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352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每个浸出槽单独装入待浸银精矿,再对每个槽内精矿体积和矿浆浓度进行测量,计算出所装精矿的质量后,通过加入银精矿标准溶液和化学分析得出该精矿中的银金品位,计算出所含银金金属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每个浸出槽单独装入待浸银精矿,对每个槽内精矿体积和矿浆浓度进行测量,计算出所装精矿的质量,加入银精矿标准溶液和化学分析得出该精矿中的银金品位,计算出所含银金金属量,计算出每槽精矿所需要的氰化钠的总量,一次性投加所需的氰化钠,氰根峰值高,大幅缩短浸出时间,使浸出过程中易发生逆向反应的目标矿物浸出率明显提高。明显提高。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氰化浸出
,具体为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氰化浸出工艺中氰化钠添加一般为均匀、连续投加,溶液中氰根的浓度起伏不大,对于部分在浸出过程中发生可逆反应的矿物,易在某个浓度达到反应平衡,使目标矿物反应停滞,甚至逆向,导致浸出技术指标恶化,经济效益低下。
[000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每个浸出槽单独装入待浸银精矿;S2、再对每个槽内精矿体积和矿浆浓度进行测量,计算出所装精矿的质量,同时对每个装满银精矿槽的温度和PH值进行把控;S3、计算出所装精矿的质量后,通过加入银精矿标准溶液和化学分析得出该精矿中的银金品位,计算出所含银金金属量;S4、计算出银金金属量后,再计算出每槽精矿所需要的氰化钠的总量;S5、每个槽内装满的金矿通过焙烧、酸浸处理,在焙烧温度达标后,再进行一次性投加所需的氰化钠。
[000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3中,该精矿中的银金品位在3000~6000g/t之间。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2中,每个装满银精矿槽的温度把控范围为20~30℃,PH值把控范围为12~13。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5中,在每槽精矿一次性投加所需氰化钠后,往每一浸出槽鼓入空气4m3/min。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2中,精矿体积是通过装矿的浸出槽来测量,矿浆浓度限定的浓度范围是40~45%。
[0010]进一步优选的,每槽精矿一次性投加所需氰化钠后,再对每槽取一次氰渣样,化验银品位,再计算浸出率达94%以上,浸出过程即可结束。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3中,银精矿标准溶液的配制为50ug/ml银标准溶液,移取5.O0mL银标准溶液1g/mL于100mL容量倒入浸出槽中,加入2mL盐酸和10%的硫脲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5中,银精矿焙烧时间为30min,焙烧后酸浸,酸浸时间1.5h,温度达标后,再进行一次性投加所需的氰化钠。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每个浸出槽单独装入待浸银精矿,对每个槽内精矿体积和矿浆浓度进行测量,计算出所装精矿的质量,加入银精矿标准溶液和化学分析得出该精矿中的银金品位,计算出所含银金金属量,计算出每槽精矿所需要的氰化钠的总量,一次性投加所需的氰化钠,氰根峰值高,大幅缩短浸出时间,使浸出过程中易发生逆向反应的目标矿物浸出率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每个浸出槽单独装入待浸银精矿;S2、再对每个槽内精矿体积和矿浆浓度进行测量,计算出所装精矿的质量,同时对每个装满银精矿槽的温度和PH值进行把控;S3、计算出所装精矿的质量后,通过加入银精矿标准溶液和化学分析得出该精矿中的银金品位,计算出所含银金金属量;S4、计算出银金金属量后,再计算出每槽精矿所需要的氰化钠的总量;S5、每个槽内装满的金矿通过焙烧、酸浸处理,在焙烧温度达标后,再进行一次性投加所需的氰化钠。
[001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S3中,得出该精矿中的银金品位在3400g/t。
[001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S2中,每个装满银精矿槽的温度把控范围为25℃,PH值把控范围为12.6。
[001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S5中,在每槽精矿一次性投加所需氰化钠后,往每一浸出槽鼓入空气4m3/min。
[002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S2中,精矿体积是通过装矿的浸出槽来测量,矿浆浓度限定的浓度范围是42%,精矿中银金属量通过精矿重量*精矿中银品位=精矿中银金属量计算得出,需要添加的氰化钠总量通过银金属量*氰化钠单耗=需要添加的氰化钠总量计算得出。
[002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每槽精矿一次性投加所需氰化钠后,再对每槽取一次氰渣样,化验银品位,再计算浸出率达94%以上,浸出过程即可结束,取出氰渣样后,准备好的样品2000g调成25%的矿浆,用石灰乳调整矿浆pH到9.3,然后将矿浆分成4L/份的两份,均按照氰化钠用量7000g/t的加入7g氰化钠和80g的活性炭,其中一份是集中添加氰化钠7g,另一份是分次添加氰化钠,起初先加入5.6g,浸出4h后﹐再加入1.4g,两份均进行滚瓶的浸出和吸附28h后,分别对尾渣和尾液进行分析,计算浸出率和浸回收率。
[002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S3中,银精矿标准溶液的配制为50ug/ml银标准溶液,移取5.O0mL银标准溶液1g/mL于100mL容量倒入浸出槽中,加入2mL盐酸和10%的硫脲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002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S5中,银精矿焙烧时间为30min,焙烧后酸浸,酸浸时间1.5h,温度达标后,再进行一次性投加所需的氰化钠,银精矿焙烧时间为30min,焙烧后酸浸,酸浸时间1.5h,温度达标后,再进行一次性投加所需的氰化钠,银精矿在高温焙烧时,主要形成AgO易与精矿中的形成硅酸银化合物,阻碍了银的浸出,因此避免或减少形成硅酸银化合物,就可以进一步提高银浸出率,因此减少焙烧温度或减少焙烧时间,都可以减少硅酸银化合物的形成,通过氧化焙烧产出含银达
±
1.0%的富银焙砂,采用盐酸氧化酸浸预处理该富银焙砂以分离锌、铜等,同时使银转化为氯化银,再用亚硫酸钠碱性络合浸出转化渣回收银,盐酸氧化酸浸过程中银的分散情况,该过程中银的浸出率平均为2.7%,富银焙砂经盐酸氧化酸浸后亚硫酸钠络合浸银,银的浸出率达94%以上,银浸出率较高,表明银可以与硫代硫酸根离子络合充分,同时也说明银的浸出不仅受扩散速率影响,同时也受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继续延长浸出时间,银浸出率有所波动但变化较小,浸出效率高,节能环保。
[0024]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每个浸出槽单独装入待浸银精矿;S2、再对每个槽内精矿体积和矿浆浓度进行测量,计算出所装精矿的质量,同时对每个装满银精矿槽的温度和PH值进行把控;S3、计算出所装精矿的质量后,通过加入银精矿标准溶液和化学分析得出该精矿中的银金品位,计算出所含银金金属量;S4、计算出银金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每个浸出槽单独装入待浸银精矿;S2、再对每个槽内精矿体积和矿浆浓度进行测量,计算出所装精矿的质量,同时对每个装满银精矿槽的温度和PH值进行把控;S3、计算出所装精矿的质量后,通过加入银精矿标准溶液和化学分析得出该精矿中的银金品位,计算出所含银金金属量;S4、计算出银金金属量后,再计算出每槽精矿所需要的氰化钠的总量;S5、每个槽内装满的金矿通过焙烧、酸浸处理,在焙烧温度达标后,再进行一次性投加所需的氰化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化学分析得出该精矿中的银精矿银品位在3000~6000g/t之间,根据矿浆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本槽银精矿所含银金金属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每个装满银精矿槽的温度把控范围为20~30℃,PH值把控范围为12~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氰化浸出中运用的加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芳梁绍慧李小平龚双庆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鑫荣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