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加热座椅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151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加热座椅及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柔性传感器,包括上基底层、下基底层和粘贴在上基底层和下基底层之间的封装层,上基底层上设置有柔性加热材料区和压力敏感材料区,下基底上印刷有分别用来与柔性加热材料区和压力敏感材料区接触后导电的图案电极层;图案电极层包括与柔性加热材料区对应的加热电极和与压力敏感材料区对应的压力电极,压力电极为多点阵列式分布。座椅的座位海绵垫上设置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柔性传感器将柔性加热材料和压力敏感材料喷涂或者印刷等工艺设置在柔性的上基底层上,整体很薄且柔性好,被弯曲后不会影响加热性能。影响加热性能。影响加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加热座椅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加热座椅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用于座椅上压力检测与加热通常是将两个产品独立的布置在一起,二者之间并不能很好的实现互联融合。并且压力检测的传感器主要是在偏硬的塑料膜上制备铜箔或铝箔线路而成,器件偏硬偏厚、成本高、不耐弯折;加热主要采用的是线状的发热丝,存在没有控温或控温不准等缺陷,且电热丝在使用过程中拉伸或弯曲而导致其受力时,容易使发热丝变形或断裂,诱发事故,不太适宜用于柔软的座垫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的发热丝容易变形或者断裂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够监测压力又能智能加热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加热座椅及控制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基底层、下基底层和粘贴在所述上基底层和所述下基底层之间的封装层,所述上基底层上设置有柔性加热材料区和压力敏感材料区,所述下基底上印刷有分别用来与柔性加热材料区和压力敏感材料区接触后导电的图案电极层;所述图案电极层包括与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对应的加热电极和与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对应的压力电极,所述压力电极为多点阵列式分布。
[0006]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分区域多点布置在所述上基底层材料上,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布置在多个压力敏感材料区的外围。<br/>[0007]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整体覆盖在所述上基底层的下表面,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在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的下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整体覆盖在所述上基底层的下表面,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在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的下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和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成圆环状或带状交替布置在所述上基底层的下表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的下表面点阵式布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被封装在封装层内部的上基底层和下基底层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采用碳纳米管或石墨烯。
[0012]一种智能加热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的座位海绵垫上设置有上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传感器,所述柔性传感器通过从图案电极层引出的电极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上具有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将接收到的柔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发送给智能手机或者智能显示设备,所述加热电极连接加热
电源。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座椅的靠背海绵垫上也设置有所述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
[0014]一种智能加热座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0015]当座椅的座位海绵垫上的柔性传感器检测到多点的压力值持续小于设定的压力值一段时间时,控制器切断加热电源,停止对座椅的加热;
[0016]当座椅的座位海绵垫上的柔性传感器检测到多点的压力值持续大于设定的压力值一段时间,且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器使加热电源导通,开始对座椅加热。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加热座椅及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的柔性传感器将柔性加热材料和压力敏感材料喷涂或者印刷等工艺设置在柔性的上基底层上,整体很薄且柔性好,被弯曲后不会影响加热性能。
[0019]2、将本专利技术的柔性传感器应用到座椅上,可以通过多点压力敏感材料区监测压力在坐垫或者靠背上的压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判断座椅上是否有人,通过柔性传感器上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座椅的温度,判断座椅是否需要加热,实现座椅的自动加热和关闭加热电源。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上基底层上的结构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上基底层上的结构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上基底层上的结构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智能加热座椅系统图。
[0027]图中:1、上基底层,2、下基底层,3、封装层,4、柔性加热材料区,5、压力敏感材料区,6、图案电极层,61、加热电极,62、压力电极,7、温度传感器,8、控制器,9、智能显示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9]本专利技术的柔性传感器的均是通过在柔性基底上喷涂或者印刷材料制成,每层可以看成是一层薄膜,实际厚度非常小,本说明书根据各层的制作顺序和各层中材料的印刷区域,放大了各层的效果,附图中只是示意的表达方式,其他与本申请的设计理念相同产生的产品同样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

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上基底层1、下基底层2和粘贴在上基底层1和下基底层2之间的封装层3,上基底层1上设置有柔性加热材料区4和压力敏感材料区5,下基底上印刷有分别用来与柔性加热材料区
4和压力敏感材料区5接触后导电的图案电极层6;图案电极层6包括与柔性加热材料区4对应的加热电极61和与压力敏感材料区5对应的压力电极62,压力电极62为多点阵列式分布。
[0032]上基底层1和下基底层2之间通过封装层3形成空隙结构
[0033]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压力敏感材料区5分区域多点布置在上基底层1材料上,柔性加热材料区4布置在多个压力敏感材料区5的外围。
[0034]为了能够实施多点测量温度,柔性加热材料区61的下表面点阵布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被封装在封装层3内部的上基底层1和下基底层2之间。
[0035]本实施例的上基底层1和下基底层2优选薄膜基底或织物基底。
[0036]柔性加热材料区4选用纳米柔性发热材料,具体为,可产生远红外辐射的碳纳米复合材料,进一步地,可采用碳纳米管或石墨烯通过印刷、溅射、喷涂、喷墨或刮涂等工艺制作在织物基底表面,并在通过加热电极61与控制器8连接。可产生远红外辐射的碳纳米复合材料其最高发热温度可控制在80度以下,可避免温度传感器7失灵时柔性发热传感器无限升温而造成火灾发生。
[0037]封装层3使柔性加热材料区4、压力敏感材料区5与图案化电极之间具有间隙,在柔性传感器别按压时,产生电信号。
[0038]图案电极层6采用比如银、银纳米线、ITO、碳纳米材料、PEDOT:PSS等导电聚合物材料印刷在下基底层2上。
[0039]实施例2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基底层(1)、下基底层(2)和粘贴在所述上基底层(1)和所述下基底层(2)之间的封装层(3),所述上基底层(1)上设置有柔性加热材料区(4)和压力敏感材料区(5),所述下基底上印刷有分别用来与柔性加热材料区(4)和压力敏感材料区(5)接触后导电的图案电极层(6);所述图案电极层(6)包括与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4)对应的加热电极(61)和与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5)对应的压力电极(62),所述压力电极(62)为多点阵列式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5)分区域多点布置在所述上基底层(1)材料上,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4)布置在多个压力敏感材料区(5)的外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4)整体覆盖在所述上基底层(1)的下表面,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5)在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4)的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5)整体覆盖在所述上基底层(1)的下表面,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4)在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5)的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柔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敏感材料区(5)和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区(4)成圆环状或带状交替布置在所述上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