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折叠结构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81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折叠结构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包括气凝胶复合隔热芯材和封装层,气凝胶复合隔热芯材包括至少一个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每个所述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为折叠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单片折叠的方式可以为折叠方式I和/或折叠方式II;通过折叠方式I和/或折叠方式II有效的组合,可以使用标准厚度的气凝胶毡制备出不同厚度规格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产品,有利于气凝胶毡的标准化生产和降本推广。并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折叠方式制备的隔热芯材可避免采用直接叠层方式制备的隔热子芯材在封装时的层间错位问题。装时的层间错位问题。装时的层间错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折叠结构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隔热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折叠结构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符合国家大力倡导的绿色低碳环保要求,其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应用范围越来越大。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因此作为动力来源广泛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但当锂离子电池受到撞击、针刺或电池内部短路等,均会导致热量急剧增加,从而引起热失控,最终引发火灾或爆炸。且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会将热量迅速传递到相邻的电芯,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模组甚至整个电池包的热失控。
[0003]针对这一风险,目前电芯模组常采用气凝胶隔热垫作为电芯之间的隔热材料,以延缓热失控时热量的传递。气凝胶隔热垫传统制备方式是直接使用相应厚度的气凝胶毡,通过压力压至所需厚度进行制备,此方式需针对不同厚度的隔热垫开发相应厚度的气凝胶毡芯材,限制了气凝胶毡生产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不利于气凝胶毡生产的降本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描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折叠结构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折叠结构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包括气凝胶复合隔热芯材和封装层,所述气凝胶复合隔热芯材包括至少一个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每个所述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为折叠结构。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先折叠成折叠结构,再用封装层将完成折叠的气凝胶复合隔热芯材封装;对于先折叠再封装的封装层使用的是封装膜材;或封装层先对每个所述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进行单面或双面封装,然后再对每个封装后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进行折叠成折叠结构,先封装再折叠的封装层使用的是封装膜、有机或无机封装涂层中的至少一种,折叠后即可直接使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叠结构采用折叠方式I折叠而成,所述折叠方式I为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的端部I向内或向外至少折叠一次形成折叠子结构I,所述的折叠子结构I具有至少一层折叠层I;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的端部II向内或向外至少折叠一次形成折叠子结构II,所述的折叠子结构II具有至少一层折叠层II;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的剩余部分构成折叠基层,且折叠子结构I和折叠子结构II位于折叠基层的同侧或异侧;且折叠层I的宽度与折叠层II的宽度之和等于折叠基层的宽度。折叠基层可以是在折叠子结构I和折叠子结构II的中间,也可以在上方或下方;根据具体折叠方向而定。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折叠层I的宽度与折叠层II的宽度相同。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折叠子结构I具有至少两层折叠层I;所述折叠子结构II具有至少一层折叠层II。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叠结构为折叠方式I和折叠方式II组合折叠而成,折叠方式I获得的折叠子结构按折叠方式II折叠;所述折叠方式II为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沿端面中心线至少对折一次;且折叠方式II的折叠次数不少于折叠方式I的折叠次数。两种不同折叠方式组合获得折叠结构,能够制备出不同厚度规格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产品,有利于气凝胶毡的标准化生产和降本推广。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折叠结构采用折叠方式II折叠而成,所述折叠方式II为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沿端面中心线至少对折一次。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叠方式II为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沿端面中心线至少对折两次,相邻两次对折对应的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对折一次后获得的芯材再沿中心线进行对折,可以多次对折,得到不同厚度的折叠结构。并且当相邻两次对折的中心线平行时,相邻两次对折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当相邻两次对折的中心线垂直时,相邻两次对折的方向垂直。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的厚度为0.01

10mm。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采用气凝胶毡/膜或浸有气凝胶材料的毛毡垫。
[0015]所述气凝胶毡为PI气凝胶毡、聚丙烯腈气凝胶毡等有机气凝胶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气凝胶膜为有机气凝胶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所述气凝胶材料为单组分气凝胶或多组分气凝胶;单组分气凝胶包括SiO2气凝胶、Al2O3气凝胶、TiO2气凝胶、碳气凝胶、聚氨酯气凝胶、石墨烯气凝胶等有机和无机气凝胶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多组分气凝胶包括但不限于SiO2/Al2O3复合气凝胶、SiO2/Al2O3/TiO2复合气凝胶。
[0017]所述毛毡垫包括预氧丝纤维毡,玻璃纤维毡,陶瓷纤维毡、氧化铝纤维毡、氧化锆纤维毡、高硅氧纤维毡、芳纶纤维毡、莫来石纤维毡、玄武岩纤维毡、碳纤维毡、氨纶纤维毡、涤纶纤维毡、尼龙纤维毡、PET纤维毡、无纺布、纤维纸、泡棉等有机和无机纤维毡材料或具有开孔结构的发泡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本专利技术采用至少具有一片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并且每一片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都是采用单片折叠方式将厚度为0.01~10mm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进行加工,并通过封装层的加持制备出具备隔热性能优越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
[0019]而单片折叠的方式可以为折叠方式I和/或折叠方式II;通过折叠方式I和/或折叠方式II有效的组合,可以使用标准厚度的气凝胶毡制备出不同厚度规格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产品,有利于气凝胶毡的标准化生产和降本推广。并且采用本专利技术折叠方式制备的隔热芯材可避免采用直接叠层方式制备的隔热子芯材在封装时的层间错位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采用折叠方式I进行同向单次折叠后形成折叠层I、折叠层II和折叠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采用折叠方式II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依次采用折叠方式I和折叠方式II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结构封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采用折叠方式I进行同向单次和多次折叠后形成折叠层I、折叠层II和折叠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采用折叠方式II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图6结构封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采用折叠方式I进行异向单次折叠后形成折叠层I、折叠层II和折叠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图8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采用折叠方式II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折叠结构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包括气凝胶复合隔热芯材和封装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复合隔热芯材包括至少一个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1),每个所述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为折叠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叠结构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先折叠成折叠结构,再用封装层将完成折叠的气凝胶复合隔热芯材封装;或封装层先对每个所述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进行封装,然后再对每个封装后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进行折叠成折叠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折叠结构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结构采用折叠方式I折叠而成,所述折叠方式I为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的端部I向内或向外至少折叠一次形成折叠子结构I,所述的折叠子结构I具有至少一层折叠层IA;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的端部II向内或向外至少折叠一次形成折叠子结构II,所述的折叠子结构II具有至少一层折叠层IB;气凝胶复合隔热子芯材的剩余部分构成折叠基层C,且折叠子结构I和折叠子结构II位于折叠基层C的同侧或异侧;且折叠层IA的宽度与折叠层IB的宽度之和等于折叠基层C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折叠结构的气凝胶复合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折叠层IA的宽度与折叠层IB的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刘佩佩罗肖宁常稳张祖琼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