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34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2
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组包括烟气降温减湿模块、余热回收模块和冷凝水处理模块。所述烟气降温减湿模块包括烟气换热器和循环水箱,其中烟气换热器水平布置,烟气换热器上置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和循环水进口,烟气换热器内腔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循环水进口相连接的喷淋装置,循环水箱的出水口经余热循环水泵连接至余热回收模块;所述冷凝水处理模块为自动加药装置,自动加药装置连接至循环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利用锅炉热水或蒸汽驱动换热机组,回收烟气余热后加热锅炉补水或热网回水,显著改善锅炉排烟的湿烟羽现象,提升锅炉的热效率,具有应用范围广、施工难度不大、占地相对小的特点。相对小的特点。相对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
,特别是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装置,具体用于燃料为燃煤、燃气的热水或蒸汽锅炉的烟气消白及余热利用的场合。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煤炭应用各领域最广泛采用的脱硫系统为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在该系统中烟气经喷淋、脱硫等工艺后温度从脱硫系统入口的110~130℃左右最终降低到50℃左右,烟气蕴含大量的潜热。且烟气经湿法脱硫后为饱和湿度烟气,当大气环境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限制时,出口饱和湿度烟气和大气混合时,水蒸气结露形成小液滴,便成了可视的白雾,俗称“白烟”或“羽雾”。
[0003]目前国内运行的天然气锅炉排烟温度一般在80~150℃。每1立方米天然气燃烧后可以产生1.55公斤水蒸气,且大量水蒸汽聚集在低空,导致了相对湿度的提高,对雾霾的形成和加重产生影响。而 1公斤水蒸气在 20℃完全冷凝释放的汽化潜热为 2453KJ。因此,将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提取利用是提高锅炉效率的关键。
[0004]现有的余热回收设备多为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存在间壁换热热阻,传热系数低,烟道阻力大,对烟气中潜热回收比例相对较低,余热回收后的烟温仍具有较高的温度。常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多为立式逆流换热塔,对烟囱周围空间要求较高,多不便于摆放。
[0005]中国专利 CN201410012655.0提出了一种喷淋吸收式燃气烟气余热回收的方法及装置,但是驱动热源主要依赖燃气或高温烟气,且仅能回收燃气烟气的余热,有一定的应用局限。
[0006]中国专利 CN201710345855.1提出了一种燃煤热水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及其方法。此系统包括锅炉、锅炉脱硫塔、热水型吸收式热泵、烟气

水换热器及动力设备;驱动热源为燃煤锅炉热水。但由于此系统是由吸收式热泵机组、烟气换热器等多个不同的部分组合而成,其占地面积较大,并且对于施工的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它能利用锅炉热水或蒸汽驱动换热机组,回收烟气余热后加热锅炉补水或热网回水,显著改善锅炉排烟的湿烟羽现象,提升锅炉的热效率,具有应用范围广、施工难度不大、占地相对小的特点。
[0008]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0009]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结构特点是,它包括烟气降温减湿模块、余热回收模块和冷凝水处理模块。所述烟气降温减湿模块包括烟气换热器和循环水箱,其中烟气换热器水平布置,烟气换热器上置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和循环水进口,烟气换热器内腔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循环水进口相连接的喷淋装置,循环水箱的出水口经余
热循环水泵连接至余热回收模块;所述冷凝水处理模块为自动加药装置,自动加药装置连接至循环水箱。
[0010]在上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冷凝器、发生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它还包括溶液泵、冷剂泵、溶液热交换器和水水换热器;蒸发器的水路出口经管路连接至烟气换热器的循环水进口,余热循环水泵的出水分别连接至水水换热器和蒸发器;所述余热回收模块的循环系统分为外部带压流路、内部带压水路和内部真空回路,所述外部带压流路为并联的两路,一路依次经过吸收器和冷凝器,另一路经过水水换热器;或者外部带压流路依次经过水水换热器、吸收器和冷凝器。
[0011]在上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冷凝器、发生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它还包括溶液泵、冷剂泵和溶液热交换器;蒸发器的水路出口经管路连接至烟气换热器的循环水进口,余热循环水泵的出水连接至蒸发器;所述余热回收模块的循环系统分为外部带压流路、内部带压水路和内部真空回路,所述外部带压流路依次经过吸收器和冷凝器。
[0012]在上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所述余热回收模块为水水换热器;余热循环水泵的出水连接至水水换热器,水水换热器的水路出口经管路连接至烟气换热器的循环水进口;余热回收模块的循环系统分为外部带压流路和内部带压水路,所述外部带压流路为加热水路,经过水水换热器。
[0013]在上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所述烟气降温减湿模块、余热回收模块和冷凝水处理模块采用分开布置或者整体布置。
[0014]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三个模块各负责烟气的降温减湿、余热的提取利用和烟气冷凝水的处理。烟气余热提取利用的同时,能显著改善锅炉排烟的湿烟羽现象,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吸收式换热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看图1,本技术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它包括烟气降温减湿模块、余热回收模块和冷凝水处理模块。烟气降温减湿模块包括烟气换热器1、循环水箱2和余热循环水泵3。余热回收模块包括蒸发器4、发生器5、吸收器6、冷凝器7、溶液泵8、冷剂泵9、溶液热交换器10和水水换热器11.冷凝水处理模块为自动加药装置12。烟气降温减湿模块和余热回收模块及冷凝水处理模块可分开布置或者整体布置。
[0022]烟气换热器1:横向布置,具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和循环水进口,换热器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循环水进口相连接的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用于向换热器内流通的烟气喷洒循环水
与烟气接触换热。
[0023]循环水箱2:具有循环水出口、加药口、补水口、溢流口和排污口。通过降低循环水流速使循环水中吸收的粉尘沉降,降低循环水中的粉尘。
[0024]余热循环水泵3及连接管路:提供喷淋装置需要的喷淋压力,完成余热水的循环流程。
[0025]蒸发器4:与烟气降温减湿模块组成循环回路,循环水箱2出口的循环水经余热循环水泵3送至蒸发器4换热降温后继续送至烟气换热器1提取烟气热量。蒸发器4数量为至少一个。
[0026]发生器5:具有驱动热源进口、驱动热源出口,所述驱动热源可采用锅炉供水或蒸汽。发生器5数量为至少一个。
[0027]吸收器6、冷凝器7:具有加热水进口、加热水出口,所述驱动热源的热量和所述喷淋水的余热用于加热锅炉补水或热网回水。吸收器6和冷凝器7数量均为至少一个。
[0028]溶液泵8及连接管路:完成真空侧溶液循环。
[0029]冷剂泵9及连接管路:完成真空侧冷剂循环。
[0030]溶液热交换器10:完成稀溶液和浓溶液的热交换,提升机组性能。
[0031]水水换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烟气降温减湿模块、余热回收模块和冷凝水处理模块;所述烟气降温减湿模块包括烟气换热器(1)和循环水箱(2),其中烟气换热器(1)水平布置,烟气换热器(1)上置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和循环水进口,烟气换热器(1)内腔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循环水进口相连接的喷淋装置,循环水箱(2)的出水口经余热循环水泵(3)连接至余热回收模块;所述冷凝水处理模块为自动加药装置(12),自动加药装置(12)连接至循环水箱(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冷凝器(7)、发生器(5)、蒸发器(4)和吸收器(6),它还包括溶液泵(8)、冷剂泵(9)、溶液热交换器(10)和水水换热器(11);蒸发器(4)的水路出口经管路连接至烟气换热器(1)的循环水进口,余热循环水泵(3)的出水分别连接至水水换热器(11)和蒸发器(4);所述余热回收模块的循环系统分为外部带压流路、内部带压水路和内部真空回路,所述外部带压流路为并联的两路,一路依次经过吸收器(6)和冷凝器(7),另一路经过水水换热器(11);或者外部带压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飞黄国华谷再丰赵金姊孙财李剑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