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有效地消灭电弧的电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087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磁接触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包括电弧消灭部。电弧消灭部构成为包围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接触的位置。由此,在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可以朝格栅延伸,而不会在电磁接触器的内部空间任意流动。并且,包括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弧箱体部。在电弧箱体部贯通形成有电弧排出口。在通过格栅的同时被消灭的电弧可以经由电弧排出口排出到电磁接触器的外部。由此,可以快速且有效地消灭和排出电弧。其结果,电磁接触器的构成要素不会因所产生的电弧而损坏。素不会因所产生的电弧而损坏。素不会因所产生的电弧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消灭电弧的电磁接触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接触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能够有效地消灭和排出因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分离而产生的电弧的结构的电磁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磁接触器(Magnetic contact,MC)是一种用于通过电控制信号开闭电路的机构。电磁接触器一般用于远程控制电动机等电气装置。
[0003]电磁接触器包括线圈、可动芯以及固定芯。若电流施加到电磁接触器,则固定芯通过线圈生成的磁场而被磁化(magnetize)。被磁化的固定芯向可动芯施加磁吸引力,从而可动芯朝固定芯移动。
[0004]由此,连接于可动芯的横杆(crossbar)和连接于横杆的可动触头朝固定触头移动。若可动触头与固定触头接触,则电流可以施加到与固定触头可通电地连接的外部的电气装置。
[0005]由此,在电动机等电气装置中,即便电源不被直接控制,也可以通过电磁接触器来允许或断开电源的施加。即,电磁接触器可以起到用于控制电动机等电气装置的开关(switch)的功能。
[0006]另一方面,若施加到电磁接触器的电流被解除,则固定芯的磁化被解除。由此,可动芯通过弹簧等复位构件朝远离固定芯的方向移动。其结果,可动触头也以与固定触头分离的方式移动,因而电动的电气装置的电源的施加被断开。
[0007]然而,在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分离的瞬间,因通电的电流而产生电弧(arc)。电弧可以被定义为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的流动。因此,在电弧残留于电磁接触器的内部的情况下,电磁接触器的构成要素可能因电弧而损坏。
[0008]此外,随着发电设备的容量等电磁接触器所具备的条件趋于高规格化,电磁接触器所需要的规格也在不断提高。
[0009]尤其,将与电磁接触器相关的技术要求调整为“Type2 Coordination”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用于满足上述条件的各种条件包括快速消灭和排出所产生的电弧。
[0010]因此,介绍了用于消灭或排出在电磁接触器中产生的电弧的各种技术。
[0011]韩国技术专利文献第20

2009

0003845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容易地结合复数个格栅的电磁接触器的电弧消灭装置。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电弧消灭装置,其利用形成有夹入槽的支撑构件来使复数个格栅一体化,具有能够容易地结合的结构。
[0012]然而,这种类型的电弧消灭装置能够容易地设置格栅,但是存在没有考虑将产生的电弧朝格栅引导的方案的限制。
[0013]韩国授权专利文献第10

1818565号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能够提高电弧的消灭能力的结构的电磁接触器的消弧室。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电磁接触器的消弧室,其使用将利用在熄弧线圈中形成的磁场产生的电弧引向格栅的消弧角,具有能够引导电弧的移动的结构。
[0014]然而,这种结构的电磁接触器的消弧室存在需要单独的大型消弧角的限制。即,考虑到电磁接触器一般形成为小型电磁接触器,必须占用过多的空间以设置消弧角。
[0015]此外,所述结构的电磁接触器的消弧室只有在格栅以特定形状配置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即,存在仅在格栅以扇状配置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所述消弧角的限制。
[0016]进一步地,上述现有文献存在没有提出用于快速消灭或排出电弧以满足上述的“Type2 Coordination”的方案的限制。
[0017]韩国技术专利文献第20

2009

0003845号(2009.04.27.)
[0018]韩国授权专利文献第10

1818565号(2018.01.15.)

技术实现思路

[001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2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的电磁接触器。
[0021]首先,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有效地消灭在内部产生的电弧的结构的电磁接触器。
[002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防止所产生的电弧在内部的任意空间中流动的结构的电磁接触器。
[0023]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将产生的电弧引导为朝向格栅的结构的电磁接触器。
[0024]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有效地排出通过格栅的电弧的结构的电磁接触器。
[002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各式各样地形成产生的电弧的排出路径的结构的电磁接触器。
[0026]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防止外部的异物流入的结构的电磁接触器。
[0027]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提高运转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结构的电磁接触器。
[0028]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2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其包括:线圈,与外部可通电地连接;固定芯,与所述线圈相邻配置,通过所述线圈所形成的磁场被磁化(magnetize);可动芯,构成为与所述固定芯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通过所述固定芯被磁化而形成的磁吸引力朝所述固定芯移动;横杆,连接于所述可动芯,包括可动触头;固定触头,与所述可动触头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以及复数个壁体部,构成为包围所述固定触头。
[0030]另外,所述电磁接触器的所述横杆沿一方向延伸形成,复数个所述壁体部可以包括第一壁体部,所述第一壁体部沿所述一方向与所述固定触头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
[0031]另外,所述电磁接触器的所述第一壁体部可以朝所述可动触头延伸规定长度。
[0032]另外,所述电磁接触器的所述第一壁体部可以包括沿所述一方向贯通形成的电弧通孔部。
[0033]另外,所述电磁接触器的所述电弧通孔部由复数个形成,复数个所述电弧通孔部可以彼此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
[0034]另外,所述电磁接触器的所述电弧通孔部可以以与所述一方向形成规定的角度的方式延伸形成。
[0035]另外,所述电磁接触器的所述第一壁体部可以朝所述可动触头延伸规定长度,所述电弧通孔部的朝所述可动触头的一侧可以贯通形成。
[0036]另外,所述电磁接触器的复数个所述壁体部包括第二壁体部,所述第二壁体部与所述固定触头相邻配置且与所述一方向形成规定的角度,所述第二壁体部可以朝所述可动触头延伸规定距离。
[0037]另外,所述电磁接触器的复数个所述壁体部包括第三壁体部,所述第三壁体部构成为与所述固定触头相邻配置且与所述一方向形成规定的角度,隔着所述固定触头与所述第二壁体部相对,所述第三壁体部可以朝所述可动触头延伸规定长度。
[0038]另外,所述电磁接触器可以包括:格栅(grid),与所述可动触头相邻配置,所述格栅的一侧朝所述固定触头延伸形成;以及电弧箱体部,在所述电弧箱体部的内部形成有空间以容纳所述格栅,所述电弧箱体部包括电弧排出口,所述电弧排出口与所述格栅的另一侧相邻配置,贯通形成而连通所述电弧箱体部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磁接触器,其中,包括:线圈,与外部可通电地连接;固定芯,与所述线圈相邻配置,利用所述线圈所形成的磁场被磁化;可动芯,构成为与所述固定芯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借助所述固定芯被磁化而形成的磁吸引力朝所述固定芯移动;横杆,连接于所述可动芯,包括可动触头;固定触头,与所述可动触头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以及复数个壁体部,构成为包围所述固定触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所述横杆沿一方向延伸形成,复数个所述壁体部包括第一壁体部,所述第一壁体部与所述固定触头沿所述一方向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所述第一壁体部朝所述可动触头延伸规定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所述第一壁体部包括沿所述一方向贯通形成的电弧通孔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所述电弧通孔部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所述电弧通孔部彼此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所述电弧通孔部以与所述一方向形成规定的角度的方式延伸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所述第一壁体部朝所述可动触头延伸规定长度,所述电弧通孔部的朝所述可动触头的一侧贯通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复数个所述壁体部包括第二壁体部,所述第二壁体部与所述固定触头相邻配置且与所述一方向形成规定的角度,所述第二壁体部朝所述可动触头延伸规定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复数个所述壁体部包括第三壁体部,所述第三壁体部构成为与所述固定触头相邻配置且与所述一方向形成规定的角度,隔着所述固定触头与所述第二壁体部相对,所述第三壁体部朝所述可动触头延伸规定长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包括:格栅,与所述可动触头相邻配置,所述格栅的一侧朝所述固定触头延伸形成;以及电弧箱体部,在所述电弧箱体部的内部形成有空间以容纳所述格栅,所述电弧箱体部包括电弧排出口,所述电弧排出口与所述格栅的另一侧相邻配置,贯通形成而连通所述电弧箱体部的所述空间和外部。11.一种电磁接触器,其中,包括:电弧箱体部,在其内部形成有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经勋尹德龙金民奭
申请(专利权)人:LS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