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178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利用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检测数据确定待切割混油位于界面检测系统所处里程位置时的第一混油段长度,并绘制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将第一混油段长度与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作为初始状态条件,预测该混油段到达接收站场后的第二混油段长度和第二混油浓度变化曲线;根据混油切割浓度以及第二混油浓度变化曲线确定与所需切割浓度对应的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进行混油切割。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密度差异小的混油段提供经济高效实用的切割方法,将混油切割节点由浓度表示转化为时间点表示,解决了非实时检测设备检测时间差的影响,具有较好现场操作可执行性。较好现场操作可执行性。较好现场操作可执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油管道输送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几乎全部成品油管道采用顺序输送方式进行油品运输,不同批次、型号的相邻前/后行油品在顺序输送过程中,在对流和扩散传递的影响下,势必会产生混油。油品接收站场需检测出混油界面,并对该段混油进行切割,将油品接收到前/后行油品纯油罐及混油罐。当前对混油界面进行检测的方法多为利用相邻油品密度差,采用密度计进行实时在线检测,但是这种方法适用于密度差异较大混油段,难以检测密度相近油品,例如92汽油/汽油调和组分油以及95汽油或航空煤油/柴油。对于密度差异较小的混油界面,虽然现有技术中有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对混油界面进行检测,但并没有描述利用该方法检测混油界面后如何指导混油切割,缺乏实际操作可行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及装置。
[0004]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用于密度差小于预设阈值的成品油混油切割,包括:
[0006]确定位于接收站场上游的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里程位置;
[0007]利用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检测数据确定待切割混油位于界面检测系统所处里程位置时的第一混油段长度,并绘制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的横坐标为混油浓度百分比,纵坐标为待切割混油通过所述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时间;
[0008]将所述第一混油段长度与所述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作为初始状态条件,预测该混油段经历从所述里程位置到接收站场的发展变化后得到的第二混油段长度和第二混油浓度变化曲线;
[0009]根据需要的混油切割浓度以及所述第二混油浓度变化曲线,确定与所需切割浓度对应的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
[0010]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进行混油切割。
[0011]进一步地,所述确定位于接收站场上游的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里程位置,具体包括:
[0012]根据管道历史运行数据,确定最大混油长度;
[0013]根据最大混油长度对应的实测流量,将最大混油长度转化为以时间表示的最大混油过站时间;
[0014]根据所述最大混油过站时间和取样频率确定最大取样个数;
[0015]根据预设的设计流量、所述最大取样个数、管道截面积和检测设备的检测时间,确定混油界面检测系统距离接收站场的距离;
[0016]根据所述距离确定位于接收站场上游的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里程位置。
[0017]进一步地,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进行混油切割,具体包括:
[0018]将混油头切割时间之前的油品输入至第一油罐,将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之间的油品输入至混油罐,将混油尾切割时间之后油品输入至第二油罐。
[0019]进一步地,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进行混油切割,具体包括:
[0020]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混油尾切割时间以及接收站流量计检测的实际油品流量均值,确定切割入混油罐的混油量。
[0021]第二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成品油混油切割装置,用于密度差小于预设阈值的成品油混油切割,包括:
[0022]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位于接收站场上游的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里程位置;
[0023]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检测数据确定待切割混油位于界面检测系统所处里程位置时的第一混油段长度,并绘制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的横坐标为混油浓度百分比,纵坐标为待切割混油通过所述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时间;
[0024]预测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混油段长度与所述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作为初始状态条件,预测该混油段经历从所述里程位置到接收站场的发展变化后得到的第二混油段长度和第二混油浓度变化曲线;
[0025]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需要的混油切割浓度以及所述第二混油浓度变化曲线,确定与所需切割浓度对应的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
[0026]混油切割模块,用于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进行混油切割。
[00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0028]根据管道历史运行数据,确定最大混油长度;
[0029]根据最大混油长度对应的实测流量,将最大混油长度转化为以时间表示的最大混油过站时间;
[0030]根据所述最大混油过站时间和取样频率确定最大取样个数;
[0031]根据预设的设计流量、所述最大取样个数、管道截面积和检测设备的检测时间,确定混油界面检测系统距离接收站场的距离;
[0032]根据所述距离确定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里程位置。
[0033]进一步地,所述混油切割模块,具体用于:
[0034]将混油头切割时间之前的油品输入至第一油罐,将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之间的油品输入至混油罐,将混油尾切割时间之后油品输入至第二油罐。
[0035]进一步地,所述混油切割模块,具体用于:
[0036]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混油尾切割时间以及接收站流量计检测的实际油品流量均值,确定切割入混油罐的混油量。
[003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
[0038]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
[003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及装置,用于密度差小于预设阈值的成品油混油切割,首先确定位于接收站场上游的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里程位置,然后利用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检测数据确定待切割混油位于界面检测系统所处里程位置时的第一混油段长度,并绘制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的横坐标为混油浓度百分比,纵坐标为待切割混油通过所述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时间,接着将所述第一混油段长度与所述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作为初始状态条件,预测该混油段经历从所述里程位置到接收站场的发展变化后得到的第二混油段长度和第二混油浓度变化曲线,然后根据需要的混油切割浓度以及所述第二混油浓度变化曲线,确定与所需切割浓度对应的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最后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进行混油切割。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密度差较小的混油在进行混油界面检测时,无法采用密度计进行实时在线检测,而通常都是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或其他方法进行检测,由于这些检测方法无法实时得到处理结果,造成检测时间差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密度差较小的混油界面检测时,需要在接收站场的上游位置进行提前检测,然而提前检测存在非实时以及非接收站场所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密度差小于预设阈值的成品油混油切割,包括:确定位于接收站场上游的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里程位置;利用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检测数据确定待切割混油位于界面检测系统所处里程位置时的第一混油段长度,并绘制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的横坐标为混油浓度百分比,纵坐标为待切割混油通过所述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时间;将所述第一混油段长度与所述第一混油浓度变化曲线作为初始状态条件,预测该混油段经历从所述里程位置到接收站场的发展变化后得到的第二混油段长度和第二混油浓度变化曲线;根据需要的混油切割浓度以及所述第二混油浓度变化曲线,确定与所需切割浓度对应的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进行混油切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位于接收站场上游的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里程位置,具体包括:根据管道历史运行数据,确定最大混油长度;根据最大混油长度对应的实测流量,将最大混油长度转化为以时间表示的最大混油过站时间;根据所述最大混油过站时间和取样频率确定最大取样个数;根据预设的设计流量、所述最大取样个数、管道截面积和检测设备的检测时间,确定混油界面检测系统距离接收站场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确定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里程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进行混油切割,具体包括:将混油头切割时间之前的油品输入至第一油罐,将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之间的油品输入至混油罐,将混油尾切割时间之后油品输入至第二油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和混油尾切割时间进行混油切割,具体包括:根据混油头切割时间、混油尾切割时间以及接收站流量计检测的实际油品流量均值,确定切割入混油罐的混油量。5.一种成品油混油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密度差小于预设阈值的成品油混油切割,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位于接收站场上游的混油界面检测系统的里程位置;第二确定模块,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王晓霖王佩弦李世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