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工弹托六小孔的钻孔装置,属于某型号穿甲弹的制造技术领域,解决加工穿甲弹弹托“六小孔”时难以定位的问题。一种加工弹托六小孔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装夹机构、气动压紧机构、钻模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导柱(1)、底板(7);导柱(1)嵌入底板(7)上对应通孔;连接机构、装夹机构、气动压紧机构、钻模机构相互配合,采用气动压紧方式,力度柔和,有效保护弹托表面;使用钻模来保证钻孔的精度,加工的一致性高,并可根据钻孔数量、精度要求更换不同钻模。采用定位轴插孔设计,防止工件发生转动。防止工件发生转动。防止工件发生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工弹托六小孔的钻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穿甲弹的制造
,具体为一种加工穿甲弹弹托“六小孔”的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某产品弹托的“六小孔”位置在迎风槽内,在加工时,由于没有专用夹具,使该加工难以实现,具体存在以下难点:
[0003]1、产品结构复杂,装夹难度大:
[0004]如图1,弹托外形呈“马鞍”加“尾椎”状,结构复杂,尺寸偏长。所需加工的“六小孔”位置在迎风槽曲面上,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振动。
[0005]2、装夹易变形:
[0006]弹托是铝制材料,易磕碰挤压受损。同时,弹托已经完成部分精铣外形工序的加工。夹具设计既要保证定位准确,又要防止装夹力度过大产生变形。
[0007]3、操作不便:
[0008]弹托属于较大型零件,在钻床上装卸工件时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0010]提供一种加工弹托“六小孔”时的钻孔装置,解决加工穿甲弹弹托“六小孔”时难以定位的问题。
[001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加工弹托六小孔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装夹机构、气动压紧机构、钻模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导柱(1)、底板(7);导柱(1)嵌入底板(7)上对应通孔;装夹机构包括下座(6)、支座(15)、定位轴(16)、手柄(17)、弹簧(20)、止动螺钉(22);下座(6)固定在底板(7)上,下座(6)内装弹托;将支座(15)固定在底板(7);止动螺钉(22)固定在支座(15)上,定位轴(16)的销孔中配合止动螺钉(22),定位轴(16)套上弹簧(20)后整体装入支座(15)对应孔内,定位轴(16)的另一端与手柄(17)连接;气动压紧机构由拧紧螺母(2)、上板(3)、导套(5)、支撑弹簧(9)、气缸(10)、气缸活塞杆(11)、气嘴(14)组成;气嘴(14)连接气压泵,通过气缸(10)推动气缸活塞杆(11)运动,活塞杆(11)连接上板(3);上板(3)位于弹托之上;支撑弹簧(9)、导套套在导柱(1)上;上板(3)位于导套(5)的台阶之上,且两者轴孔配合;气缸活塞杆(11)与上板(3)之间为轴孔间隙配合,拧紧螺母(2)连接在气缸活塞杆(11),且位于上板(3)之上;钻模机构包括钻模(4),钻模(4)固定在上板(3)上,钻模上六孔与弹托D上待加工孔位保持一致。
[0012]本技术的效果:
[0013]本技术解决了弹托加工“六小孔”时的装夹问题,为该类加工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借鉴模型,其优点有:
[0014]1、结构简洁、紧凑,可通过更换钻模以满足不同的钻孔需求,通用性强;
[0015]2、易于安装,使用简便,产品一致性高,适用于批量生产;
[0016]3、有延伸应用前景,通过调整下座的直径及上板高度,便可制作用于不同尺寸的该类回转体端面钻孔的工装;调整钻模上孔径数量、大小,可满足不同钻孔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弹托工件“六小孔”的三维位置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二维半剖主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二维俯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三维装配爆炸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三维装配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零件装夹三维效果图。
[0023]图7为钻孔过程示意图。
[0024]其中:1导柱、2拧紧螺母、3上板、4钻模、5导套、6下座、7底板、8螺栓、9支撑弹簧、10气缸、11气缸活塞杆、12锥面垫圈、13螺钉、14气嘴、15支座、16定位轴、17手柄、18销、19螺母、20弹簧、21螺钉、22止动螺钉、m
‑“
六小孔”位置、D
‑
弹托、f
‑
钻头行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构成零件为导柱1、拧紧螺母2、上板3、钻模4、导套5、下座6、底板7、T型螺栓8、支撑弹簧9、气缸10、气缸活塞杆11、锥面垫圈12、螺钉13、气嘴14、支座15、定位轴16、手柄17、销18;螺母19、弹簧20、螺钉21、止动螺钉22。
[0026]功能上本技术分为4个机构,即连接机构、装夹机构、气动压紧机构、钻模机构,装配过程参照图4、图5。
[0027]连接机构由导柱1、底板7、T型螺栓8组成,用于本装置与钻床工作平台的连接固定。导柱1嵌入底板7上对应通孔,其间为过盈配合,使装置与钻床工作台面不发生相对转动;使用T型螺栓8将底板7固定于钻床工作台面上。
[0028]装夹机构由下座6、螺钉13、支座15、定位轴16、手柄17、螺母19、弹簧20、螺钉21、止动螺钉22组成,用来确定弹托的装夹位置。装配时先使用螺钉13将下座6固定在底板7上,从下座6开口处装入弹托以确定弹托装夹高度;然后将支座15用螺钉13固定在底板7上;最后在定位轴16的销孔中装入止动螺钉22,在套上弹簧27后整体装入支座15对应孔内,并在孔的另一端与手柄17通过螺纹连接。
[0029]使用时先拉出手柄17,带动定位轴16让出弹托装夹位置;然后将弹托D放置于下座06上,并旋转弹托D使其定位孔对准定位轴16;最后放开手柄17,定位轴16在弹簧27带动下插入弹托D的定位孔中,以保证弹托D不出现转动。
[0030]气动压紧机构由拧紧螺母2、上板3、导套5、支撑弹簧9、气缸10、气缸活塞杆11、锥面垫圈12、气嘴14组成。气嘴14连接气压泵,通过气缸10推动气缸活塞杆11运动,带动上板3压紧弹托D,防止零件在加工中发生轴向移动。
[0031]支撑弹簧9安装在导柱1上,导套5套在导柱1,与导柱1为松配合,可上下滑动;上板3和导套5之间为轴孔配合、过盈配合;气缸活塞杆11与上板1之间轴孔配合、间隙配合,通过锥面垫圈12、拧紧螺母2套气缸活塞杆11固定在上板3上。导套5、气缸活塞杆11和上板3形成
一个整体部件,随着气缸活塞杆11的上下运动,实现弹托D的压紧与放松。
[0032]钻模机构由钻模4和螺钉13组成。使用螺钉13将钻模4固定在上板3上。钻模上六孔与弹托D上待加工孔位保持一致。加工时,利用钻模对钻头进行导向,在弹托D上一次加工出六孔。
[0033]如图6、图7所示,本技术操作过程为:
[0034](1)气缸10充气,移开上板3;
[0035](2)拉动手柄17,拔出定位轴16;
[0036](3)把弹托D放于下座6上,旋转弹托D使其定位孔对准定位轴16,松开手柄17,定位轴16插入定位孔;
[0037](4)气缸10排气,上板3下移压紧弹托D;
[0038](5)启动钻床,钻头向下进给加工出“六小孔”。
[0039](6)重复步骤(1)(2);
[0040](7)取出弹托D,加工完成。
[0041]本技术的关键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弹托六小孔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装夹机构、气动压紧机构、钻模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导柱(1)、底板(7);导柱(1)嵌入底板(7)上对应通孔;装夹机构包括下座(6)、支座(15)、定位轴(16)、手柄(17)、弹簧(20)、止动螺钉(22);下座(6)固定在底板(7)上,下座(6)内装弹托;将支座(15)固定在底板(7);止动螺钉(22)固定在支座(15)上,定位轴(16)的销孔中配合止动螺钉(22),定位轴(16)套上弹簧(20)后整体装入支座(15)对应孔内,定位轴(16)的另一端与手柄(17)连接;气动压紧机构由拧紧螺母(2)、上板(3)、导套(5)、支撑弹簧(9)、气缸(10)、气缸活塞杆(11)、气嘴(14)组成;气嘴(14)连接气压泵,通过气缸(10)推动气缸活塞杆(11)运动,活塞杆(11)连接上板(3);上板(3)位于弹托之上;支撑弹簧(9)、导套套在导柱(1)上;上板(3)位于导套(5)的台阶之上,且两者轴孔配合;气缸活塞杆(11)与上板(3)之间为轴孔间隙配合,拧紧螺母(2)连接在气缸活塞杆(11),且位于上板(3)之上;钻模机构包括钻模(4),钻模(4)固定在上板(3)上,钻模上六孔与弹托D上待加工孔位保持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平亮,王勇,马文斌,王艳芳,赵浩,李敏敏,贾维护,孙鲁艳,王碧荣,宁伟,汪志学,李强,魏兵,惠鑫刚,李亚宁,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第八〇三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