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绒条抗菌防皱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02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绒条抗菌防皱面料,包括面料本体,以及设置于面料本体内的接触层、缓冲层和防护层,接触层、缓冲层和防护层在面料本体内自下向上依次设置;防护层包括抗菌层、防水层和防皱层,抗菌层设于缓冲层上;防水层设于抗菌层上;防皱层设于防水层上;抗菌层内填充有抑菌材料,且抑菌材料铺设于缓冲层上;防水层内设有防水布,且防水布铺设于抑菌材料上;防皱层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缓冲孔,缓冲孔的内壁上均涂抹有抑菌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因提高了面料本体的防水透气性和抗菌性,也提高了面料本体的防皱性。面料本体的防皱性。面料本体的防皱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绒条抗菌防皱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为一种绒条抗菌防皱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都没有时间打理自己的衣物,如果全部拿去干洗,既耗时又增加生活成本。因此,奔跑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往往穿着褶皱的衬衣,松垮的外套,整个人看起来缺乏精神,
ꢀ‑
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整体形象。市面上流行的免烫衬衣、防皱外套,大多应用

.些特殊工艺,譬如:将面料在特制的浸染液中浸染,使面料纤维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形状,再使用蒸汽定型,使面料在洗涤过后仍能保持直挺,但这种工艺处理的面料耐用度大多都比较低,洗涤多次以后面料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衣物使用寿命较低。
[0003]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著的服装,宜选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以这四种纯天然质地面料制作的服装,大都档次较高。有时,穿著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1)梭织面料(Woven Fabric)也称机织物,是把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织物。其基本组织有平纹(plain)、斜纹(twill)、缎纹(satin weave)三种。不同的梭织面料也是由这三种基本组织及由其变化多端的组织而构成。主要有雪纺(Chiffon)、牛津布(Oxford)、牛仔布(Denim)、斜纹布(Twill)、法兰绒(Flannel)、花缎(Damask)等;(2)针织面料(Knitted Fabric)用织针将纱线或长丝构成线圈,再把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由于针织物的线圈结构特征,单位长度内储纱量较多,因此大多有很好的弹性。针织面料有单面和双面之分。主要有汗布(Single Jersey)、天鹅绒(velour)、鸟眼布(birdeyes)、网眼布(mersh fishnet)等。
[000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面料的追求已经不只是颜色外观这么简单了,人们开始追求面料的功能性,传统的面料功能性较为单一,防水透气性效果一般,多数的传统面料不具有抗菌性,防皱性也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绒条抗菌防皱面料,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传统的面料功能性较为单一,防水透气性效果一般,多数的传统面料不具有抗菌性,防皱性也有待提升的缺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绒条抗菌防皱面料,包括面料本体,以及设置于面料本体内的接触层、缓冲层和防护层,所述接触层、所述缓冲层和所述防护层在面料本体内自下向上依次设置;所述防护层包括抗菌层、防水层和防皱层,所述抗菌层设于缓冲层上;所述防水层设于抗菌层上;所述防皱层设于防水层上;所述抗菌层内填充有抑菌材料,且所述抑菌材料铺设于缓冲层上;所述防水层内设有防水布,且所述防水布铺设于抑菌材料上;所述防皱层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缓冲孔,所述缓冲孔的内壁上均涂抹有抑菌材料。
[0007]优选地,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支撑层、缓冲块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铺设于接触层上,且第一支撑层上还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所述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上远离第一支撑层的一端上均与所述第二支撑层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层设于抗菌层的下表面上。
[0008]优选地,所述接触层包括吸汗层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于第一支撑层的下表面上,且隔热层的下表面上设于所述吸汗层。
[0009]优选地,所述吸汗层为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由经纱和纬纱进行相互交错编织而成。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之间还填充有棉质材料。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绒条抗菌防皱面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面料本体内设置防护层提高了面料本体的防水透气性和抗菌性,也提高了面料本体的防皱性,防护层包括抗菌层、防水层和防皱层,抗菌层设于缓冲层上;防水层设于抗菌层上;防皱层设于防水层上;抗菌层内填充有抑菌材料,且抑菌材料铺设于缓冲层上,防止细菌在面料本体上滋生,提高了面料本体的抗菌性;防水层内设有防水布,且防水布铺设于抑菌材料上,提高了面料本体的防水性;防皱层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缓冲孔,缓冲孔的内壁上均涂抹有抑菌材料;因此提高了面料本体的防水透气性和抗菌性,也提高了面料本体的防皱性。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绒条抗菌防皱面料简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皱层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吸汗层,2、第一支撑层、3、缓冲块,4、第二支撑层,5、抗菌层,6、防水层,7、防皱层,8、纬纱,9、经纱,10、缓冲孔,11、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绒条抗菌防皱面料技术方案:一种绒条抗菌防皱面料,包括面料本体,以及设置于面料本体内的接触层、缓冲层和防护层,接触层、缓冲层和防护层在面料本体内自下向上依次设置;防护层包括抗菌层5、防水层6和防皱层7,抗菌层5设于缓冲层上;防水层6设于抗菌层5上;防皱层7设于防水层6上;抗菌层5内填充有抑菌材料,抑菌材料采用纳米银,便于抑制细菌的滋生,且抑菌材料铺设于缓冲层上;防水层6内设有防水布,且防水布铺设于抑菌材料上,防水布提高了面料本体的防水性;防皱层7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缓冲孔,缓冲孔的内壁上均涂抹有抑菌材料,该抑菌材料也采用纳米银。
[0016]缓冲层包括第一支撑层2、缓冲块3和第二支撑层4,第一支撑层2铺设于接触层上,
且第一支撑层2上还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缓冲块3;缓冲块3上远离第一支撑层2的一端上均与第二支撑层4连接;第二支撑层4设于抗菌层5的下表面上。
[0017]接触层包括吸汗层1和隔热层11,隔热层11设于第一支撑层2的下表面上,隔热层11内填充有棉花,且隔热层11的下表面上设于吸汗层1。
[0018]吸汗层1为纤维层,纤维层由经纱9和纬纱8进行相互交错编织而成。
[0019]第一支撑层2和第二支撑层4之间还填充有棉质材料,棉质材料采用棉花。
[002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抗菌层设于缓冲层上;防水层设于抗菌层上;防皱层设于防水层上;抗菌层内填充有抑菌材料,且抑菌材料铺设于缓冲层上,防止细菌在面料本体上滋生,提高了面料本体的抗菌性;防水层内设有防水布,且防水布铺设于抑菌材料上,提高了面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绒条抗菌防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体,以及设置于面料本体内的接触层、缓冲层和防护层,所述接触层、所述缓冲层和所述防护层在面料本体内自下向上依次设置;所述防护层包括抗菌层(5)、防水层(6)和防皱层(7),所述抗菌层(5)设于缓冲层上;所述防水层(6)设于抗菌层(5)上;所述防皱层(7)设于防水层(6)上;所述抗菌层(5)内填充有抑菌材料,且所述抑菌材料铺设于缓冲层上;所述防水层(6)内设有防水布,且所述防水布铺设于抑菌材料上;所述防皱层(7)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缓冲孔,所述缓冲孔的内壁上均涂抹有抑菌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绒条抗菌防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支撑层(2)、缓冲块(3)和第二支撑层(4),所述第一支撑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惠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瑞祺斯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