尾仲健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