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绕线的微电机线圈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697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绕线的微电机线圈绕线机,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绕线装置、压扁装置与打圆装置,还包括PLC自动控制系统,绕线装置为自动绕线装置,包括送线机构、绕制机构和切断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绕线机构为采用汽缸和伺服电机驱动的自动绕线机构,排线和绕线设置合理,均通过PLC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避免断线等其他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电机线圈绕线机械,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绕线的微电 机线圈绕线机。
技术介绍
经过近年来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我国己成为世界微电机生产 大国。线圈是微电机生产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现有技术中,线圈的绕制生产 自动化程度比较低,造成生产效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特别是在微电机企业的竞 争日趋激,如何提高线圈的生产效率、降低线圈的生产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 的必要条件;同时,现有的绕线机存在排线机构和绕线机构配合缺陷,造成断 线等问题,增加原材料消耗;同时由于操作者主观参与较多,出错率较高,造 成不合格产品也较多。因此,需要一种自动绕线的微电机线圈绕线机,能够实现自动排线和绕线, 合理配置绕线机构和排线机构,降低产品不合格率,消除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绕线的微电机线圈绕线机,能够实现 自动排线和绕线,合理配置绕线机构和排线机构,降低产品不合格率,消除技 术问题。本技术的自动绕线的微电机线圈绕线机,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 绕线装置、压扁装置与打圆装置,还包括PLC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绕线装置为 自动绕线装置,包括送线机构、绕制机构和切断机构;所述送线机构包括汽缸m、过线轮、排线伺服电机、排线丝杆和线嘴,所述排线丝杆与排线伺服电机轴连接;所述线嘴设置在滑轨I上并与汽缸I 、汽缸n和排线导柱连接,排线导柱与排线丝杆通过螺纹连接;漆包线通过线嘴、 过线轮以及与汽缸m连接的压线机构到达绕制机构;绕制机构包括绕线伺服电机、绕线模、压绕线模和钩针,所述绕线模与绕线伺服电机转动轴连接;所述压绕线模设置在滑轨IV上与缸IV连接,可将漆包线 压在绕线模上;所述钩针设置于绕线模旁并与汽缸V、汽缸VI、汽缸W连接, 钩针还与步进电机转动轴连接;切断机构包括切线头,所述切线头与绕线模位置对应,设置在滑轨vni上并与汽缸WI连接;所述汽缸i至汽缸vin均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PLc自动控制系统相联;所述排线伺服电机、绕线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均与PLC自动控制系统相联。进一步,还包括半成品转运机械手、半成品传送伺服电机、半成品传送同步带和汽缸IX,所述半成品转运机械手横向移动位置与绕线装置、压扁装置与打圆装置相对应,所述半成品传送伺服电机与半成品传送同步带连接,半成品传送同步带与半成品转运机械手相配合,半成品转运机械手与汽缸IX连接;所 述半成品传送伺服电机由PLC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汽缸IX设置有电磁阀,汽缸 IX的电磁阀由PLC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进一步,所述压扁装置为自动压扁装置,包括剪线头机械手和压扁模,所 述剪线头机械手与半成品转运机械手横向位置相对,并与汽缸X连接;压扁模 与半成品转运机械手横向位置相对,并与汽缸XI连接;汽缸X和汽缸XI分别设 置有电磁阀,汽缸X和汽缸XI的电磁阀由PLC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压扁模均设 有独立的智能温度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加热仪表相联;迸一步,还包括压扁与打圆传送机械手,所述压扁与打圆传送机械手分别与汽缸XD、汽缸XIII连接;汽缸xn和XIII分别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由PLC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进一步,所述打圆装置包括打圆中心轴、打圆模、铰引线头机械手、旋转 气缸、胶带托盘、胶带传送汽缸和设置在打圆中心轴周围的线圈进退机械手、 打圆汽缸、剪线头剪刀和滚胶带汽缸,所述压扁模与打圆中心轴纵向位置相对应;所述打圆汽缸为四个均匀分布打圆中心轴周围,四个打圆模设置在四个打 圆汽缸上;线圈进退机械手位置与打圆中心轴对应;胶带传送汽缸设置在胶带 托盘与打圆中心轴之间;滚胶带汽缸位置与打圆中心轴相对应;旋转气缸与铰 引线头机械手连接配合,剪线头剪刀位置与打圆中心轴相对应,打圆汽缸、旋 转气缸、胶带传送汽缸和滚胶带汽缸XIII分别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由PLC自 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打圆模均设有独立的智能温度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加 热仪表相联;进一步,胶带拖盘上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端联接PLC自动控制系统; 进一步,所述基座上设置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漆包线放置箱,放置 箱顶部设置漆包线环形张力器,漆包线绕过环形张力器后送至过线轮;进一步,所述基座底部设置电控箱,全部汽缸的电磁阀均设置在电控箱内; 进一步,所述基座底部设置至少三个万向轮。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绕线装置、压扁装置与打圆装置设置在基座上, 结构紧凑,体积小,绕线机构为采用汽缸和伺服电机驱动的自动绕线机构,排 线和绕线设置合理,.均通过PLC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避免断线等其他问题,提 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打扁和打圆部分均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而自动 完成,实现绕线机全自动工作,排除人的主观参与,减少出错率,并且减少人 工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机器底部设置万向轮,便于绕线机运输从而灵活 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l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自动绕线的微电机线圈绕线机,底部设置四个万向轮47的基座和设 置在基座l上的绕线装置、压扁装置、打圆装置和PLC自动控制系统26,绕线 装置为自动绕线装置,包括送线机构、绕制机构和切断机构;送线机构包括汽缸I112、过线轮3、排线伺服电机4、排线丝杆5和线嘴6, 所述排线丝杆5与排线伺服电机4轴连接;线嘴6设置在滑轨I 8上并与汽缸 17、汽缸II9和排线导柱11连接,排线导柱11与排线丝杆5通过螺纹连接, 线嘴6由汽缸I 7控制可沿滑轨I 8上下移动,由汽缸II9控制可沿滑轨II10横 向移动,由排线丝杆5通过排线导柱11控制可纵向移动;漆包线通过线嘴6、 过线轮3以及与汽缸I112连接的压线机构12到达绕制机构;基座1上设置固定架43,所述固定架43上设置漆包线放置箱44,放置箱 44顶部设置漆包线环形张力器45,漆包线绕过环形张力器45后送至过线轮3;绕制机构包括绕线伺服电机13、绕线模14、压绕线模15和钩针16,所述 绕线模14与绕线伺服电机13转动轴连接,绕线模14由绕线伺服电机13带动 转动实现绕线动作;压绕线模15设置在滑轨IV18上与缸IV17连接,可将漆包线 压在绕线模14上;所述钩针16设置于绕线模14旁并与汽缸V19、汽缸VI20、 汽缸VH21连接,钩针16还与步进电机22转动轴连接,钩针16由汽缸V19控 制可上下移动,由汽缸VI20控制可横向移动,由汽缸VH21控制可纵向移动,由 步进电机22控制带动钩针16完成钩线与铰线动作;;切断机构包括切线头23,切线头23与绕线模14位置对应,设置在滑轨Vffl 25上并与汽缸環24连接,切线头23由汽缸Vffl24控制可沿滑轨WI25移动,并与 绕线模14位置对应,用于自动切断绕制完成的漆包线;还包括半成品转运机械手27、半成品传送伺服电机28、半成品传送同步带 29和汽缸IX30,半成品转运机械手27横向移动位置与绕线装置、压扁装置与 打圆装置相对应,半成品传送伺服电机28与半成品传送同步带29连接,半成 品传送同步带29与半成品转运机械手27相配合,半成品转运机械手27还与汽 缸IX30连接,半成品传送伺服电机28通过半成品传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绕线的微电机线圈绕线机,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绕线装置、压扁装置与打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自动控制系统(26),所述绕线装置为自动绕线装置,包括送线机构、绕制机构和切断机构; 所述送线机构包括汽缸Ⅲ(2)、过线轮(3)、排线伺服电机(4)、排线丝杆(5)和线嘴(6),所述排线丝杆(5)与排线伺服电机(4)轴连接;所述线嘴(6)设置在滑轨Ⅰ(8)上并与汽缸Ⅰ(7)、汽缸Ⅱ(9)和排线导柱(11)连接,排线导柱(11)与排线丝杆(5)通过螺纹连接;漆包线通过线嘴(6)、过线轮(3)以及与汽缸Ⅲ(2)连接的压线机构(12)到达绕制机构; 绕制机构包括绕线伺服电机(13)、绕线模(14)、压绕线模(15)和钩针(16),所述绕线模(14)与绕线伺服电机(13)转动轴连接;所述压绕线模(15)设置在滑轨Ⅳ(18)上与缸Ⅳ(17)连接,可将漆包线压在绕线模(14)上;所述钩针(16)设置于绕线模(14)旁并与汽缸Ⅴ(19)、汽缸Ⅵ(20)、汽缸Ⅶ(21)连接,钩针(16)还与步进电机(22)转动轴连接; 切断机构包括切线头(23),所述切线头(23)与绕线模(14)位置对应,设置在滑轨Ⅷ(25)上并与汽缸Ⅷ(24)连接; 所述汽缸Ⅰ至汽缸Ⅷ均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PLC自动控制系统(26)相联;所述排线伺服电机(4)、绕线伺服电机(13)和步进电机(22)均与PLC自动控制系统(26)相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碎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灵龙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