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80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述光纤适配器,包括为光纤连接器提供插入通道的适配器本体,所述的适配器本体的插入通道的入口处均设置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内径自插入通道外向内由大到小变化,所述光纤连接器,其与前述的光纤适配器配套使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头,相邻两个连接头贴合设置,光纤适配器本体上的插入通道内壁和光纤连接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光纤适配器的插入通道的入口出设置过渡段,在适配器本体的内表面通过倒角工艺处理,形成“喇叭口”结构,光纤连接器在插入时,可以避免发生碰撞,光纤适配器中间壁去除,可以缩小连接器整体的体积,并通过导向装置实现自动导向定位。定位。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器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纤适配器、与之匹配的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业务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高密度布局已成为一种趋势,光纤适配器为数据中心常用的光学元器件,其承担着光路转接和光学信号传输的重要作用。
[0003]光纤适配器主要用于实现相同或不同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对接,以实现光路畅通。由于其介入光链路对系统造成的损耗较小,广泛适用于电信通讯系统、有线网络电视、局域网、光域网、FTTH光纤入户、视频传输及测试仪器中。
[0004]现有的光纤适配器(又称为光纤连接器),譬如LC转接器、SC转接器,其接口多是如图1和图2中结构:
[0005]如图1中均包括光纤适配器提供插入通道的适配器本体1,插入通道101的入口端通常设置有用于引导插头进入的传统适配器上键103,而且该键103通常与适配器本体1的端面平齐,如图2中在光纤连接器2插入到插入通道时,需要先将光纤连接器2外侧上的键与适配器本体1上对应的键槽对准后,然后将光纤连接器2插入适配器本体1的插入通道中。
[0006]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难题:
[0007]1、光纤连接器与适配器本体对插时需先将键与键槽的孔位对准,才能插入。
[0008]2、适配器本体的插入通道的端面为平面直角结构,由于光纤连接器与适配器本体内表面间隙较小,插入时光纤连接器容易撞上适配器本体的端面,碰坏连接器或适配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目的是为解决适配器本体与光纤连接器配合需要对准孔的问题,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本技术的还为了缩小连接器体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器组件。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
[0012]一种光纤适配器,包括为光纤连接器提供插入通道的适配器本体,所述的适配器本体的插入通道的入口处均设置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内径自插入通道外向内由大到小变化,其变化可以采用均匀变化,也可以采用不均匀变化,只要便于插入不损坏与之匹配的光纤连接器均可,过渡段内径的最大尺寸大于光纤连接器的外径尺寸,过渡段内径的最小尺寸不小于光纤连接器的外径尺寸,为了保证光纤连接器插入的稳定性一般采用过渡段内径的最小尺寸等于光纤连接器的外径尺寸。
[0013]本技术的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适配器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插入通道,同一端的插入通道的入口通过中间壁相互隔开,且每个插入通道的入口处均设
置有过渡段,采用这种结构时与之匹配的光纤连接器结构不变,依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而且通常有一侧有多个连接头,连接头之间设置有与中间壁匹配的中间壁缝。
[0014]本技术的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适配器本体上开设有且仅有一个插入通道,插入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过渡段,采用这种结构时与之匹配的光纤连接器结构可以不变,依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采用仅有一个连接头的光纤连接器,或者采用不同于现有技术中设置有中间壁缝的多个贴合的连接头的光纤连接器。
[0015]本技术的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前述方案中的过渡段采用口径逐步减小的平面或弧面过渡。
[0016]本技术的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前述方案中的过渡段采用通过倒角工艺处理加工出的倒角结构,可以采用倒圆角或倒斜角。
[0017]本技术的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前述方案中的插入通道内壁上沿其插入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导向键。
[0018]本技术的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前述方案中的导向键靠近插入通道的入口端的端面与过渡段的间距大于等于0mm。
[0019]本技术的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前述方案中的导向键靠近过渡段的一端加工有过渡端,该过渡端的外径自插入通道外向内方向由小变大。
[0020]本技术的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前述方案中的过渡端采用通过倒角工艺处理加工出的倒角结构,可以采用倒圆角或倒斜角。
[0021]本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纤连接器,其与前述的一种光纤适配器配套使用,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头,相邻两个连接头贴合设置,每个连接头上自其插入端向后延伸加工有导向键槽,所述导向键槽与导向键相互配合实现连接头的导向插入。
[0022]本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光纤适配器和光纤连接器,光纤适配器包括一个为光纤连接器提供插入通道的光纤适配器本体,所述的光纤适配器本体上的插入通道内壁和光纤连接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的导向结构引导光纤连接器插入光纤适配器本体上的插入通道中。
[0023]本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导向结构采用相互配合的导向键和导向键槽,导向键和导向键槽中的一个部件设置在光纤连接器上,另一个部件设置在光纤适配器本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技术通过在光纤适配器的插入通道的入口出设置过渡段,在适配器本体的内表面通过倒角工艺处理,形成“喇叭口”结构,光纤连接器在插入时,可以避免发生碰撞,同时无须耗费时间去对准校对,使用方便快捷,而且避免了因为按照发生碰撞而破坏光纤适配器的情况出现。
[0025]同时将光纤适配器中间壁去除,与之匹配的光纤连接器的多个连接头可以贴合设计,因此与之对应的插入通道的内径可以缩小,从而使得整个连接器的整体体积缩小,不仅可以节约材质,同时可以降低安装空间,其产品市场适用性更强。
[0026]改变了传统的光纤连接器与光纤适配器的定位方式,通过在插入通道内壁和光纤连接器外壁上设置相互配合的键和键槽,并且把键缩短使其往插入通道内部移动,并在键的端部设置过渡端,可以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入光纤适配器时,相互配合的键和键槽自动划
入,降低人工对准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传统两个插入通道的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传统光纤适配器和与之匹配的光纤连接器的插入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中仅设置过渡段的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中设置过渡段和键配合的光纤连接器组件。
[0031]图5为本技术中图4适配器本体中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中两个插入通道且设置过渡段的光纤适配器以及与其配合的光纤连接器组件。
[0033]图示标记:1、适配器本体;101、插入通道;102、中间壁;103、传统适配器上键;104、过渡段;105、导向键;1051、过渡端;2、光纤连接器;201、连接头;202、中间壁缝;203、导向键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适配器,包括为光纤连接器提供插入通道的适配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配器本体(1)的插入通道(101)的入口处设置有过渡段(104),所述过渡段(104)的内径自插入通道外向内由大到小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配器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插入通道(101),同一端的插入通道(101)的入口通过中间壁(102)相互隔开,且每个插入通道(101)的入口处均设置有过渡段(1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配器本体(1)上开设有且仅有一个插入通道(101),插入通道(101)的入口处设置有过渡段(1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段(104)采用口径逐步减小的平面或弧面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段(104)采用倒角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入通道(101)内壁上沿其插入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导向键(10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键(105)靠近插入通道的入口端的端面与过渡段(104)的间距大于等于0m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键(105)靠近过渡段的一端加工有过渡端(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楠徐骏闫永杰董伟强王猛武学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