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伟中专利>正文

马达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40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马达外壳,包含有:一壳身,呈管状,其外表面形成多数散热鳍片,该壳身的侧壁设有复数个脚座;一后盖及一前盖,盖设于该壳身的后、前端;一前置盘,其外缘直径大于该壳身的直径,可拆卸地贴置于该前盖,该前置盘的端面抵接于该肩面,并通过至少一连接件迫紧于该前盖,其中,该连接件是提供将该前置盘迫紧于该前盖的迫紧力;该前置盘具有复数个设置孔,可供立式设置时连接于外界之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马达有关,特别是一种立式卧式两用的马达外壳
技术介绍
现有的马达,目前市场主流有欧日系的IEC规格,以及美系的NAMA规格两种,而依其设置的方式的不同而分为立式及卧式两种立式马达以其前盖周围预设的复数个设置孔配合螺栓等物件来安装于一平面物体上,而立式马达的前盖通常具有大于马达本身壳身直径的部位,可用来设置该等设置孔,以使该等设置孔相对位于该壳身周缘的外侧,在直立设置时能更为稳固的固定于物体上;卧式马达则于马达的壳身设置脚座,以横置的方式通过由脚座安装于一平面物体上,其前盖则仅用来套接于马达本身的壳身,因此并未有额外的结构设计,卧式马达的前盖一般会与后盖相同,其体积较立式马达的前盖为小。由上述可知,同一规格的马达即有立式及卧式两种,因此在备料时,同一种规格必须备料两份,其库存的压力极大,而为一极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在欧洲已有立卧两用的设计,其具有一较大外径的立式前盖,而脚座为可拆卸的设计,在立式使用时,即可拆下脚座,而直接使用前盖来固定,在卧式使用时,则直接透过该等脚座来设置,此种设计在卧式设置时,该较大外径的前盖会产生外观上的问题,通常欲使用卧式马达的使用者会直接购买卧式马达而不会购买此种立卧两用式的马达,因此销售者仍然需要准备两种规格的马达。此外,合并立卧式的功能会导致马达设置上困难,在立卧合并设计时,前盖的周缘是大于壳身,所以,在卧式设置时,马达前盖会抵于被设置的物体表面而无法设置,或形成不易设置的障碍,因此,必需变更设计,使脚座高于前盖与壳身的差距才能设置,此反而会导致不符合IEC的标准规格,而成为非标准规格的马达。因此,目前尚未有合适的立卧式两用马达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马达外壳,其除了可供立式卧式两用,更可减轻制造者库存的压力。本技术的次一目的乃在提供一种马达外壳,其解决了现有立卧两用马达在设置时所可能发生的设置障碍,以及外观上的问题。为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马达外壳,包含有一壳身,呈管状,其外表面形成多数散热鳍片,该壳身的侧壁设有复数个脚座,用以供卧式设置时连接于外界之用;一后盖,盖设于该壳身之后端,中央具有一轴孔;一前盖,盖设于该壳身的前端,中央具有一轴孔;其特征在于该前盖的端面向外凸伸一凸台,且该前盖于该凸台周围形成一肩面,其中,该凸台的口径小于该壳身的管径;更包含有一前置盘,其外缘直径大于该壳身的直径,可拆卸地套置于该凸台,且该前置盘的内环面与该凸台的周壁相接,该前置盘的端面抵接于该肩面,并通过至少一连接件迫紧于该前盖,其中,该连接件是提供将该前置盘迫紧于该前盖的迫紧力;该前置盘具有复数个设置孔,可供立式设置时连接于外界之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动作图,显示立式设置的状态;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动作图,显示卧式设置的状态;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以及图10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构造及特点所在,兹举以下四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马达外壳10,主要由一壳身11、一后盖21、一前盖31、以及一前置盘41所组成,其中该壳身11,呈管状,外表面形成多数散热鳍片12,该壳身11的侧壁设有复数个脚座14,用以供卧式设置时连接于外界之用,该壳身11内部可供设置转子、定子(图中未示),其中,由于转子、定子的结构是为现有,且非本案的申请重点,容不赘述;该后盖21,盖设于该壳身11的后端,中央具有一轴孔22;该前盖31,盖设于该壳身11的前端,中央具有一轴孔32;该后盖21及该前盖31的轴孔22、32是用以在组装时,供转子的轴杆(图中未示)置入;本技术的特点在于该壳身11表面的散热鳍片12间形成与该壳身11长轴平行的复数个柱条16,各该柱条16的前端具有一螺孔17;该前盖31的端面向外凸伸一凸台34,且该前盖31于凸台34周围形成一肩面35,其中,该凸台34的口径小于该壳身11的管径;该前置盘41,其外缘直径大于该壳身11的直径,可拆卸地套置于该凸台34,该前置盘41的内环面与该凸台34的周壁相接,且端面抵接于该肩面35,该前置盘41具有复数个连接孔42对应于各该柱条16的螺孔17,并通过复数个连接件44(本实施例中是为螺栓)穿经各连接孔42而螺接于各该柱条16的螺孔17,通过将该前置盘41向该前盖31迫紧,其中,该等连接件44是提供将该前置盘41迫紧于该前盖31的迫紧力;该前置盘41具有复数个设置孔46,可供立式设置时连接于外界之用。如图3所示,当欲将本技术10以立式方式设置,则是利用该前置盘41上的设置孔46配合螺栓等栓件固定于一平面物体上;如图1及图4所示,当欲将本技术10以卧式方式设置,则先将该等连接件44卸除,使该前置盘41自该前盖31上卸下,再利用该壳身11上的脚座14配合螺栓等栓件固定于一被设置物体上;由于本技术是先将该前置盘41卸除后才以卧式设置,因此可避免前置盘41抵于被设置的物体。请再参阅图5,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马达外壳5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前置盘51与该凸台53间是通过由二连接件54、55相螺接,该二连接件54、55于本实施例中,分别是设于该前置盘51的内环面的螺纹,以及设于该凸台53的周壁的相对螺纹,该前置盘51是以该二连接件54、55相螺接的方式套置迫紧于该凸台53;通过此,该前置盘51同样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该前盖56。本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方式概同于前揭实施例,容不赘述。请再参阅图6,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马达外壳6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前盖61的周缘形成复数个凸耳62,该等凸耳62是有一面与该肩面64齐平,且该等凸耳62对应于各该柱条67的螺孔671,该前置盘65的端面除了抵接于该肩面64,亦抵接于该等凸耳62;而各该凸耳62具有一穿孔63,该前置盘65上具有复数个连接孔66对应于各该穿孔63,该等连接件68是为螺栓,穿过各该连接孔66及各该穿孔63后,再螺接于各该螺孔671,以将该前置盘65迫紧于该前盖61。本第三实施例的使用方式概同于第一实施例。容不赘述。请再参阅图7至图8,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马达外壳7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前盖75的端面呈平面状;该前置盘77贴置于该前盖的端面亦呈平面状。本第四实施例的使用方式概同于第一实施例,容不赘述。请再参阅图9至图10,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马达外壳8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前盖85的外端面向内凹设一凹槽86,该前置盘87则对应形成一凸出部88,该凸出部88的形状对应于该凹槽86,于该前置盘87贴置于该前盖85时,该凸出部88嵌入于该凹槽86;此外,该等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外壳,包含有:一壳身,呈管状,其外表面形成多数散热鳍片,该壳身的侧壁设有复数个脚座,用以供卧式设置时连接于外界之用;一后盖,盖设于该壳身的后端,中央具有一轴孔;一前盖,盖设于该壳身的前端,中央具有一轴孔; 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前置盘,其外缘直径大于该壳身的直径,可拆卸地贴置于该前盖,并通过至少一连接件迫紧于该前盖,其中,该连接件是提供将该前置盘迫紧于该前盖的迫紧力;该前置盘具有复数个设置孔,可供立式设置时连接于外界之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中
申请(专利权)人:苏伟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