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硒纳米颗粒及其抗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470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硒纳米颗粒,其通过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取辣木秸秆与水制备固液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与亚硒酸钠混合反应、离心取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重悬于去离子水中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生物硒纳米颗粒在抗白喉杆菌或单增李斯特菌方面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现有技术中辣木合成具有抗菌功能的纳米硒尚存在技术空白的缺陷,且产品具有抑菌活性高、生产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条件温和、周期短、安全高效、产品保存方式简单、稳定性高、技术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绿色环保等优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前景。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硒纳米颗粒及其抗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纳米抗菌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硒纳米颗粒及其抗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白喉棒状杆菌是一种感染人类呼吸道并引起皮肤白喉的细菌性病原体。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喉咙痛,接着是虚弱、吞咽疼痛和头痛。它通过飞沫、分泌物或直接接触传播。一般用青霉素和红霉素治疗白喉梭菌感染。然而,国内外近年来各种分离的白喉梭菌被鉴定为多药耐药病原体。这给抗生素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单增李斯特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另一种致病菌,其致死率最高。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可导致头痛、颈僵、意识混乱、平衡丧失、惊厥、孕妇流产甚至死亡。目前世界各地仍不断有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报道。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常用于治疗这种细菌的侵袭。同样,单增李斯特菌的耐药性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0003]近年来报道了多种具有抗菌能力的纳米材料,这些材料可能是抗生素的替代品,硒纳米颗粒(SeNPs)是在抗菌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的纳米材料之一。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文献报道Se(IV)可还原为Se(0),进而形成SeNPs。生物硒纳米颗粒(Bio

SeNPs)通常由植物、细菌、真菌和酵母合成,与微生物的Bio

SeNPs相比,植物产生的Bio

SeNPs可能在生物医学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功能。如今,已经有多种植物被用于合成生物硒纳米颗粒(Bio

SeNPs),然而,辣木合成生物硒颗粒的研究还没有报道。辣木是一种原产于印度的药用植物。它在抗氧化、抗菌、抗癌、抗糖尿病和抗炎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辣木也已经被用于合成多种抗菌纳米材料。然而,这些纳米颗粒对白喉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尚未得到评价。此外,基于食用硒和可食用辣木制备的Bio

SeNPs,安全性和实用性更强,更有应用前景。为了评价辣木合成Bio

SeNPs的抑菌能力,本专利以辣木提取物为原料合成了Bio

SeNPs,并提供了其对白喉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抗菌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辣木合成具有抗菌功能的纳米硒尚存在技术空白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抗菌效果好,实用性强,绿色环保的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硒纳米颗粒。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硒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0006]1)取辣木秸秆与水按照1g:10mL的比例混合,240℃搅拌5~10min,得固液混合物;
[0007]2)将步骤1)得到的固液混合物用8层纱布过滤,粗提液进行2~3次抽滤,收集滤液;
[0008]3)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与亚硒酸钠按照50mL:0.1~0.3g的比例混合,30~60℃搅拌反应1~4h;
[0009]4)将步骤3)反应结束后的样品12000rpm室温离心5min,取沉淀;
[0010]5)将步骤4)得到的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最终重悬于去离子水中,获得所述生物硒纳米颗粒(Biological Selenium Nanoparticles,Bio

SeNPs)。
[0011]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对收集到的所述滤液还需置于2~6℃,保存16~48h。
[0012]优选地,上述生物硒纳米颗粒是通过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0013]1)取辣木秸秆与水按照1g:10mL的比例混合,240℃搅拌5min,得固液混合物;
[0014]2)将步骤1)得到的固液混合物用8层纱布过滤,粗提液进行2次抽滤,收集滤液,置于4℃,保存24h;
[0015]3)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与亚硒酸钠按照50mL:0.3g的比例混合,50℃搅拌反应4h;
[0016]4)将步骤3)反应结束后的样品12000rpm室温离心5min,取沉淀;
[0017]5)将步骤4)得到的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最终重悬于去离子水中,获得所述生物硒纳米颗粒(Biological Selenium Nanoparticles,Bio

SeNPs)。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生物硒纳米颗粒的抗菌应用。
[0019]优选地,所述菌为白喉杆菌和\或单增李斯特菌。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生产原料来源低廉,主要由辣木秸秆组成,为农作物副产品,植物提取物的获取安全高效,由水浸提有效成分,时间较短,反应条件温和,保存方式简单,稳定性较高,合成过程简单,应用范围较广,抑菌活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A为实施例三合成的生物硒纳米颗粒实物图;
[0022]图1B为实施例三合成的生物硒纳米颗粒光谱扫描图;
[0023]图2为实施例三合成的生物硒纳米颗粒透射电镜、元素Mapping检测图;
[0024]图3A为实施例三合成的生物硒纳米颗粒扫描电镜图;
[0025]图3B为实施例三合成的生物硒纳米颗粒傅立叶红外光谱图;
[0026]图3C为实施例三合成的生物硒纳米颗粒X射线光电子谱图;
[0027]图3D为实施例三合成的生物硒纳米颗粒X射线光电子Se(0)元素谱图;
[0028]图4为实施例三合成的生物硒纳米颗粒的抗菌效果图;
[0029]图5为实施例六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专利技术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1]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32]实施例一生物硒纳米颗粒的合成
[0033]1)取100g辣木秸秆(茎秆、叶)与1000mL水混合,使用2100W电磁炉加热到240℃,搅拌10min;
[0034]2)固液混合物使用8层纱布过滤,粗提液使用水循环式真空泵进行3次抽滤,最终收集600mL滤液,并将滤液分装在250mL锥形瓶中(100mL/瓶),置于6℃,保存16h;
[0035]3)在100mL的玻璃烧杯中,取滤液50mL与0.3g亚硒酸钠混合,在水浴加热6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4h;
[0036]4)反应结束后,将样品分装于2mL离心管中,在12000rpm条件下,室温离心5min,弃上清,取沉淀;
[0037]5)将沉淀用2mL去离子水洗涤,重复洗涤2次,最终重悬于10mL去离子水,获得生物硒纳米颗粒(Biological Selenium Nanoparticles,Bio

SeNPs)。
[0038]实施例二生物硒纳米颗粒的合成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硒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1)取辣木秸秆与水按照1g:10mL的比例混合,240℃搅拌5~10min,得固液混合物;2)将步骤1)得到的固液混合物用8层纱布过滤,粗提液进行2~3次抽滤,收集滤液;3)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与亚硒酸钠按照50mL:0.1~0.3g的比例混合,30~60℃搅拌反应1~4h;4)将步骤3)反应结束后的样品12000rpm室温离心5min,取沉淀;5)将步骤4)得到的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最终重悬于去离子水中,获得所述生物硒纳米颗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硒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对收集到的所述滤液还需置于2~6℃,保存16~48h。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险涂俊铭敖波严镇钧杜向阳谭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