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月梅专利>正文

一种顶部冲击式洁厕剂释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47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部冲击式洁厕剂释放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为底端开口状结构,上壳体的顶面上设有漏斗状的凹槽,上壳体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开口,上壳体的侧面上至少设有一个开口组,开口组由若干第二开口组成,下壳体为顶端开口状结构,下壳体为金属材质,下壳体的顶端上设有用于上壳体固定于下壳体上的连接结构,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时,上壳体和下壳体内的空腔连通形成用于容纳固体洁厕剂的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提高了洁厕剂的使用周期,且避免了资源浪费。且避免了资源浪费。且避免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部冲击式洁厕剂释放器


[0001]本技术涉及洁厕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部冲击式洁厕剂释放器。

技术介绍

[0002]洁厕宝又名蓝泡泡、固体洁厕剂、固体蓝泡泡、洁厕灵、洁厕球、马桶自动清洁剂、洁厕块,它是一种含有清洁剂、香精、除菌剂的固体。使用时,只需要将其投入马桶的水箱内,洁厕宝溶于水中缓释,在每次冲水的时候就能达到清洁马桶的功效。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洁厕宝直接浸没在水箱的水中,在水箱内水不排出的情况下,水箱内水中洁厕宝的含量会逐渐增大直至饱和,缩短了洁厕宝的使用周期,增加了洁厕宝的添加频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提高洁厕宝利用率的顶部冲击式洁厕剂释放器。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顶部冲击式洁厕剂释放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为底端开口状结构,上壳体的顶面上设有漏斗状的凹槽,上壳体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开口,上壳体的侧面上至少设有一个开口组,开口组由若干第二开口组成,下壳体为顶端开口状结构,下壳体为金属材质,下壳体的顶端上设有用于上壳体固定于下壳体上的连接结构,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时,上壳体和下壳体内的空腔连通形成用于容纳固体洁厕剂的容纳空间。
[0006]使用时,将装有固体洁厕剂的洁厕剂释放器放入马桶的水箱内,由于下壳体为金属材质,在重力作者用下,洁厕剂释放器竖直下沉至水箱底部。在洁厕剂释放器下沉的过程中,水箱内的水会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进入洁厕剂释放器的容纳空间内,使得洁厕剂释放器内的固体洁厕剂在容纳空间的水中缓慢溶解。同时,由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口径相对较小,洁厕剂释放器内含有洁厕剂的水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向洁厕剂释放器外少量缓慢扩散。
[0007]当水箱排水时,由于水箱的出水口相对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较大,使得水箱内的水位下降速度比洁厕剂释放器内水位下降速度快,从而在在洁厕剂释放器内外形成水位差,导致第二开口的内侧压强大于外侧压强,洁厕剂释放器内含有洁厕剂的水在压强作用下从第二开口被大量挤入至水箱内,并随水箱内的水一同进入马桶座内进行冲刷。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结构为卡扣结构,上壳体底端的内侧面的两个相对位置上均设有卡扣件,下壳体顶端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卡扣件的卡槽。通过卡扣件和卡槽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方便了容纳空间内固体洁厕剂的添加,利于提高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可重复利用率。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从上往下依次由宽变窄,上壳体的顶面为圆形且其的底面为方形,下壳体呈梯台状,增大了洁厕剂释放器的底面与水箱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利于避免洁厕剂释放器在放置状态下出现翻倒的情况。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上边缘、下边缘以及侧边缘均设有倒角结构,提高了洁厕剂释放器的外观视觉美观性和其手拿时的舒适感。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口为圆形,第二开口为方形。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底端的内侧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利于提高上壳体底端的强度,从而避免了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进行可拆卸式连接时出现上壳体损坏的情况。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配合使用,避免了固体洁厕剂在水箱内的过渡溶解,利于提高固体洁厕剂的使用周期,从而减少了水箱内固体洁厕剂的添加频率,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且降低了马桶的清洁成本。
[0015]同时,通过下壳体采用金属材质,保障了洁厕剂释放器能够完全下沉至水箱底部,且避免了由于洁厕剂释放器悬浮在水箱的水中导致水箱排水时洁厕剂释放器内外无法形成水位差来使洁厕剂释放器内含有洁厕剂的水有效排出,利于保障了洁厕剂释放器的使用效果。
[0016]进一步的,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从而方便了洁厕剂释放器内固体洁厕剂的添加,使用方便且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能够重复利用,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顶部冲击式洁厕剂释放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所示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中所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上壳体1,凹槽11,第一开口12,下壳体2,开口组3,第二开口31,连接结构4,卡扣件41,卡槽42,倒角结构5,加强筋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2]参见图1

图3,本实施例一种顶部冲击式洁厕剂释放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为底端开口状结构,上壳体1的顶面上设有漏斗状的凹槽11,上壳体1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开口12,第一开口12为圆形,上壳体1的侧面上设有两个开口组3,开口组 3由若干第二开口31组成,第二开口31为方形。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31有十九个,且十九个第二开口31呈塔状排布。下壳体2为顶端开口状结构,下壳体2为金属材质,下壳体2的顶端上设有用于上壳体1固定于下壳体2上的连接结构4,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时,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的空腔连通形成用于容纳固体洁厕剂的容纳空间。
[0023]参见图1,所述上壳体1从上往下依次由宽变窄,上壳体1的顶面为圆形且其的底面为方形,下壳体2呈梯台状。
[0024]参见图1

图3,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上边缘、下边缘以及侧边缘均设有倒角结构5。
[0025]参见图2、图3,所述连接结构4为卡扣结构,上壳体1底端的内侧面的两个相对位置上均设有卡扣件41,下壳体2顶端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卡扣件41的卡槽42。
[0026]参见图2,所述上壳体1底端的内侧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6。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使用方法如下:
[0028]步骤一:将固体洁厕剂放入下壳体内,随后通过卡扣结构将上壳体安装到下壳体上,此时卡扣件位于卡槽内,固态洁厕剂位于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0029]步骤二:将洁厕剂释放器放入马桶的水箱内,在重力作用下,洁厕剂释放器竖直下沉至水箱底部,且在下沉过程中,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进入容纳空间内,直至填充整个容纳空间,此时固体洁厕剂浸没在洁厕剂释放器内的水中并缓慢溶解,且少量含有洁厕剂的水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向洁厕剂释放器外扩散;
[0030]步骤三:水箱排水时,由于水箱的出水口相对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较大,使得水箱内的水位下降速度比洁厕剂释放器内水位下降速度快,从而在洁厕剂释放器内外形成水位差,导致第二开口的内侧压强大于外侧压强,洁厕剂释放器内含有洁厕剂的水在压强作用下从第二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部冲击式洁厕剂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为底端开口状结构,上壳体的顶面上设有漏斗状的凹槽,上壳体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开口,上壳体的侧面上至少设有一个开口组,开口组由若干第二开口组成,下壳体为顶端开口状结构,下壳体为金属材质,下壳体的顶端上设有用于上壳体固定于下壳体上的连接结构,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时,上壳体和下壳体内的空腔连通形成用于容纳固体洁厕剂的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冲击式洁厕剂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卡扣结构,上壳体底端的内侧面的两个相对位置上均设有卡扣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月梅
申请(专利权)人:陈月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