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节点连接结构,包括竖直板和横向板,竖直板和横向板之间通过上垂直角钢、下垂直角钢和固定侧板进行连接,竖直板和横向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橡胶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十字抗剪件和第二十字抗剪件,竖直板和横向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十字抗剪件来增加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设置有橡胶板来增加连接节点之间的抗震性能,橡胶板能承受一定的形变,因此即便连接结构因为外力出现了偏移,橡胶板也会随之形变保证整个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整个连接结构构造简单,安装方便,对工人的实操能力要求不高,能普遍使用。能普遍使用。能普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节点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节点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节点是建筑结构系统的主要元素之一,一般而言,构材会受限于生产或运送的最大尺寸,所以将两个以上的固定体连结起来的构件称为结构节点,同时因为节点种类选择性大,有时为了增加结构韧性,或消减结构内力,也会刻意设计特殊结构节点。
[0003]由于混凝土一般用于建筑行业,其需要较大的承重和很好的稳定性,因此混凝土节点之间的连接极为重要,常规的混凝土节点连接结构虽然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长时间使用之后容易松动产生安全隐患,而且常规的连接结构不具备抗震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节点连接结构,可做到保证长时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具备有一定的抗震性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混凝土节点连接结构,包括竖直板和横向板,所述横向板位于竖直板一侧,且与竖直板之间呈
°
夹角,所述竖直板和横向板之间通过上垂直角钢和下垂直角钢进行连接,竖直板和横向板的两侧表面均通过固定侧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板和横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橡胶板和第二连接板,且橡胶板位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十字抗剪件和第二十字抗剪件,所述橡胶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十字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十字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靠近橡胶板的一侧表面均设置四个圆柱凹槽,且分别位于四个角落,所述橡胶板的四个角落均设置有连接键通孔,且与圆柱凹槽相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板、橡胶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四个角落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竖直板和横向板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贯穿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加强筋贯穿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竖直板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锚点,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横向板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锚点,所述圆柱凹槽内部设置有连接键,且连接键贯穿连接键通孔。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十字通孔和第二十字通孔与第二十字抗剪件的大小相配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孔比第一加强筋的直径大2
‑
5mm。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通孔比第二加强筋的直径大2
‑
5mm。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凹槽与连接键通孔的直径大小一致,且比连接键的直径小1
‑
2mm。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垂直角钢和下垂直角钢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多组强承压螺栓,所述固定侧板的一侧表面四个角落均设置有强承压螺栓。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通过十字抗剪件来增加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设置有橡胶板来增加连接节点之间的抗震性能,橡胶板能承受一定的形变,因此即便连接结构因为外力出现了偏移,橡胶板也会随之形变保证整个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整个连接结构构造简单,安装方便,对工人的实操能力要求不高,能普遍使用。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剖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8]图中:1、竖直板;2、横向板;3、上垂直角钢;4、下垂直角钢;5、固定侧板;6、第一连接板;7、橡胶板;8、第二连接板;9、第一十字抗剪件;10、第二十字抗剪件;11、第一十字通孔;12、第二十字通孔;13、圆柱凹槽;14、连接键通孔;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第一加强筋;18、第二加强筋;19、第一固定锚点;20、第二固定锚点;21、连接键;22、强承压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节点连接结构,包括竖直板1和横向板2,横向板2位于竖直板1一侧,且与竖直板1之间呈90
°
夹角,竖直板1和横向板2之间通过上垂直角钢3和下垂直角钢4进行连接,竖直板1和横向板2的两侧表面均通过固定侧板5进行固定连接,竖直板1和横向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6、橡胶板7和第二连接板8,且橡胶板7位于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8之间,第一连接板6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十字抗剪件9和第二十字抗剪件10,橡胶板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十字通孔11,第二连接板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十字通孔12,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8靠近橡胶板7的一侧表面均设置四个圆柱凹槽13,且分别位于四个角落,橡胶板7的四个角落均设置有连接键通孔14,且与圆柱凹槽13相对应,第一连接板6、橡胶板7和第二连接板8的四个角落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竖直板1和横向板2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7和第二加强筋18,第一加强筋17贯穿第一通孔15,第二加强筋18贯穿第二通孔16,第一加强筋17位于竖直板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锚点19,第二加强筋18位于横向板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锚点20,
圆柱凹槽13内部设置有连接键21,且连接键21贯穿连接键通孔14。
[0023]进一步的,第一十字通孔11和第二十字通孔12与第二十字抗剪件10的大小相配合,便于十字抗剪件10贯穿安装。
[0024]第一通孔15比第一加强筋17的直径大2mm,便于第一加强筋17穿过第一通孔15。
[0025]第二通孔16比第二加强筋18的直径大2mm,便于第二加强筋18穿过第二通孔16。
[0026]圆柱凹槽13与连接键通孔14的直径大小一致,且比连接键21的直径小1mm,通过过盈连接加固连接。
[0027]上垂直角钢3和下垂直角钢4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多组强承压螺栓22,固定侧板5的一侧表面四个角落均设置有强承压螺栓22,用来加强连接效果。
[0028]具体的,该连接结构在任意转角处均可使用,首先在建造时将第一加强筋17的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节点连接结构,包括竖直板(1)和横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板(2)位于竖直板(1)一侧,且与竖直板(1)之间呈90
°
夹角,所述竖直板(1)和横向板(2)之间通过上垂直角钢(3)和下垂直角钢(4)进行连接,竖直板(1)和横向板(2)的两侧表面均通过固定侧板(5)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板(1)和横向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6)、橡胶板(7)和第二连接板(8),且橡胶板(7)位于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8)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十字抗剪件(9)和第二十字抗剪件(10),所述橡胶板(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十字通孔(11),所述第二连接板(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十字通孔(12),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8)靠近橡胶板(7)的一侧表面均设置四个圆柱凹槽(13),且分别位于四个角落,所述橡胶板(7)的四个角落均设置有连接键通孔(14),且与圆柱凹槽(13)相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板(6)、橡胶板(7)和第二连接板(8)的四个角落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所述竖直板(1)和横向板(2)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7)和第二加强筋(18),所述第一加强筋(17)贯穿第一通孔(15),所述第二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文凯,杨路,胡立冬,龚雷,
申请(专利权)人:雷文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