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502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当发生电梯困人或异常的情况,单片机通过GSM模块拨打后台人员的电话,将报警信息直接传递给后台人员,解决网络中断造成报警信息无法传递的问题,以及后台人员离岗造成报警信息接收不及时的问题;当人体探测器、门开关传感器和轿厢运动传感器三重监测判断失误时,或者当受困人员因网络中断无法通过手机向外界救助时,离线语音模块可在离线状态下为受困人员提供手动报警方式,单片机通过GSM模块拨打后台人员的电话,或发送短信至后台人员电话,或通过4g网络通信方式的反馈等方式,将报警信息直接传递给后台人员,解决三重监测判断失误或网络中断造成报警信息无法传递的问题。失误或网络中断造成报警信息无法传递的问题。失误或网络中断造成报警信息无法传递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困人是指电梯因故障(如门锁回路或安全回路断开),控制系统失灵或误动作、供电系统停电以及人为等原因,使正常行驶的电梯突然停驶,从而将乘客围困在轿厢内的现象。
[0003]目前电梯发生异常时,原厂设备并不能主动的上报电梯发生异常,只能通过被困人员按下五方对讲及手机进行呼救及自行拨打移动电话进行求救。一旦被困人员手机没有信号则无法进行求救。而现实情况是电梯轿厢内环境特殊手机时常收不到信号,老年人或是小朋友在危机时刻不知怎么进行自救,并且在电梯维护人员下班或是在外巡查时,五方对讲也可能无人接听,导致被困人员孤立无援,只能困于轿厢之内无法获救。现有的电梯困人解救方案一般是通过人体感应、轿门检测等方式判断电梯故障,并在电梯故障时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将报警信息传输给后台,后台人员根据报警信号进行救援。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存在监控人员没在岗或网络无法连接导致被困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援的情况。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自主检测并主动将报警信息上传至后台人员的手机上,避免后台人员不在岗或网络无法连接时遗漏报警信息造成被困人员无法得到救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自主检测并主动将报警信息上传至后台人员的手机上,避免后台人员不在岗或网络无法连接时遗漏报警信息造成被困人员无法得到救援的情况。<br/>[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其包括单片机、红外传感器、门开关传感器和轿厢运动传感器,还包括离线语音模块和GSM模块;
[0006]门开关传感器安装在轿门相视一侧底端;
[0007]红外传感器、门开关传感器和轿厢运动传感器分别与单片机的I/O口电性连接;所述离线语音模块通过串口与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GSM模块与单片机的通信端电性连接。
[000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GSM模块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第二电平转换电路、GSM芯片、SIM卡以及保护电路;
[0009]单片机的TXD引脚与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GSM芯片的RXD引脚电性连接;
[0010]GSM芯片的TXD引脚与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RXD引脚电性连接;
[0011]GSM芯片的SIM卡接口分别与SIM卡以及保护电路电性连接。
[00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和MOS管Q3;
[0013]单片机的TXD引脚分别与电阻R17的一端以及MOS管Q3的漏极电性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MOS管Q3的栅极与GSM芯片的 VDD引脚电性连接,MOS管Q3的源极与GSM芯片的RXD引脚电性连接,电阻R18并联在MOS管Q3的栅极及其源极之间。
[00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二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15、电阻 R16和MOS管Q2;
[0015]单片机的RXD引脚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以及MOS管Q2的漏极电性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MOS管Q2的栅极与GSM芯片的 VDD引脚电性连接,MOS管Q2的源极与GSM芯片的TXD引脚电性连接,电阻R16并联在MOS管Q2的栅极及其源极之间。
[001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GSM芯片为SIM800芯片;
[0017]保护电路包括SMF05C芯片;
[0018]SIM800芯片的SIM_DATA、SIM_VDD、SIM_RST和SIM_CLK引脚分别与SIM卡的I/O、VCC、RST和CLK引脚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0019]SIM800芯片的SIM_DATA、SIM_VDD、SIM_RST和SIM_CLK引脚分别与SMF05C芯片的K1、K5、K4和K3引脚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002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离线语音模块为SU

03T语音模块。
[002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与单片机的通信端连接的蓝牙模块。
[0022]本技术的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通过设置GSM模块代替传统的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当三重监测与预设值不同步时,判定发生电梯困人或异常的情况,单片机通过GSM模块拨打后台人员的电话,或发送短信至后台人员电话,或通过4g网络通信方式的反馈等方式,将报警信息直接传递给后台人员,解决网络中断造成报警信息无法传递的问题,以及后台人员离岗造成报警信息接收不及时的问题;
[0024](2)在GSM模块中设置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和第二电平转换电路,解决单片机与GSM芯片之间通信过程中电压域不一致的问题;
[0025](3)当红外传感器、门开关传感器和轿厢运动传感器三重监测判断失误时,或者当受困人员因网络中断无法通过手机向外界救助时,离线语音模块可在离线状态下为受困人员提供手动报警方式,受困人员可根据离线语音模块内预存的语音信息进行按键操作,并启动报警,此时,单片机通过GSM模块拨打后台人员的电话,或发送短信至后台人员电话,或通过4g网络通信方式的反馈等方式,将报警信息直接传递给后台人员,解决三重监测判断失误或网络中断造成报警信息无法传递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的结构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中红外传感器的电路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中门开关传感器的电路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中轿厢运动传感器的电路图;
[0031]图5为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中GSM模块的外围电路图;
[0032]图6为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中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和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0033]图7为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中SIM卡以及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其包括单片机、红外传感器、门开关传感器和轿厢运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线语音模块和GSM模块;所述门开关传感器安装在轿门相视一侧底端;所述红外传感器、门开关传感器和轿厢运动传感器分别与单片机的I/O口电性连接;所述离线语音模块通过串口与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GSM模块与单片机的通信端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GSM模块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第二电平转换电路、GSM芯片、SIM卡以及保护电路;所述单片机的TXD引脚与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GSM芯片的RXD引脚电性连接;所述GSM芯片的TXD引脚与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RXD引脚电性连接;所述GSM芯片的SIM卡接口分别与SIM卡以及保护电路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困人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和MOS管Q3;所述单片机的TXD引脚分别与电阻R17的一端以及MOS管Q3的漏极电性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MOS管Q3的栅极与GSM芯片的VDD引脚电性连接,MOS管Q3的源极与GSM芯片的RXD引脚电性连接,电阻R18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文俏郭文杰王欢运王智陈凯鑫赵明谭国强叶韶坚龚荣威黄嘉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韶关检测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