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垃圾收集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66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垃圾收集站,包括外保护箱壳,所述外保护箱壳内壁前部的左侧开设有探测口,所述外保护箱壳内壁前部的右侧开设有投料口,所述外保护箱壳内壁右侧的上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外保护箱壳内壁右侧通过进风口固定连接有通电侧风箱,所述外保护箱壳外表面背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组装轴,所述外保护箱壳外表面背部的右侧通过组装轴转动连接有后箱盖。该装置能够在倾倒垃圾的过程中自动将大型垃圾与小型轻量垃圾分离开来,小型轻量垃圾进入副收集箱中,大型垃圾进入主垃圾箱中,进而简化了垃圾分类的工序,并且分类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率高。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垃圾收集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垃圾收集站。

技术介绍

[0002]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0003]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区中出现了无人式的垃圾收集站,这些垃圾收集站将不同的垃圾箱集合管理,使用者可以根据垃圾种类,在不同的垃圾分类口中倾倒垃圾,进而完成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回收工作,但是生活中倾倒的垃圾往往是混杂在一起的混合垃圾,这就给垃圾的分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垃圾收集站,解决了倾倒混合垃圾后,给垃圾的分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垃圾收集站,包括外保护箱壳,所述外保护箱壳内壁前部的左侧开设有探测口,所述外保护箱壳内壁前部的右侧开设有投料口,所述外保护箱壳内壁右侧的上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外保护箱壳内壁右侧通过进风口固定连接有通电侧风箱,所述外保护箱壳外表面背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组装轴,所述外保护箱壳外表面背部的右侧通过组装轴转动连接有后箱盖。
[0006]优选的,所述外保护箱壳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外表面的右侧的上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滑块,所述感应装置外表面的右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外表面的背部活动连接有主收集箱,所述主收集箱外表面的左侧滑动连接有副收集箱。
[0007]优选的,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升降机,所述感应升降机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人脸感应器,所述感应升降机外表面的右侧均匀开设有竖直滑槽,所述感应升降机外表面的右侧通过竖直滑槽均匀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带,使用者在对该装置倒垃圾前,使用者将脸部对准人脸感应器,此时感应升降机在人脸感应器的作用下断电,升降杆停止对受力推杆提供支撑力,所以弧形引导板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外保护箱壳的内壁竖直下滑,升降杆也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滑槽下滑,当升降杆下滑至竖直滑槽最低位置时,缓冲弹簧带受到压力被挤压缓冲,此时弧形引导板块运动至最低位置,投料口被打开,因为在开启投料口的过程中,弧形引导板块自由落体,所以吹气装置有可能因为受到的冲击力过大而损坏,所以设置缓冲弹簧带与弹簧垫圈进行缓
冲,当集气板受到压力后,通气插杆会先插入集气板的内部,弹簧垫圈被压缩,进而减小鼓风箱受到的冲击力。
[0008]优选的,所述吹气装置包括鼓风箱,所述鼓风箱内腔的上部均匀设置有通气插杆,所述通气插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垫圈,所述通气插杆外表面的上部滑动连接有集气板,所述集气板内腔的上部均匀设置有外接插杆,使用者将垃圾倒入投料口,垃圾沿着弧形引导板块的上表面下滑至主收集箱的内部,在垃圾进入主收集箱的过程中,弧形引导板块下表面的插口与外接插杆的顶端相接,鼓风箱开始工作,通过通气插杆与外接插杆对弧形引导板块的贯穿气口进行通气。为了防止鼓风箱通出的气体冲击力不均,使用集气板对正下方鼓风箱吹出的气体进行集气工作,随后通过集气板内壁上部的外接插杆将风力均匀分散,通过均匀分布的网口,垃圾在下滑的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上的风力保持稳定,防止出现垃圾卡在弧形引导板块上表面,垃圾粘连在弧形引导板块上表面的情况,造成垃圾滞留。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滑块包括弧形引导板块,所述弧形引导板块的内腔均匀开设有贯穿气口,所述弧形引导板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接装置,所述弧形引导板块外表面的左侧均匀设置有受力推杆,所述弧形引导板块外表面的背部均匀设置有插接齿块,该装置能够在倾倒垃圾的过程中自动将大型垃圾与小型轻量垃圾分离开来,小型轻量垃圾进入副收集箱中,大型垃圾进入主垃圾箱中,进而简化了垃圾分类的工序,并且分类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0010]优选的,所述感应升降机的下表面与外保护箱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人脸感应器的外表面通过探测口延伸至外保护箱壳的外部,所述升降杆的数量为三根,所述受力推杆的数量为三根,所述升降杆的外表面通过竖直滑槽与感应升降机外表面的右侧滑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带的顶端与受力推杆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推杆的外表面通过通过竖直滑槽与感应升降机外表面的右侧滑动连接,通电侧风箱通电工作时,将垃圾向外保护箱壳内壁的左侧吹风,在这个过程中,较轻的生活垃圾碎屑被吹向左侧的副收集箱内部,较重较大的垃圾通电侧风箱很难吹动,进而直接进入主收集箱的内部,所以主收集箱的体积大于副收集箱的体积,以便容纳更多的大型垃圾,进而完成大型垃圾与小型垃圾的分类工作。
[0011]优选的,所述鼓风箱的下表面与外保护箱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集气板内壁的下部开设有插口,所述通气插杆的顶端通过插口延伸至集气板的内部,所述通气插杆外表面的上部通过插口与集气板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所述弹簧垫圈的顶端与集气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垫圈的底端与鼓风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接插杆外表面的上部通过贯穿气口与弧形引导板块外表面的下部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弧形引导板块外表面的正面通过投料口与外保护箱壳内壁的前部滑动连接,所述插接齿块外表面的下部与主收集箱上表面靠近弧形引导板块的一侧活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主收集箱包括主垃圾箱,所述主垃圾箱上表面靠近弧形引导板块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切槽口,所述主垃圾箱内腔靠近弧形引导板块的一侧通过切槽口均匀开设有圆形贯穿口,所述主垃圾箱通过圆形贯穿口均匀设置有压力杆,所述压力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电连接杆,所述外保护箱壳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导电头,在弧形引导板块下滑到最低位置时,插接齿块的下表面插入主垃圾箱上表面的切槽口中,随后弧形引导板
块通过插接齿块下压压力杆,压力杆将导电连接杆向下推动,导电连接杆下滑到最低点位置后,导电连接杆的左端与感应装置的外部导电口相接,导电连接杆的右端与固定导电头的左端相接,此时通电侧风箱通电开始工作。
[0014]优选的,所述主垃圾箱的下表面与外保护箱壳内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插接齿块的下表面与压力杆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导电连接杆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通过滑槽与主垃圾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电连接杆下表面的中部通过复位弹簧与主垃圾箱的内腔固定连接,在垃圾倾倒完毕后,使用者再次将脸部对准人脸感应器,此时感应升降机在人脸感应器的作用下通电,升降杆在感应升降机的升力作用下沿着竖直滑槽将受力推杆向上推动,此时插接齿块脱离主垃圾箱上表面的切槽口,导电连接杆失去压力作用后在下方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升,通电侧风箱及时断电,该装置的通电侧风箱随着投料口的打开自动开始工作,在垃圾倾倒完毕后,投料口会关闭,此时通电侧风箱随着投料口的关闭自动断电,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垃圾收集站,包括外保护箱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箱壳(1)内壁前部的左侧开设有探测口,所述外保护箱壳(1)内壁前部的右侧开设有投料口,所述外保护箱壳(1)内壁右侧的上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外保护箱壳(1)内壁右侧通过进风口固定连接有通电侧风箱(4),所述外保护箱壳(1)外表面背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组装轴,所述外保护箱壳(1)外表面背部的右侧通过组装轴转动连接有后箱盖(5);所述外保护箱壳(1)包括感应装置(2),所述感应装置(2)外表面的右侧的上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滑块(3),所述感应装置(2)外表面的右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吹气装置(6),所述吹气装置(6)外表面的背部活动连接有主收集箱(7),所述主收集箱(7)外表面的左侧滑动连接有副收集箱(11);所述感应装置(2)包括感应升降机(21),所述感应升降机(21)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人脸感应器(22),所述感应升降机(21)外表面的右侧均匀开设有竖直滑槽,所述感应升降机(21)外表面的右侧通过竖直滑槽均匀设置有升降杆(23),所述升降杆(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带(24);所述吹气装置(6)包括鼓风箱(61),所述鼓风箱(61)内腔的上部均匀设置有通气插杆(62),所述通气插杆(62)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垫圈(63),所述通气插杆(62)外表面的上部滑动连接有集气板(64),所述集气板(64)内腔的上部均匀设置有外接插杆(65);所述活动滑块(3)包括弧形引导板块(31),所述弧形引导板块(31)的内腔均匀开设有贯穿气口(33),所述弧形引导板块(3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接装置(8),所述弧形引导板块(31)外表面的左侧均匀设置有受力推杆(32),所述弧形引导板块(31)外表面的背部均匀设置有插接齿块(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垃圾收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升降机(21)的下表面与外保护箱壳(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人脸感应器(22)的外表面通过探测口延伸至外保护箱壳(1)的外部,所述升降杆(23)的数量为三根,所述受力推杆(32)的数量为三根,所述升降杆(23)的外表面通过竖直滑槽与感应升降机(21)外表面的右侧滑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带(24)的顶端与受力推杆(32)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推杆(32)的外表面通过通过竖直滑槽与感应升降机(21)外表面的右侧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垃圾收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箱(61)的下表面与外保护箱壳(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集气板(64)内壁的下部开设有插口,所述通气插杆(62)的顶端通过插口延伸至集气板(64)的内部,所述通气插杆(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七子新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