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导线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855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马达的导线端子结构,其于马达壳体内设置有定子,并以转子枢设于定子中,而马达壳体于适当位置设有组装孔,以便安装端子,该端子具有供导线穿出的穿孔,及供导线反折钩掣的夹线部,其藉由穿孔、夹线部而形成导线的线性曲折段,使端子对导线产生缠绕定位效果,进而大幅减轻该定子和导线接点处间的受力情形,以克服习用导线和定子接点处容易接触不良的问题,迳具有符合自动化生产、有效提升加工的准确性、维持高品质……等等效益。(*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马达的导线端子结构,在此专指大幅增加导线与定子接点强度使用寿命的技术。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2,习用微形马达是于马达壳体10内壁面环状设置有静止的定子11,且在该定子11中设有可转动的转子12,其转子12包括有轴、保持器及永久磁石所构成,而定子11则包括磁极、轭铁、主磁极线圈所构成,该等定子11的线圈须经承座110来焊接或固接导线13,并使导线13由马达壳体10组装孔14穿出,令该导线13输入电能予定子11时,则能产生电磁力驱动转子12旋动,令转子12可输出机械能,此便为马达(俗称电动机)的动作原理。在定子11输出端联接导线13部份,于马达外壳处则会装置一端子20,插固于马达外壳10的组装孔14两侧缘,而端子20中央则具有供导线13穿出的穿孔22,藉由该端子20来中介组装孔14和导线13。可是该等单纯的端子20完全无法中介导线13的受力,具体而言,当生产时以拉动微形马达导线13组装时,由于导线13和定子11接点处是以焊接固定,使得微形马达重量会直接对导线13和定子11接点处产生应力,导致两者间有导线断落、接触不良或破坏连接性的问题产生,造成制造组装中容易产生不良品便需报废的情形,其不但缩减生产效率,且整体成本无谓地减损为业者很大损失,令业者十分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大幅增加导线与定子接点强度及使用寿命的马达的导线端子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马达的导线端子结构,其马达壳体于定子接出导线的位置设有组装孔,该组装孔按装有端子,而端子具有供导线穿出的穿孔;其中该端子另具有供穿出导线反折钩掣的夹线部,使端子会对导线产生缠绕定位效果。所述定子的线圈经承座来固接导线,并使导线由马达壳体组装孔穿出,该导线自由端则设有接头。所述端子两侧分别向外突设具弹性的簧片,该簧片可插固于马达外壳的组装孔两侧缘。所述夹线部在端子贯设有L形容置槽所构成,该容置两端均位于马达外壳外,且使导线可藉由穿孔穿出后,直接反折钩掣于容置槽中限位而由另端拉出,使导线于穿孔外端和容置槽外端形成的线性曲折段。所述夹线部在端子贯设有容置孔而构成,此容置孔两端均位于马达外壳外,以使线可藉由穿孔出后,直接反折钩掣于容置孔中限位而由另端拉出,使导线于穿孔外端和容置槽外端形成的线性曲折段。所述夹线部在端子分别贯设有容置槽及容置孔所构成,此容置槽、容置孔两端均位于马达外壳外,且容置孔位于穿孔、容置槽之间,以使导线可藉由穿孔穿出后,直接反折钩掣于容置孔中限位而另端拉出,该导线再反折钩掣于容置槽中限位拉出,以使导线于穿孔和容置孔间形成曲折段,而导线另于容置孔和容置槽间形成强化导线缠绕定位于端子的效果的第二曲折段。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的端子另设有供导线反折钩掣的夹线部,其导线藉由穿孔、夹线部而形成的线性曲折段,使端子对导线产生缠绕定位效果,进而大幅减轻该定子和导线接点处间的受力情形,以克服习用导线和定子接点处容易因应力集中而断裂或接触不良的问题。为使 审查委员能进一步 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附以较佳实施例的图式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结构的组合外观示意图;图2是习用结构的分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1;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2;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马达壳体11定子12转子13导线110承座 130接头 131曲折段 132第二曲折段14组装孔 20端子21簧片22穿孔30端子31簧片32穿子33容置槽 34容置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4、5,本技术是于马达壳体10内设置有定子11,并以转子12枢设于字子11中,定子11的线圈经承座110来固接导线13,并使导线13由马达壳体10组装孔14穿出,令该导线13自由端的接头130得以连接电源;该组装孔14在装置转子12前先行安装有一塑胶端子30,此端子30两侧分别向外突设具弹性的簧片31,该簧片31可插固于马达外壳10的组装孔14两侧缘,而端子30则具有供导线13穿出的穿孔32,其特征在于该端子30则具有可供穿出导线13反折钩掣的夹线部,此夹线部在端子30贯设有L形容置槽33所构成,该容置槽33两端均位于马达外壳11外,且距穿孔32有适当距离,以使导线13可藉由穿孔32穿出后,直接反折钩掣于容置槽33中限位而由另端拉出;其主要藉由导线13会于穿孔32外端和容置槽33外端形成的线性曲折段131,且配合该导线13不会由容置槽33中脱出,而使端子30会对导线13产生一份确切的缠绕定位效果。由上述的结构说明得知,本技术改变定于11和导线13于接点处直接承受应力的情形,其主要藉由导线13于端子30形成的线性曲折段131来中介此一受力,进而大幅改善定于11和导线12于承座110接点处容易断裂或形成接触不良的缺点,使本技术确能发挥革命性的高度创作与经济效益,使生产良率得更具有效的产业利用,完全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请参阅图6及7,其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是在端子30贯设一容置孔34而构成夹线部,此容置孔34两端均位于马达外壳11外,且距穿孔32有适当距离,以使导线13可藉由穿孔32穿出后,直接反折钩掣于容置孔34中限位而由另端拉出,藉由该等结构而强化容置化34限制导线13的效果。请参阅图8及9,其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是在端子30分别贯设有一L形容置槽33及一容置孔34所构成的夹线部,此容置槽33、容置孔34两端均位于马达外壳11外,且容置孔34位在穿孔32、容置槽33之间,以使导线13可藉由穿孔32穿出后,直接反折钩掣于容置孔34中限位而由另端拉出,该导线13再反折钩掣于容置槽33中限位拉出,以使导线13于穿孔32和容置孔34间形成曲折段131,而导线另于容置孔34和容置槽33间则形成第二曲折段132,藉由该二曲折段131、132的设置而大大强化导线10缠绕定位于端子30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在现有的此类结构的中,可以说明前所未见,由于本案具有悉心的设计,故在实用上具有上述的优点,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技术或公开的发表,故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乃爰依法提出申请。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的导线端子结构,其马达壳体于定子接出导线的位置设有组装孔,该组装孔按装有端子,而端子具有供导线穿出的穿孔;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另具有供穿出导线反折钩掣的夹线部,使端子会对导线产生缠绕定位效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导线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定子的线圈经承座来固接导线,并使导线由马达壳体组装孔穿出,该导线自由端则设有接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导线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端子两侧分别向外突设具弹性的簧片,该簧片可插固于马达外壳的组装孔两侧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导线端子结构,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的导线端子结构,其马达壳体于定子接出导线的位置设有组装孔,该组装孔按装有端子,而端子具有供导线穿出的穿孔;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另具有供穿出导线反折钩掣的夹线部,使端子会对导线产生缠绕定位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伯源
申请(专利权)人:碧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