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钢带加工线的除尘装置,包括两支撑臂、传送辊、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除尘机构,两支撑臂相对设置,传送辊安装在两支撑臂之间,两支撑臂的入口端设有所述第一管道,第一管道位于钢带下方,第一管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嘴,用于吹走钢带底面的杂质,第二管道设置在两支撑臂的出口端,第二管道位于钢带上方,第二管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口,用于吹走钢带顶面的杂质,除尘机构包括第一除尘板及第二除尘板,第一除尘板设置在两支撑臂出口端一侧且位于钢带下方,第二除尘板可升降地设于所述第一除尘板上方,第一除尘板与第二除尘板配合对钢带进行除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够对钢带表面进行较为彻底的除尘,除尘效果好。除尘效果好。除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钢带加工线的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不锈钢带除尘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钢带加工线的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钢带在冷轧加工过程中,其表面一般残留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灰尘及杂物等等杂质,其中有些物质会紧密吸附在钢带表面。技术的不断革新对钢带表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若钢带表面存在有较多的颗粒等杂质,则会大大影响钢带的平整加工及磨砂加工等过程的钢带质量。
[0003]现有的钢带除尘设备一般通过风机对钢带表面吹风或通过软毛刷对钢带表面的灰尘进行清除,但这几种除尘效果不理想,无法将紧密吸附在钢带表面的杂质彻底去除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钢带加工线的除尘装置,能够对钢带表面进行较为彻底的除尘,除尘效果好。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钢带加工线的除尘装置,包括两支撑臂、传送辊、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除尘机构,两支撑臂相对设置,传送辊安装在两支撑臂之间,两支撑臂的入口端设有所述第一管道,第一管道平行于传送辊且位于钢带下方,所述第一管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嘴,喷嘴朝向钢带底面,用于吹走钢带底面的杂质,第二管道设置在两支撑臂的出口端,第二管道平行于传送辊且位于钢带上方,所述第二管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口,喷口朝向钢带顶面,用于吹走钢带顶面的杂质,除尘机构包括第一除尘板及第二除尘板,第一除尘板设置在两支撑臂出口端一侧且位于钢带下方,以对钢带底面除尘,第二除尘板可升降地设于所述第一除尘板上方,用于对钢带顶面进行除尘。
[0006]进一步地,两所述支撑臂的入口端安装有除尘辊,除尘辊设于钢带上方且平行于传送辊,除尘辊的外周面上套设有毛毡层,用于吸附杂质。
[0007]进一步地,两所述支撑臂的出口端设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除尘板升降,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缸,第二驱动缸的活塞杆一端向下连接所述第二除尘板,第二驱动缸通过活塞杆带动第二除尘板升降。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尘板与第二除尘板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吸附层,以供吸附钢带表面的杂质。
[0009]进一步地,两所述支撑臂上分别设置有抵持机构,抵持机构用于配合传送辊夹持钢带。
[0010]进一步地,所述抵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缸、滑座及压辊,第一驱动缸设置在支撑臂的顶面上,两每一所述支撑臂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座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内,第一驱动缸的伸缩杆一端向下连接所述滑座,所述压辊安装在两滑座之间。
[0011]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支撑臂上固设有若干夹板,所述夹板分别夹持在所述滑座的两侧,用于对滑座进行限位。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的喷嘴与钢带底面的夹角为30
‑
60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的喷口与钢带顶面的夹角为30
‑
60度。
[0014]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钢带加工线的除尘装置,先通过除尘辊与第二管道的喷口对钢带顶面进行初步的除尘,同时通过第一管道的喷嘴将钢带底面的灰尘与杂物吹走,再进一步通过第一除尘板与第二除尘板将钢带表面残留的灰尘与杂物进一步彻底清除,提高了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17]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钢带加工线的除尘装置,包括两支撑臂1、传送辊2、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及除尘机构5,两支撑臂1相对设置,传送辊2安装在两支撑臂1之间,用于传送钢带,两支撑臂1的入口端设有所述第一管道3,第一管道3平行于传送辊2且位于钢带下方,所述第一管道3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嘴,喷嘴朝向钢带底面,用于吹走钢带底面的杂质,第二管道4设置在两支撑臂1的出口端,第二管道4平行于传送辊2且位于钢带上方,所述第二管道4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口,喷口朝向钢带顶面,用于吹走钢带顶面的杂质,除尘机构5设于两支撑臂1出口端一侧,用于进一步对钢带表面除尘。
[0018]所述除尘机构5包括第一除尘板51及第二除尘板52,第一除尘板51设置在两支撑臂1出口端一侧且位于钢带下方,以对钢带底面除尘,第二除尘板52可升降地设于所述第一除尘板51上方,用于对钢带顶面进行除尘,钢带经过第一除尘板51与第二除尘板52之间时,第一除尘板51与第二除尘板52配合夹持钢带,从而完成对钢带表面的除尘,除尘较为彻底,除尘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3及第二管道4分别连接有供气设备(图未示),供气设备提供第一管道3及第二管道4中的气流。
[0019]两所述支撑臂1的入口端安装有除尘辊6,除尘辊6设于钢带上方且平行于传送辊2,用于对钢带顶面除尘。除尘辊6的外周面上套设有毛毡层,用于吸附灰尘与杂物等杂质。钢带进入两支撑臂1的入口端时,除尘辊6在转动过程中初步将钢带表面的灰尘与杂物清除,同时钢带下方的第一管道3通过喷嘴朝向钢带底面吹气,以供将钢带底面的灰尘与杂物清除。
[0020]两所述支撑臂1上分别设置有抵持机构7,抵持机构7用于配合传送辊2夹持钢带传送,抵持机构7包括第一驱动缸71、滑座72及压辊72,第一驱动缸71设置在支撑臂1的顶面上,两每一所述支撑臂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座72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内,第一驱动缸71的伸缩杆一端向下连接所述滑座72,所述压辊72安装在两滑座72之间,压辊72与传送辊2平行,两者相互配合夹持钢带。每一所述支撑臂1上固设有若干夹板8,所述夹板8分别夹持在所述滑座72的两侧,滑座72在滑槽内升降时,夹板8用于对滑座72进行限位,以
免滑座72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0021]两所述支撑臂1的出口端设有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第二除尘板52升降,驱动机构9包括第二驱动缸91,第二驱动缸91的活塞杆一端向下连接所述第二除尘板52,第二驱动缸91通过活塞杆带动第二除尘板52升降,以便调节第一除尘板51与第二除尘板52之间的间隙,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除尘效果。同时,为方便拆除和更换第一除尘板51与第二除尘板52,可通过第二驱动缸91的活塞杆带动第二除尘板52上升,使得第一除尘板51与第二除尘板52之间的间隙变大,从而留下足够的空间便于进行更换。第一除尘板51与第二除尘板52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吸附层,以供进一步吸附钢带表面的灰尘与杂物等杂质,提高了除尘效果。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3的喷嘴与钢带底面的夹角为30
‑
60度。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4的喷口与钢带顶面的夹角为30
‑
60度。
[0024]本技术用于钢带加工线的除尘装置的除尘过程如下:请参阅图1,位于两支撑臂1的入口端的除尘辊6在转动过程中初步将钢带表面的灰尘与杂物清除,同时钢带下方的第一管道3通过喷嘴朝向钢带底面吹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带加工线的除尘装置,包括两支撑臂(1)、传送辊(2)、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及除尘机构(5),两支撑臂(1)相对设置,传送辊(2)安装在两支撑臂(1)之间,其特征在于:两支撑臂(1)的入口端设有所述第一管道(3),第一管道(3)平行于传送辊(2)且位于钢带下方,所述第一管道(3)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嘴,喷嘴朝向钢带底面,用于吹走钢带底面的杂质,第二管道(4)设置在两支撑臂(1)的出口端,第二管道(4)平行于传送辊(2)且位于钢带上方,所述第二管道(4)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口,喷口朝向钢带顶面,用于吹走钢带顶面的杂质,除尘机构(5)包括第一除尘板(51)及第二除尘板(52),第一除尘板(51)设置在两支撑臂(1)出口端一侧且位于钢带下方,以对钢带底面除尘,第二除尘板(52)可升降地设于所述第一除尘板(51)上方,用于对钢带顶面进行除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支撑臂(1)的入口端安装有除尘辊(6),除尘辊(6)设于钢带上方且平行于传送辊(2),除尘辊(6)的外周面上套设有毛毡层,用于吸附杂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支撑臂(1)的出口端设有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第二除尘板(52)升降,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第二驱动缸(91),第二驱动缸(91)的活塞杆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刘慧丹,王洪君,江水林,钟日新,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