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方法、终端和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37592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方法、终端和电子设备,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检测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插入终端时,将第一通信协议接口与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进行用户身份功能的指令的交互,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支持用户身份识别功能;将第二通信接口与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进行安全服务功能的指令的交互;和/或检测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从终端拔出时,将通讯模块的第一通信协议接口与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进行用户身份功能和安全服务功能的指令的交互。解决了现有技术普通SIM模块替换时运营商不兼容问题和对硬件要求高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方法、终端和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方法、终端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安全单元(SE,Secure Element)可视为一种微型计算机,通过安全芯片和芯片操作系统(COS,Chip Operating System)实现数据安全存储、加解密运算等功能。SE可封装成各种形式,常见的有智能卡和嵌入式安全模块(eSE,Embeded Security Modle)等。SE广泛应用于金融、移动支付、城市交通、医疗、零售等领域,如银行卡、公交卡、POS机、手机、电表等,为这些场景提供安全服务。
[0003]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块)卡是为手机等移动终端提供身份识别的智能卡模块,已在大众消费市场普及。SIM卡中的芯片是安全芯片,经过了专门的安全设计,能抗激光、电磁等高超技术攻击,能够达到金融级别安全。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为了全面利用SIM卡的安全功能,发展出一种搭载了安全单元功能的SIM卡,即SE

SIM卡。SE

SIM既支持普通SIM功能,作为移动蜂窝网的身份鉴别模块,又支持安全服务功能,为相关应用场景提供密钥管理、数据安全存储、数据加解密、数据签名验签等安全服务。所以SE

SIM是移动物联网领域数据安全保护的一种重要模块。
[0004]由于SE

SIM使用在移动物联网领域,所以移动蜂窝网是使用SE

SIM的一个考量因素。对于能源表计、车联网等许多领域的厂商,希望设备具有通用性,不局限于某一家运营商,能根据客户需求、地区通信状况、或套餐资费情况更换SIM模块的号码或者运营商。这种更换可能是出厂时更换,也可能是用户使用过程中更换。由于SE

SIM一般是嵌入式芯片,焊接在设备中,难以取下,所以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实现其中SIM模块的替换。
[0005]当前SE

SIM中SIM模块的替换方法有两种:一、采用OTA技术(Over The Air,空中下载技术),对SIM模块中号码数据进行更新;二、采用可编程平台(比如Java Card平台),对SIM应用进行删除或去激活,然后下载新的SIM应用并激活。但现有的替换方式存在的问题为:普通SIM模块无法兼容多家运营商的要求;可编程平台需要满足各种安全要求,目前一般使用JavaCard(一种能执行Java高级语言的智能卡)和GlobalPlatform(智能卡和安全单元的国际组织)技术(安全芯片的多应用管理技术)实现,功能复杂,对硬件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装置、方法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普通SIM模块替换时的运营商不兼容问题和对用户身份识别系统硬件要求高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通讯模块和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述通讯模块具有第一通信协议接口和第
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支持用户身份识别功能和安全服务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0009]检测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插入所述终端时,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与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进行用户身份功能的指令的交互,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支持用户身份识别功能;
[0010]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进行安全服务功能的指令的交互;
[0011]和/或
[0012]检测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从所述终端拔出时,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进行用户身份功能和安全服务功能的指令的交互。
[0013]可选的,所述通讯模块还具有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接口;
[0014]通过检测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是否与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接口接触,以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插入所述终端或从所述终端拔出。
[0015]可选的,所述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之后,还包括:
[0016]初始化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读取并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数据,请求网络鉴权;
[0017]初始化所述第二通信接口,执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安全功能指令。
[0018]可选的,所述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之后,还包括:
[0019]初始化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读取并使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数据,请求网络鉴权;
[0020]执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安全功能指令。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
[0022]所述读取并使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数据,请求网络鉴权包括:
[0023]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通道读取并使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数据,请求网络鉴权;
[0024]所述执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安全功能指令包括:
[0025]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通道执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安全功能指令。
[002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0027]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具有第一通信协议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
[0028]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支持用户身份识别功能和安全服务功能;
[0029]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接口,用于供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插入;
[0030]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插入所述终端时,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与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进行用户身份功能的指令的交互,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支持用户身份识别功能;将所述通
讯模块的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进行安全服务功能的指令的交互;
[0031]当检测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从所述终端拔出时,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进行用户身份功能和安全服务功能的指令的交互。
[0032]可选的,所述通讯模块为2G、3G、4G、5G蜂窝网模组或窄带物联网模组中的任一种。
[0033]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为7816协议通信接口。
[0034]可选的,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为SPI、I2C、UART通信接口中的任一种。
[0035]可选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通讯模块和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述通讯模块具有第一通信协议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支持用户身份识别功能和安全服务功能;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插入所述终端时,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与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进行用户身份功能的指令的交互,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支持用户身份识别功能;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进行安全服务功能的指令的交互;和/或检测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从所述终端拔出时,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进行用户身份功能和安全服务功能的指令的交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还具有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接口;通过检测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是否与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接口接触,以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插入所述终端或从所述终端拔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之后,还包括:初始化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读取并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数据,请求网络鉴权;初始化所述第二通信接口,执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安全功能指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通讯模块的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之后,还包括:初始化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读取并使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数据,请求网络鉴权;执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安全功能指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口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所述读取并使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数据,请求网络鉴权包括:通过所述第一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辉柳耀勇习熹汪智慧陈双普王敏张星魏涵郭德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