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6161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包括射频线圈壳体,所述射频线圈壳体为筒体结构,所述射频线圈壳体下部的内壁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无磁且不成像的部件,所述支撑部连接有第一升降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撑部上升和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使用时将待扫描动物置于射频线圈壳体内支撑部上,通过第一升降驱动机构调整支撑部的高低使需要扫描的部位尽量的靠近射频线圈中心,有利于提高扫描的准确性,同时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动物扫描。通过第一及第二升降驱动机构,可以束缚扫描对象的腹部呼吸运动,得到更高质量的腹部扫描图像。得到更高质量的腹部扫描图像。得到更高质量的腹部扫描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
,特别指一种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磁共振成像设备利用生物体的磁性核(主要是氢核)在磁场中所表现出的磁共振特性来进行成像的设备。射频线圈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承担磁共振信号的激励和采集工作,由射频发射线圈产生射频激发场,对置于磁场中含有自旋不为零的样品的原子核(最常用的氢原子核)进行激发,从而产生核磁共振(NMR)信号,再以接收线圈接收采集磁共振射频信号。而利用磁共振成像设备扫描的部位应尽量靠近线圈中心,扫描过程中需要固定,以防产生伪影。
[0003]目前有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动物如猫狗等进行脊柱、腹部等部位扫描,利用扫描结果辅助医生对动物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在实际脊柱扫描时通常应用V型垫子进行辅助摆位,这样可以使脊柱成像质量好一些,但是V型垫子不能根据不同体型的动物进行调节,只能更换;腹部存在自主呼吸运动,没有更好的约束设计方案,也不能减少腹部的运动伪影。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适用于不同体型的动物的磁共振成像扫描的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包括射频线圈壳体,所述射频线圈壳体为筒体结构,所述射频线圈壳体下部的内壁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无磁且不成像的部件,所述支撑部连接有第一升降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撑部上升和下降。
[0008]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射频线圈壳体沿中心轴方向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分连接。
[0009]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支撑部设有若干个,且沿所述射频线圈壳体的中心轴方向对称分布在所述射频线圈壳体下部的内壁上。
[0010]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支撑部顶端沿所述射频线圈壳体的中心轴方向设置有V型垫子。
[0011]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支撑部为充气垫,所述充气垫为无磁且不成像的充气垫,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为充放气装置且与所述支撑部连通。
[0012]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囊、第一放气阀和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通,另一端依次连接有第一放气阀和第一气囊。
[0013]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射频线圈壳体上部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为无磁且不成像的部件,所述按压部连接有第二升降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按压部上升和下降。
[0014]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按压部设有若干个,且沿所述射频线圈壳体的中心轴方向对称分布在所述射频线圈壳体上部的内壁。
[0015]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按压部为充气垫,所述充气垫为无磁且不成像的充气垫,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机构为充放气装置且与所述按压部连通。
[0016]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囊、第二放气阀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一端与所述按压部连通,另一端依次连接有第二放气阀和第二气囊。
[0017]本技术的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使用时将待扫描动物置于射频线圈壳体内支撑部上,通过第一升降驱动机构调整支撑部的高低使需要扫描的部位尽量的靠近射频线圈中心,有利于提高扫描的准确性,同时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动物扫描。通过第一及第二升降驱动机构,可以束缚腹部呼吸运动,得到更高质量的腹部扫描图像。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图。
[0023]图中:1、射频线圈壳体;2、支撑部;3、第一升降驱动机构;4、V型垫子;5、按压部;6、第二升降驱动机构;7、换气阀;11、上壳体;12、下壳体;31、第一气囊;32、第一放气阀;33、第一气管;61、第二气囊;62、第二放气阀;63、第二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2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包括射频线圈壳体1,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为筒体结构,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下部的内壁设有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2为无磁且不成像的部件,即制备所述支撑部2的材料为无磁材料且该材料在射频激发场内不影响被扫描的动物身体的成像,所述支撑部2与动物身体接触的一面也可以固定设置有柔软垫子使支撑部2更舒适,所述支撑部2连接有第一升降驱动机构3,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支撑部2上升和下降,实际使用时将待扫描动物置于射频线圈壳体1内支撑部2上,通过第一升降驱动机构3调整支撑部2的高低使需要扫描的部位尽量的靠近射频线圈中心,有利于提高扫描的准确性,同时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动物扫描。
[0026]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沿中心轴方向分为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组成,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可拆分连接,更具体的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为圆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2设于下半壳12内壁,所述支撑部2设计为与所述圆筒状结构相配合的圆弧状,有利于待扫描动物通过调节第一升降驱动机构3靠近射频线圈中心,使动物摆位得到优化。
[0027]所述支撑部2设有若干个,且沿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的中心轴方向对称分布在所述
射频线圈壳体1下部的内壁上,更具体的所述支撑部2可以与射频线圈壳体1一体设置,也可单独设置,更优的所述支撑部2可设有两个且对阵分布在射频线圈壳体下部的内壁,所述支撑部2设置为与圆筒状结构相配合的圆弧状,当动物如猫狗这些需要进行脊椎扫描时,可以顺势将其身体放置在两支撑部2的中间,有利于脊柱扫描。
[0028]所述支撑部2为充气垫,所述充气垫为无磁且不成像的充气垫,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3为充放气装置且与所述支撑部2连通,所述支撑部2设置为无磁且不成像的充气垫结构可以通过充放气来实现支撑部2的上升和下降,所述支撑部2可以连接同一个充放气装置。
[0029]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气囊31、第一放气阀32和第一气管33,所述第一气管33一端与所述支撑部2连通,另一端依次连接有第一放气阀32和第一气囊31,需要升高充气垫时,直接按压第一气囊31加气,需要降低充气垫时,直接打开第一放气阀32。
[0030]本技术的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所述支撑部1顶端沿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的中心轴方向设置有V型垫子4,实际使用时,将待扫描的动物顺着V型垫子放置,辅助摆位,有利动物脊柱的扫描。
[0031]本技术的实施例2,如图3

5所示,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上部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包括射频线圈壳体(1),所述射频线圈壳体为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下部的内壁设有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2)为无磁且不成像的部件,所述支撑部(2)连接有第一升降驱动机构(3),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支撑部(2)上升和下降;所述支撑部(2)设有若干个,且沿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的中心轴方向对称分布在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下部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沿中心轴方向分为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组成,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可拆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顶端沿所述射频线圈壳体(1)的中心轴方向设置有V型垫子(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为充气垫,所述充气垫为无磁且不成像的充气垫,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3)为充放气装置且与所述支撑部(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扫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气囊(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德兴李小兵李锋华李孙霍欧阳慧琳汪雅哲刘国文李心慰于子阳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