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挡块、扭槽整形装置和导杆,所述扭槽整形装置包括可相对底座滑动的推板及凸设于所述推板表面的凸棱,所述凸棱倾斜地设置于推板上,所述推板相对底座滑动时,所述凸棱接近或远离挡块;所述导杆倾斜地设置于底座上,并且其在推板上的投影与所述凸棱平行或重合。采用上述结构后,利用导杆先将零散的叠片串起,然后和导杆一起放在垫块上,最终由凸棱定位进行叠压,在实验或小批量生产阶段可以不必使用到冲压磨具,当设计方案改变时可以迅速调整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大大减少研发和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子装配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转子扭槽叠装工具。技术背景随着控制类电机对转矩脉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上很多类电机的转子 叠片都要求采用扭槽,相对于直槽电机来说,扭槽工艺复杂,若是进行级进才莫 具开发,其成本太高,而且开发周期、寿命、制作设备都有严格要求,对于很 多电机厂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一种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挡块、扭槽整形装置 和导杆,所述扭槽整形装置包括可相对底座滑动的推板及凸设于所述推板表面 的凸棱,所述凸棱倾斜地设置于推板上,所述推板相对底座滑动时,所述凸棱接近或远离挡块;所述导杆倾斜地设置于底座上,并且其在推板上的投影与所 述凸棱平行或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利用导杆先将零散的叠片串起, 然后和导杆一起放在垫块上,最终由凸棱定位进行叠压,在实验或小批量生产 阶段可以不必使用到冲压磨具,当设计方案改变时可以迅速调整转子扭槽叠装 工具,大大减少研发和生产成本。同时,先用导杆将零散叠片串起,然后直接 插到垫块上定位,对于以前的叠压工装来说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纵剖视示意图。图4是利用图1所示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制成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 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该转子 扭槽叠装工具主要包括底座1、挡块2、垫块3、导杆4及扭槽整形装置5,所 述挡块2、垫块3及扭槽整形装置5皆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导杆4则安装在 垫块3上。以下针对该转子扭槽叠装工具的各部件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底座1为大致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上设有两条相互间隔且平行的凹 槽12,所述凹槽12自底座1靠近右端的位置处向底座1的左端延伸。此外, 于底座上凹槽12左侧开设有一让位孔14,以供转子的转轴让位(详见后述)。所述挡块2位于底座1上靠近左端的位置处,其包括一大致呈"V"形的 本体,该本体具有位于中间的中间板22和自该中间板22的相对两侧向外倾斜 延伸而出的二侧板24,所述中间板22及二侧板24共同形成一开口 26,且开口 26朝向凹槽12,待叠装的工件可收容于开口 26内,位于开口 26内的不同直径 的圆可与该二侧板24相切。所述挡块2进一步包括自二侧板24的底端垂直向 外延伸而出的固定板28,螺钉等固定件可穿设于该固定板28上,而将挡块2 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垫块3大致呈圆柱形,其通过螺^"等固定件安装在底座1上,并且位 于挡块2和凹槽12之间,垫块3的外圆周面与挡块2的二侧板24相切。于垫块3上对应底座1的让位孔14的位置处亦设有一让位孔32,以供转子的转轴 让位,该让位孔32沿垫块3的轴向贯穿垫块3,其直径大小与底座1上的让位 孔14相同。垫块3上还设有一导杆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和一让位槽34,其 中,该导杆定位孔位于垫块3上邻近垫块3的圆周面处,并且邻近挡块2,该 让位槽34是自垫块3的圆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并且邻近凹槽12。该导杆定 位孔倾斜于垫块3的垂直轴线,其倾斜的角度与转子扭槽(斜槽)与转子轴线 倾斜的角度相同。导杆4可插入导杆定位孔内,以初步调节转子扭槽的角度。所述导杆4为细长的杆状结构,其直径不大于垫块3上导杆定位孔的直径, 以便于将导杆4插入垫块3的导杆定位孔内,初步调节转子扭槽的角度。之后, 通过垫块3上让位槽34的定位作用,即可方^i也利用4丑槽整形装置5对转子上 的扭槽整形。以下针对该扭槽整形装置5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所述扭槽整形装置5包括推板52、连杆54、扳手56及凸棱58。其中,该 凸棱58凸设于推板52表面,并且倾斜地设置于推板52上,而推板52进一步 通过连杆54与4反手56连接。所述推板52大致呈矩形,其底部的两端分别向下凸出一定位块522,这两 个定位块522的外形尺寸与底座1上的凹槽12相匹配,4吏得这两个定位块522 可以插入并定位于凹槽12内,并可以在凹槽12内沿着凹槽12的延伸方向滑动, 从而令推板52接近或远离挡块2。当然,底座1上凹槽12的数量并不限于两 个,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凹槽12,以供推板52配合;此外,还可在推板52下方 设置凹槽,相应地,在底座1上设置可收容于该凹槽内的凸块,同样可实现推 板52与底座1的滑动配合。在推板52上还设有一凸台526,该凸台526位于推板52与挡块2相背的 侧面上。所述扳手56具有位于中间的连接段562及分别位于连接段562两端的 台阶段564和操作段566;扳手56通过连接段562枢转连接于底座1上,从而 可在平行于底座1的平面内转动;该操作段566自连接段562的一端弯折延伸 而出,以便于操作者使用扳手56。所述连杆54为一大致呈长方体的板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与推板52的凸台526及扳手56的台阶段564枢转连接。如上所述,在扭槽整形装置5中的扳手56的连接段562转动地安装在底座 1上,而连杆562的两端又分別与推板52和扳手56枢转连接。如此一来,当 使用者驱动操作段566,令连接段562以连接段562上的枢接位置为转轴在平 行于底座1的平面内转动时,连接段562的转动将带动连杆54摆动,而连杆 54的摆动将迫使推板52沿着底座1上的凹槽12滑动。换言之,该扭槽整形装 置5可将操作段566的转动转换成推板52的直线往复运动。上述推板52的直线运动存在两个极限位置,即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 置。当推板52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推板52与垫块3和挡块2之间的距离最 大,即推板52处于靠近底座1右端的位置,此时,便于将转子的叠片堆叠在垫 块3上。当推板52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推板52与垫块3和挡块2之间的距 离最小,即推板52处于靠近底座1左端的位置,甚至与垫块3相切,此时,可 利用固定在推板52上的凸棱'58对转子叠片进行对齐、扭槽。在本实施例中,在推板52面对挡块2的表面上设有一斜槽524,该斜槽524 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与导杆定位孔与垫块3的垂直轴向倾斜的角度相同。换 言之,导杆定位孔的倾斜角度与推板52上斜槽524的斜度与转子扭槽的投影斜 度相同。该斜槽524自推板52的顶部中心部位斜向下延伸至推板52底部的区 域,且斜槽524的底端与垫块3上的让位槽34对应。于上述斜槽524内安装有 一楔块,所述楔块大致呈长条状,其一侧端嵌设置于推板52上的斜槽524内, 其另 一侧端则突伸于推板52表面而形成上述凸棱58,该突伸于推板52的侧端 的横截面大致呈三角形,用于调整转子扭槽的角度。当推板52处于上述第二位 置时,楔块的一侧端刚好卡入垫块3上的让位槽34内,从而可以使转子的叠片 完全对齐并形成扭槽。以上所述为本技术一实施中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的基本结构,以下对 该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叠装转子并形成扭槽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图4所示为利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还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扭槽整形装置和导杆,所述扭槽整形装置包括可相对底座滑动的推板及凸设于所述推板表面的凸棱,所述凸棱倾斜地设置于推板上,所述推板相对底座滑动时,所述凸棱接近或远离挡块;所述导杆倾斜地设置于底座上,并且其在推板上的投影与所述凸棱平行或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