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13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头组,包括镜头和驱动所述镜头的音圈马达,音圈马达依次包括保持固定的基座、固定在基座中的下弹片、可相对于基座滑动的载体组、套设在载体组上方的磁轭组、上弹片以及上盖,其中,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弹片与所述载体组之间的压板,所述压板带有中心孔,其直径大于所述载体组的外径;且所述压板与所述基座连接,将所述下弹片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由于增设了压板,将其与基座连接,即可将下弹片固定在基座上。与已知技术相比,组装时可节约大量的工时;且固定可靠,减少了下弹片发生转动、变形等不良的几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头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括音圈马达的镜头组。
技术介绍
在各类照相设备的镜头组中,常采用马达作为致动器,驱动镜头运动以进行对焦。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简称VCM)是目前市场上体积较小、 成本较低的产品,常应用于薄型照相设备,例如拍照手机中。图l-4是现有的 镜头组中音圈马达的示意图。如图l所示,该音圈马达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座 1、下弹片2、绝缘片3、载体组4、磁轭组5、上弹片6、以及上盖7。基座l 与上盖7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用于容纳其它组件的容室。载体组4可滑动地 设置在容室中,其上设置有线圈和用于固定镜头的中心孔。磁轭组5套设在载 体组4上,内部设有磁石。线圈导线分别与下弹片2的左右两部分相连,而下 弹片2通过接线端子8、 9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通电后,在电磁力的驱 动下,载体组4带动镜头上下运动,进行对焦。上弹片6和下弹片2分别用于 在上下方向上为载体组4提供弹抵力,与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力相平衡。组装时,先将载体组4的线圈与下弹片2连接,之后组入基座l,再组入 绝缘片3,然后依次组入磁轭组5、上弹片6以及上盖7。各组件尤其是上弹 片6与下弹片2并非定位于同一部品上,存在累计误差,难以保证同轴度。此 外,下弹片2卡合在基座1中,这种固定方式并不可靠,下弹片2容易发生转动、变形,造成不良。为了有效固定下弹片2,如图2-4所示,某些音圈马达中,在下弹片2的 外周缘上设置有多个固定脚10。在基座1上,设置有多个对应的孔ll。将下 弹片2组入基座1时,向孔ll内点胶,并将固定脚10插入,从而将下弹片24和基座l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作业困难,点胶、干燥均需要耗费较多的 工时,不良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镜头组中固定下弹片 耗费工时、不良率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组装下弹片、且可降低不良率的 镜头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镜头组,包括 镜头和驱动所述镜头的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依次包括保持固定的基座、固 定在基座中的下弹片、可相对于基座滑动的载体组、套设在载体组上方的磁轭 组、上弹片以及上盖,其中,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弹片与所述载 体组之间的压板,所述压板带有中心孔,其直径大于所述载体组的外径;且所 述压板与所述基座连接,将所述下弹片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组中,所述压板底部设置有多个向下延伸的定位 柱,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定位孔。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组中,所述下弹片上设置有定位孔或缺口,与所 述压板底部的定位柱相配合。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组中,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立柱,所述立柱的 顶端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上弹片和上盖上,均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基座的 定位柱与所述上盖的定位孔配合,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组中,所述压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立柱,所述 立柱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上弹片和上盖上,均设置有定位孔;所述 压板上方的定位柱与所述上盖的定位孔配合,将所述基座与所述上盖连接在一 起。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组中,所述立柱设置在基座的四角上,其中两个 对角上设置长立柱,其顶部设置短定位柱;另两个对角上设置短立柱,其顶部 设置长定位柱;在所述上盖底部、与所述长定位柱对应的两个对角上,向下延 伸设置有延长部;所述上盖的定位孔贯穿所述延长部,与所述长定位柱配合。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组中,所述上弹片上、与所述基座的长定位柱对 应的两个对角上,设置有倒角或缺口。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组中,所述立柱设置在压板上方的四角上,其中 两个对角上设置长立柱,其顶部设置短定位柱;另两个对角上设置短立柱,其 顶部设置长定位柱;在所述上盖底部、与所述长定位柱对应的两个对角上,向 下延伸设置有延长部;所述上盖的定位孔贯穿所述延长部,与所述长定位柱配 合。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组中,所述上弹片上、与所述压板的长定位柱对 应的两个对角上,设置有倒角或缺口。实施本技术的镜头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音圈马达中增设了 压板,将其与基座连接,即可将下弹片固定在基座上。与已知技术相比,组装 时可节约大量的工时;且固定可靠,减少了下弹片发生转动、变形等不良的几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镜头组中音圈马达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现有镜头组中音圈马达的基座与下弹片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现有镜头组中音圈马达的基座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的基座与下弹片组装后的俯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镜头组中音圈马达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镜头组中音圈马达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镜头组包括镜头以及驱动所述镜头的音圈马达。图5是 根据本技术的镜头组中音圈马达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5所 示,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音圈马达100依次包括保持固定的基座 101、下弹片102、可相对于基座101滑动的载体组104、套设在载体组104上方的磁轭组105、上弹片106以及上盖107。在基座101的四角上,设置有 多个立柱108a、 108b,立柱108a、 108b的顶端设有定位柱109a、 109b,在上 弹片106和上盖107上,均设置有定位孔110、 111a-b。这些定位柱109a、 10% 与定位孔IIO、 llla-b相配合,将基座101与上盖107连接在一起,共同形成 用于容纳其它组件的容室,并使上弹片106贴合在上盖107上。较佳地,如图所示,为了使基座101与上盖107更牢靠地组装在一起,基 座101的两个对角上,设置的立柱108a要明显短于另两个对角上的立柱108b, 而立柱108a上的定位柱109a则明显长于另两个对角立柱108b上的定位柱 10%。为了保持平衡,每个角上所设置的立柱与定位柱的总长都是相等的。在 上盖107底部、与长定位柱109a相对应的两个对角上,向下延伸设置有延长 部112。上盖107上的定位孔llla贯穿延长部112。而在上弹片106上、与长 定位柱109a相对应的两个对角上,设置了倒角或缺口,以避开上盖107的延 长部112,避免组装时造成干涉。当基座101与上盖107连接时,长定位柱109a 与上盖107的延长部112中的定位孔llla配合,短定位柱109b与上弹片106 上的定位孔110以及上盖上对应的定位孔lllb配合。由于增加了定位柱和对 应定位孔的长度,使连接更加可靠。为了避免对镜头造成干扰,在音圈马达100的所有组件上,均设置有直径 至少大于镜头直径的中心孔。上弹片106、下弹片102的中心孔直径均至少小 于载体组104的外径。载体组104上设有中心孔113,用于固定镜头。在载体 组104上,设有线圈。磁轭组105套设在载体组104上,其中设有磁石,且磁 轭组105卡合在基座101的各立柱108a、 108b之间。为了防止磁轭组105转 动,各立柱108a、 108b的截面设置为三角形。下弹片102包括两部分,各部 分上分别设有接线端子114,分别与电源的正负级相连。且载体组104的线圈 导线与下弹片102连接。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组,包括镜头和驱动所述镜头的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依次包括保持固定的基座、固定在基座中的下弹片、可相对于基座滑动的载体组、套设在载体组上方的磁轭组、上弹片以及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弹片与所述载体组之间的压板,所述压板带有中心孔,其直径大于所述载体组的外径;且所述压板与所述基座连接,将所述下弹片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兆槐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