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83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包括电热毯本体、手动操作按键模块和用于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连接线,连接线包括输入模块、线体以及输出端口,述输入模块包括输出控制电路、主控电路、电源供电电路以及USB接口,电热毯本体设发热负载和可插拔式连接于输出端口的转接端口,手动操作按键模块设置于电热毯本体上,发热负载通过转接端口和输出端口连接输出控制电路,手动操作按键模块通过转接端口和输出端口连接主控电路;USB接口的引脚IN+连接电源供电电路,引脚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
,尤其是指一种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

技术介绍

[0002]电暖产品(如电暖被、电热毯、热敷带等等)是寒冷冬天中的必备用品。目前市场上电热毯很难让快充电源快速识别从而很难对发热负载快速充电(更高的直流电压)。后来,出现了能够让快充电源快速识别的电热毯;但是,其快充识别的装置是设置在电热毯上,导致电热毯的整体结构复杂化。还有,一旦快充识别的装置损坏,只是整体更换,维修成本高。
[0003]因此,本技术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其简化了电热毯本体的结构;同时,便于后续单独更换快充识别功能或电热毯本体,降低维修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包括有电热毯本体、手动操作按键模块以及用于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连接线,其中:
[0007]所述连接线包括有输入模块、线体以及输出端口,所述输入模块包括有输出控制电路、支持QC快充协议的主控电路、用于给主控电路供电的电源供电电路以及用于与快充电源进行配对连接的USB接口,所述主控电路连接输出控制电路;
[0008]所述线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输出控制电路、输出端口;所述电热毯本体上设置有发热负载和可插拔式连接于输出端口的转接端口,所述手动操作按键模块设置于电热毯本体上,所述发热负载通过转接端口和输出端口连接输出控制电路,所述手动操作按键模块通过转接端口和输出端口连接主控电路;
[0009]所述USB接口具有引脚IN+、引脚IN

、以及引脚OUT

,所述引脚IN+连接电源供电电路,所述引脚IN

接地,所述引脚OUT

连接输出控制电路以在握手通讯状态下对发热负载快充。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热毯本体上设置有接线盒,所述手动操作按键模块和发热负载均通过接线盒连接转接端口。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热毯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主控电路的PTC热敏电阻,所述PTC热敏电阻通过高温胶布缠于发热负载上。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有PTC检测电路,所述PTC检测电路包括有电阻R6、电容C2以及电阻R7,所述电阻R6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控电路和PTC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控电路和接地,电阻R7的两端分别连
接电源供电电路。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控电路包括有主控芯片U1,所述主控芯片U1具有主控引脚1至主控引脚14;
[0014]主控引脚7和主控引脚9分别连接输出控制电路,主控引脚11连接电源供电电路。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有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8、电阻R4、电阻R5、MOS管Q2、三极管Q3以及稳压二极管ZD1,
[0016]所述主控引脚7通过电阻R12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MOS管Q2的源极,MOS管Q2的源极通过电阻R14接地,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4接地,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8连接主控引脚9,电阻R5并联于电阻R4的两端,MOS管Q2的漏极连接引脚OUT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热毯本体上还设置有NTC温度传感器,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有NTC温度检测电路,所述NTC温度检测电路分别连接NTC温度传感器和主控电路。
[00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NTC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有二极管D3、电阻R9、电阻R15以及电容C8,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源供电电路,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电阻R9接地,电容C8并联于电阻R9的两端,所述主控引脚10通过电阻R15连接NTC温度传感器的一端,NTC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接地。
[00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用于检测引脚IN+和引脚IN

之间电压的过压检测电路;
[0020]所述过压检测电路包括有电阻R21、电阻R22和电容C11,所述引脚IN+通过电阻R21连接主控引脚11,所述主控引脚11通过电阻R22接地,所述电阻R22的两端并联电容C11。
[002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供电电路包括有三端稳压器U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以及二极管D1;
[0022]所述三端稳压器U3具有稳压引脚1至稳压引脚3,所述稳压引脚1接地,所述引脚IN+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稳压引脚2,所述稳压引脚2通过电容C5连接稳压引脚1,所述电容C7并联于电容C5的两端;稳压引脚3输出3.3V直流电压至主控引脚1,稳压引脚3通过电容C6连接稳压引脚1,所述电容C4并联于电容C6的两端。
[002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通过将支持QC快充协议的主控电路、USB接口、电源供电电路以及输出控制电路均整合于连接线的输入模块,简化了电热毯本体的结构;同时,连接线和电热毯本体的可插接式设计,便于后续单独更换快充识别功能或电热毯本体,降低维修成本;
[0024]其次是,通过电热毯本体上设置集线盒,更够将电热毯本体上的布线有序地排布在集线盒内,可有效避免多根线绞合在一起而引起串扰,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也增强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25]以及,整体电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确保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线大致控制原理框图;
[0028]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输入模块大致控制原理框图。
[0029]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电热毯本体结构示意图(显示电热丝)。
[0030]图4是本技术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热毯本体结构示意图(显示PTC热敏电阻);
[0031]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输入模块大致电路原理图(未显示快充电源和发热负载)。
[0032]附图标号说明:
[0033]10、电热毯本体11、接线盒
[0034]12、PTC热敏电阻13、转接端口
[0035]14、NTC温度传感器
[0036]20、手动操作按键模块
[0037]30、连接线
[0038]31、输入模块
ꢀꢀꢀꢀꢀꢀꢀꢀꢀꢀꢀꢀꢀꢀꢀꢀꢀꢀ
312、输出控制电路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热毯本体、手动操作按键模块以及用于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连接线,其中:所述连接线包括有输入模块、线体以及输出端口,所述输入模块包括有输出控制电路、支持QC快充协议的主控电路、用于给主控电路供电的电源供电电路以及用于与快充电源进行配对连接的USB接口,所述主控电路连接输出控制电路;所述线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输出控制电路、输出端口;所述电热毯本体上设置有发热负载和可插拔式连接于输出端口的转接端口,所述手动操作按键模块设置于电热毯本体上,所述发热负载通过转接端口和输出端口连接输出控制电路,所述手动操作按键模块通过转接端口和输出端口连接主控电路;所述USB接口具有引脚IN+、引脚IN

、以及引脚OUT

,所述引脚IN+连接电源供电电路,所述引脚IN

接地,所述引脚OUT

连接输出控制电路以在握手通讯状态下对发热负载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毯本体上设置有接线盒,所述手动操作按键模块和发热负载均通过接线盒连接转接端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毯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主控电路的PTC热敏电阻,所述PTC热敏电阻通过高温胶布缠于发热负载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有PTC检测电路,所述PTC检测电路包括有电阻R6、电容C2以及电阻R7,所述电阻R6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控电路和PTC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控电路和接地,电阻R7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供电电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有主控芯片U1,所述主控芯片U1具有主控引脚1至主控引脚14;主控引脚7和主控引脚9分别连接输出控制电路,主控引脚11连接电源供电电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识别快充电源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有电阻R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望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莱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