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63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5
一种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包括:载体以及皆可转动地连接于载体上的锁板、第一解锁件、第二解锁件和继动件。锁板具有挡块和第一被挡部;第一解锁件具有受动部、凸柱以及挡止于第一被挡部的第一挡止部;第二解锁件具有凸伸臂、第二被挡部以及挡住凸柱的第二挡止部;继动件具有带动部、顶部和第三被挡部。当转动继动件,顶部顶高第二解锁件而释放凸柱,第一挡止部离开第一被挡部而释放锁板,挡块挡止于第二被挡部,凸伸臂挡住第三被挡部。借此,可达成兼具有能防止第一挡止部自第一被挡部滑脱或脱开的防脱效果以及能防止第一解锁件复位挡住锁板转动的防挡效果。位挡住锁板转动的防挡效果。位挡住锁板转动的防挡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


[0001]本技术与车门锁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

技术介绍

[0002]关于车门锁,主要安装于车门并与固定于车体上的锁杆作用。
[0003]现有车门锁具有彼此并排邻接的一锁板和一解锁件,锁板的挡止部与解锁件的第一被挡部之间利用彼此在切线方向上的摩擦力,以保持解锁件挡止住锁板的锁门状态。
[0004]然而,由于现有车门锁的锁门状态仅依靠锁板与解锁件彼此之间在切线方向上的摩擦力来维持,因此易于因为震动等因素而导致解锁件自锁板脱开或滑脱,进而影响车门锁的锁门状态。
[0005]再者,现有车门锁在车门半关(即:车门未完全合上)时,解锁件会因为复位的关系而使其挡止部挡在锁板的第二被挡部,导致锁板无法转动,进而使车门存在无法打开的问题。为了克服因为半关而使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本创作人经过研究后发现,目前只能额外再增设两个解锁件来解决,所以总共会有三个解锁件,再加上现有车门锁既有的架体、锁板和制动件,因此会有构件偏多、结构过于复杂以及易于故障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包括:一载体;一锁板,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上且具有一挡块和一第一被挡部;一第一解锁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上且具有一第一挡止部、一受动部和一凸柱,该第一挡止部挡止于该第一被挡部;一第二解锁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上且具有一第二挡止部、一凸伸臂和一第二被挡部,该第二挡止部挡住该凸柱;以及一继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上且具有一带动部、一顶部和一第三被挡部,该带动部和该受动部彼此对应;其中,该继动件相对于该载体转动,该顶部顶高该第二解锁件而释放该凸柱,该第一挡止部离开该第一被挡部而释放该锁板,该锁板以该挡块挡止于该第二被挡部,且该第二解锁件以该凸伸臂挡住该第三被挡部。
[0008]相较于先前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兼具有能防止第一挡止部自第一被挡部滑脱或脱开的防脱效果以及能防止第一解锁件复位挡住锁板转动的防挡效果。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车门锁于背视时的立体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车门锁于正视时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依据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依据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3]图5和图6分别为本技术车门锁于初始状态时的背视和正视示意图。
[0014]图7为本技术车门锁于继动件顶高第二解锁件时的背视示意图。
[0015]图8和图9分别为本技术车门锁于第一解锁件继续转动时的背视和正视示意图。
[0016]图10和图11分别为本技术车门锁于第二解锁件挡止住继动件时的背视和正视示意图。
[0017]图12和图13分别为本技术车门锁于第二解锁件不再挡住继动件时的背视和正视示意图。
[0018]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0019]1:载体;
[0020]11:第一面;
[0021]12:第二面;
[0022]13:第一沟槽;
[0023]14:第二沟槽;
[0024]15:凹槽;
[0025]151:通孔;
[0026]2:锁板;
[0027]21a,21b:第一被挡部;
[0028]22:挡块;
[0029]23:虎口;
[0030]3:第一解锁件;
[0031]31:第一挡止部;
[0032]32:受动部;
[0033]33:凸柱;
[0034]4:第二解锁件;
[0035]41:挡臂;
[0036]412:第二挡止部;
[0037]42:凸体;
[0038]422:第二被挡部;
[0039]43:被顶部;
[0040]44:凸伸臂;
[0041]5:继动件;
[0042]51:带动部;
[0043]52:顶臂;
[0044]521:顶部;
[0045]53:第三被挡部;
[0046]54:拉动部;
[0047]6a,6b:弹性组件;
[0048]L:锁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9]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和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50]本技术提供一种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可应用于例如车前门、车后门和车尾门等各式车门,甚至还可应用于引擎室门(俗称引擎盖)。
[0051]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以下简称车门锁),用以与固定于车体上的锁杆L(见图6)相互作用,其包括:一载体1、一锁板2、一第一解锁件3、一第二解锁件4以及一继动件5。
[0052]载体1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面11和一第二面12。具体而言,载体1还开设有贯穿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的一第一沟槽13、一第二沟槽14和一通孔151,较佳则还如图4所示在载体1的第一面11形成有一凹槽15,通孔151开设于凹槽15的一处。
[0053]锁板2可转动地连接于载体1的第一面11上,并在锁板2与载体1之间设置一弹性组件6a。锁板2的一面(与第一面11邻接的一面)凸出有一挡块22,且锁板2的外周缘还形成有两个第一被挡部21a、21b和一虎口23。如图6所示,在初始状态下,锁杆L被锁在锁板2的虎口23内。
[0054]第一解锁件3可转动地连接于载体1的第一面11上,并在第一解锁件3与载体1之间设置一弹性组件6b。第一解锁件3具有一第一挡止部31、一受动部32和一凸柱33。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初始状态下,第一挡止部31挡止于锁板2的其中之一第一被挡部21a,受动部32穿过第一沟槽13,凸柱33穿过第二沟槽14。
[0055]第二解锁件4可转动地连接于载体1的第二面12上,其具有一第二挡止部412、一第二被挡部422和一凸伸臂44,较佳而言则是第二解锁件4还凸出有一挡臂41、一凸体42和一被顶部43。其中,挡臂41的一处形成有所述第二挡止部412;凸体42的一处形成有所述第二被挡部422;被顶部43则位于挡臂41与凸体42之间,甚至于还可在被顶部43与第二解锁件4之间形成有一高低落差部(未标示组件符号)。如图5和图6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挡臂41拦在第二沟槽14的两端之间(或:挡臂41拦在凸柱33的动作路径上),以利用第二挡止部412来挡住凸柱33;凸体42的第二被挡部422位于前述挡块22转动路径上。因此,即使遭遇例如震动等情况,如图6所示,第一解锁件3的第一挡止部31挡止于锁板2的第一被挡部21a的状态,将因为凸柱33被第二挡止部412挡住而使第一解锁件3无法转动,既然第一解锁件3无法转动,则第一挡止部31挡止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载体;一锁板,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上且具有一挡块和一第一被挡部;一第一解锁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上且具有一第一挡止部、一受动部和一凸柱,该第一挡止部挡止于该第一被挡部;一第二解锁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上且具有一第二挡止部、一凸伸臂和一第二被挡部,该第二挡止部挡住该凸柱;以及一继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上且具有一带动部、一顶部和一第三被挡部,该带动部和该受动部彼此对应;其中,该继动件相对于该载体转动,该顶部顶高该第二解锁件而释放该凸柱,该第一挡止部离开该第一被挡部而释放该锁板,该锁板以该挡块挡止于该第二被挡部,且该第二解锁件以该凸伸臂挡住该第三被挡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该载体开设有一通孔,该锁板和该第二解锁件分别连接于该载体的两个相对面上,该挡块经由该通孔而挡止于该第二被挡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该载体的一面凹陷有一凹槽,该通孔开设于该凹槽的一处,该挡块经由在该凹槽内滑移而对应该通孔露出并挡止于该第二被挡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防脱及防挡功能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解锁件凸出有一挡臂,该第二挡止部形成于该挡臂的一处,该挡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子政陈冠宇杨海英奚仲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明芳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