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575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包括支撑结构、下调节架、上调节架、整形机构、紧固机构;下调节架包括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上调节架包括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左调节板可拆连接在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之间,右调节板可拆连接在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之间;左调节板与前调节板、后调节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结构;右调节板与前调节板、后调节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结构;整形机构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整形机构设置有第二调节结构,整形机构包括位于左右两端的左整形槽和右整形槽;整形机构与上调节架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结构;紧固机构固定在整形机构上;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能够对不同型号的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线圈进行整形。整形。整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制造
,尤其涉及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压电机定子绕组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在涨形机上对绕组线圈进行涨形,绕组线圈在进行涨形后,其外形尺寸往往会存在不同的差异,无法保证绕组线圈的一致性,导致后序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因此需对涨形后的绕组线圈在整形装置上进行整形,以确保绕组线圈形状、尺寸的一致性,以符合线圈图纸要求,且满足生产需要。
[0003]但是由于高压电机产品种类繁多,绕组线圈的也会存在多种尺寸,这样在对绕组线圈进行整形时,一般需要针对每一规格的电机绕组线圈设计一副绕组线圈整形装置,从而导致整形装置有很多,而增加了整形装置的制造成本,也给生产及技术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不同型号的高压电机需要针对性的设计绕组线圈整形装置而导致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效率的降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0007]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在地面的支撑平台;
[0008]下调节架:包括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的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在前后方向平行间隔布置,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
[0009]上调节架:包括左调节板和与左调节板左右间隔设置的右调节板,左调节板可拆连接在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之间,右调节板可拆连接在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之间;
[0010]左调节板与前调节板、后调节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结构,以实现左调节板相对于下调节架在左右方向的调节;
[0011]右调节板与前调节板、后调节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结构,以实现右调节板相对于下调节架在左右方向的调节;
[0012]整形机构: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整形机构设置有第二调节结构,以实现整形机构在左右方向的伸缩调节,整形机构包括位于左右两端的左整形槽和右整形槽;
[0013]整形机构与上调节架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结构,以实现整形机构相对于上调节架在前后方向的调节;
[0014]紧固机构:固定在整形机构上,以通过紧固机构将电机绕组线圈压紧。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通过在左调节板与前调节板、后调节板之间的第一调节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左调节板相对于下调节架在左右方向
的调节,通过在右调节板与前调节板、后调节板之间的第一调节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右调节板相对于下调节架在左右方向的调节,而整形机构通过第二调节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整形机构在左右方向的伸缩调节,从而使本技术的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线圈;通过在整形机构与上调节架之间设置第三调节结构,能够实现整机机构相对上调节架在前后方向的调节,以使本技术的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线圈;也即,本技术的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能够对不同型号的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线圈进行整形,适应性较强,能够节约整形装置的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16]进一步的,所述左调节板与右调节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主板体、垂直固定在主板体前端的前板体、垂直固定在主板体后端的后板体;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包括开设在前调节板上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调节长孔、开设在后调节板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调节长孔、开设在前板体上的穿孔、开设在后板体上的穿孔、设置在前调节板与前板体之间的紧固件、设置在后调节板与后板体之间的紧固件,前调节板上的调节长孔与后调节板上的调节长孔前后对应设置。
[0017]有益效果:第一调节结构设置简单,能够方便的实现左调节板相对于下调节架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同时也能方便的实现右调节板相对于下调节架在左右方向的移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整形机构包括与与左整形槽固定连接的左架体、与右整形槽固定连接的右架体、与左架体与右架体可拆连接的调控板;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开设在左架体上的调节长孔、开设在右架体上的调节长孔、开设在调控板左右两端部的连接孔、设置在左架体与调控板左端部的紧固件、设置在右架体与调控板右端部的紧固件。
[0019]有益效果:第一,整形机构的结构设置简单;第二,第二调节结构的设置简单,通过第二调节结构能够方便的实现整形机构在左右方向的伸缩。
[0020]进一步的,所述左整形槽的下方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左架体的左端下部固定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右整形槽的下方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右架体的左端下部固定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调节结构包括开设在调节板上的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调节长孔、开设在第一连接件上的通孔、开设在第二连接件上的通孔、连接上调节架的调节板和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紧固件。
[0021]有益效果:第一,第一连接件设置能够方便将整形槽相对于调节板进行固定,第二连接件的设置能够方便将架体相对于调节板进行固定,从而实现整形槽相对于架体的固定;第二,第三调节结构的结构设置简单,能够方便实现整形机构相对于上调节架在前后方向的调节。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呈L状,均包括沿水平延伸的第一连接段和与第一连接段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段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段的长度。
[0023]有益效果: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段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段的长度,能够通过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段实现整形机构中的架体与下调节架的调节板的固定,从而使整形机构能够随着上调节架相对于下调节架的在左右方向的调节而调节。
[0024]进一步的,所述左整形槽固定有左支撑结构,左支撑结构支撑在左调节板上;所述右整形槽固定有右支撑结构,右支撑结构支撑在右调节板上。
[0025]有益效果:左支撑结构的设置能够保证左整形槽的结构强度;右支撑结构的设置能够保证右整形槽的结构强度。
[0026]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在整形机构上的压紧框、与压紧框可拆连接的压板、与压板螺纹连接的紧固螺钉,紧固螺钉的下部与压紧框形成用于压紧电机绕组线圈的空间。
[0027]有益效果:紧固机构的结构设置简单。
[0028]所述压紧框呈V形,所述紧固螺钉的下部形成压紧端。
[0029]有益效果:压紧框与紧固螺钉的结构设置能够方便实现对电机绕组线圈的压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技术的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图1中的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去掉整形机构的俯视图;
[0032]图3是图1中的紧固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33]附图标记:1

支腿;2

支撑平台;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在地面的支撑平台;下调节架:包括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的前调节板和后调节板,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在前后方向平行间隔布置,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上调节架:包括左调节板和与左调节板左右间隔设置的右调节板,左调节板可拆连接在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之间,右调节板可拆连接在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之间;左调节板与前调节板、后调节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结构,以实现左调节板相对于下调节架在左右方向的调节;右调节板与前调节板、后调节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结构,以实现右调节板相对于下调节架在左右方向的调节;整形机构: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整形机构设置有第二调节结构,以实现整形机构在左右方向的伸缩调节,整形机构包括位于左右两端的左整形槽和右整形槽;整形机构与上调节架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结构,以实现整形机构相对于上调节架在前后方向的调节;紧固机构:固定在整形机构上,以通过紧固机构将电机绕组线圈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调节板与右调节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主板体、垂直固定在主板体前端的前板体、垂直固定在主板体后端的后板体;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包括开设在前调节板上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调节长孔、开设在后调节板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调节长孔、开设在前板体上的穿孔、开设在后板体上的穿孔、设置在前调节板与前板体之间的紧固件、设置在后调节板与后板体之间的紧固件,前调节板上的调节长孔与后调节板上的调节长孔前后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整形机构包括与左整形槽固定连接的左架体、与右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山王野王英达王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佳和防爆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