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增宁专利>正文

电动轮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1542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动轮壳装置,包括永磁直流电机、减速器、离合器、外轮壳,减速器为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中轴(1)断开分为左右两端,离电机轴心线下移一段距离,并分别固定在电机前盖(24)与电机后盖(23)上,与电机轴齿轮(36)形成偏心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更合理,性能更可靠,装配调整更容易等优点。(*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驱动
,具体地说是电动轮壳装置。现有的电动轮壳装置(中国专利号94247640.9)虽将直流电机、减速器、离合器及轮壳设计为一体,但由于上述部件依赖于一根中轴连接为一体,造成下列结构性弱点1、电机前盖处于悬浮状态;2、电机前盖与电机轴之间的轴承增加了电机轴转动阻力;3、电机装配调整较难。这些弱点降低了该电动轮壳的可靠性,增加了制造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合理、造价低廉,更易于推广使用的电动轮壳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永磁直流电机、减速器、离合器、外轮壳,减速器为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小齿轮轴(13)的一端轴承(22)支承在电机前盖(24)上,另一端支承于悬支梁的轴承座(11)上,轴承座(11)的支承部位绕过大齿轮(20)、输出轴齿轮(10),被螺栓固定在电机前盖(24)上,其特征在于中轴(1)断开分为左右两端,离电机轴心线下移一段距离,并分别固定在电机前盖(24)与电机后盖(23)上,与电机轴齿轮(36)形成偏心状态。此结构中动力系统与减速系统、工作系统既浑然一体,又不产生不利影响而干涉,因而使电动轮壳装置结构更合理,性能更可靠,装配调整更容易,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取去左盖15、右盖19及轮圈16后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中,1-中轴,2-挡圈,3-轴承,4-内圈,5-盖,6-钢球,7-承铁,8-外圈,9-螺栓,10-输出轴齿轮,11-轴承座,12-轴承,13-小齿轮,14-轴承,15-左盖,16-轮圈,17-螺栓,18-螺栓,19-右盖,20-大齿轮,21-螺栓,22-轴承,23-电机后盖,24-电机前盖,25-电枢片,26-轭板,27-磁钢,28-轴承,29-炭刷部分,30-电枢片托盘,31-轴承,32-导线,33-轴承,34-轴承,35-挡圈,36-电机齿轮轴,37-轴承座螺栓,38-飞轮。如图所示,本技术由四部分组成。1、电机部分。电机前盖24通过螺栓21与电机后盖23连接为一体。轭板26用金属胶粘接在电机前盖24上,用于导通磁回路,10块磁钢27均匀粘接在电机后盖23上,二者共同组成电机的磁通回路。电枢片25粘接固定在电枢片托盘30上。电枢片托盘30与电机轴齿轮36配合为一体,通过轴承31、33分别固定在电机前盖24和电机后盖23上,形成了电机的转动部份。炭刷部份29固定在电机后盖23上,其中正负极导线32通过中轴右端上的L型通孔被引出。2、减速器。电机轴齿轮36啮合于大齿轮20,大齿轮20用金属胶粘接固定于小齿轮轴13上,小齿轮轴13通过轴承14、22、轴承座11、电机前盖24其空间位置被固定。悬支梁形状的轴承座11其支承部位绕过大齿轮20用螺栓37固定于电机前盖24上。与小齿轮轴啮合的输出轴齿轮10由左挡圈2与轴承3固定于中轴1左端上而不影响其旋转。3、离合器。离合器由内圈4、外圈8、盖5、钢球6、承铁7组成,采用现市场上常用的自行车飞轮替代,通过螺纹固定在输出轴齿轮10的左端。4、外轮壳。外轮壳由左盖15、右盖19、轮圈16经螺栓17、18联接而成。左盖15中孔与离合器外圈8联接。右盖19中孔轴承34、右挡圈35配合固定。这样,外轮壳轴向上被定位,但可随离合器与轴承34做旋转运动。其工作原理是直流电经导线32、炭刷部份29传导到电枢片25,在磁钢27与轭铁26组成的磁通回路中产生一个旋转力而使电枢片托盘30转动起来。这时,与电枢片托盘30连接的电机轴齿轮36带动大齿轮20转动;因大齿轮系固定在小齿轮轴13上,小齿轴亦随之转动,并同时拨动输出轴齿轮10转动。电机转速约为3000-4000转/分,经两级齿轮减速后,降至电动轮壳工作所需转速。由于离合器紧固在输出轴齿轮10左端,当输出轴齿轮10向进入图中方向传动时,离合器内圈4顶住承铁7使外圈亦向图中方向转动,进而带动外轮壳向图中方向转动,实现了轮壳电驱动。当电机不工作时,外轮壳可随离合器外圈8向图中方向转动,此时,由于承铁7与离合器个圈滑动,不会使离合器内圈4随之转动,各齿轮也不转动,这时就能进行人力驱动或无动力滑动。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轮壳装置,包括永磁直流电机、减速器、离合器、外轮壳,减速器为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小齿轮轴(13)的一端轴承(22)支承在电机前盖(24)上,另一端支承于悬支梁的轴承座(11)上,轴承座(11)的支承部位绕过大齿轮(20)、输出轴齿轮(10),被螺栓固定在电机前盖(24)上,其特征在于中轴(1)断开分为左右两端,离电机轴心线下移一段距离,并分别固定在电机前盖(24)与电机后盖(23)上,与电机轴齿轮(36)形成偏心状态。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电动轮壳装置,包括永磁直流电机、减速器、离合器、外轮壳,减速器为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中轴(1)断开分为左右两端,离电机轴心线下移一段距离,并分别固定在电机前盖(24)与电机后盖(23)上,与电机轴齿轮(36)形成偏心状态。本技术具有结构更合理,性能更可靠,装配调整更容易等优点。文档编号H02K7/116GK2252439SQ9522569公开日1997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2日专利技术者廖增宁, 王少全, 李可, 栗爱军 申请人:廖增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轮壳装置,包括永磁直流电机、减速器、离合器、外轮壳,减速器为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小齿轮轴(13)的一端轴承(22)支承在电机前盖(24)上,另一端支承于悬支梁的轴承座(11)上,轴承座(11)的支承部位绕过大齿轮(20)、输出轴齿轮(10),被螺栓固定在电机前盖(24)上,其特征在于中轴(1)断开分为左右两端,离电机轴心线下移一段距离,并分别固定在电机前盖(24)与电机后盖(23)上,与电机轴齿轮(36)形成偏心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增宁王少全李可栗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廖增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