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150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包括外壳、线圈骨架、直流线圈、交流线圈,所述线圈骨架安装在外壳内,所述线圈骨架内交替布置交流线圈、直流线圈,所述交流线圈和直流线圈的线圈总数为2n+1,n为自然数,所述的线圈骨架的中部设有激振部件,所述激振部件包括穿过线圈骨架中部的固定杆、永磁铁、定位轴,所述的固定杆两端与定位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轴安装在外壳的两端,所述永磁铁安装在固定杆上,所述永磁铁与线圈骨架间隙配合;所述永磁铁在固定杆上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固定杆中心线与线圈骨架的中心线重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大位移激振、结构简单、输出位移可调。(*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激振装置。(二)
技术介绍
振动试验作为模拟振动环境,检验产品可靠性、动强度的一种有 效手段,己经被广泛应用于产品的性能考核和动强度鉴定中。在各类 激振装置中,电磁激振装置以其工作频段宽、承载范围广、波形好、 易控制等诸多优点而倍受青睐,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振动试验装置。 最初从航空工业中发展起来的振动试验技术,如今己广泛应用于汽车、 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作为可靠性试验关键设备的振动试验装置 的优化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现有激振试验装置中,如液压激振装置能做到大位移、大吨位激振,但是受液压介质和运动部件的限制, 一般仅用于200Hz以下的低 频激振,且结构复杂,控制技术要求高;再如动圈式电动激振装置, 激振频率高,但是存在大力输出时振幅小、结构复杂、输出位移不可 调节的缺陷。(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已有电磁式激振装置的大力输出时振幅小、结构复杂、 输出位移不可调节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地实现大位 移激振、结构简单、输出位移可调的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包括外壳、线圈骨架、直流线圈、交流线圈,所述线圈骨架安装在外壳内,所述线圈骨架内交替布置交流线圈、直流线圈,所述交流线圈和直流线圈的线圈总数为2n+l, n 为自然数,所述的线圈骨架的中部设有激振部件,所述激振部件包括 穿过线圈骨架中部的固定杆、永磁铁、定位轴,所述的固定杆两端与 定位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轴安装在外壳的两端,所述永磁铁安装 在固定杆上,所述永磁铁与线圈骨架间隙配合;所述永磁铁在固定杆 上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固定杆中心线与线圈骨架的中心线重叠。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的定位轴套装在小轴套上,所述的小 轴套与调节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的调节螺母与外壳的端盖螺纹连接, 所述调节螺母上安装锁紧螺母,在所述小轴套与最外侧永磁铁之间的 定位轴上安装平衡弹簧。作为优选的再一种方案:所述的定位轴套装在左右两个小轴套上,所述的左小轴套与调节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的调节螺母与外壳的左端 盖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上安装锁紧螺母,在所述左小轴套与最外侧永磁铁之间的定位轴上安装平衡弹簧;右小轴套与外壳的右端盖固 定连接,在外壳外壳安装附加端盖,所述的定位轴的伸出段位于附加端盖内。作为优选的另一种方案所述线圈骨架呈圆环形,所述交流线圈、 直流线圈呈圆环形;所述永磁铁呈圆环形。进一步,在相邻的永磁铁之间的固定杆上安装永磁铁固定轴套。 更进一步,所述的交流线圈为三个,所述直流线圈为两个,所述 的线圈骨架设有五个线圈安装位,所述线圈骨架的中部为交流线圈, 交流线圈两侧为直流线圈,两个直流线圈外侧为交流线圈。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为通过交变磁场和固定磁场的相互作用使得激振部产生轴向激振力,通过安装在轴上的一对平衡弹簧确定激振部的初始位置,永磁铁会带动固定杆高频振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可以方便地实现大位移激振;2、结构简单,输出位移可通过结构设计调节;3、控制要求不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另一种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图2的激振部件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参照图l, 一种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包括外壳l、线圈骨架2、 直流线圈3、交流线圈4,所述线圈骨架2安装在外壳1内,所述线圈 骨架2内交替布置交流线圈3、直流线圈4,所述交流线圈3和直流线 圈4的线圈总数为2n+l, n为自然数,所述的线圈骨架2的中部设有 激振部件,所述激振部件包括穿过线圈骨架中部的固定杆5、永磁铁6、 定位轴7,所述的固定杆5两端与定位轴7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轴7 安装在外壳1的两端,所述永磁铁6安装在固定杆5上,所述永磁铁 6与线圈骨架2间隙配合;所述永磁铁6在固定杆5上左右对称布置, 所述固定杆5中心线与线圈骨架2的中心线重叠。所述的定位轴7套装在小轴套8上,所述的小轴套8与调节螺母 9固定连接,所述的调节螺母9与外壳1的端盖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上9安装锁紧螺母10,在所述小轴套8与最外侧永磁铁之间的定 位轴9上安装平衡弹簧11。所述线圈骨架2呈圆环形,所述交流线圈4、直流线圈3呈圆环 形;所述永磁铁6呈圆环形。在相邻的永磁铁6之间的固定杆上安装 永磁铁固定轴套12,永磁铁6总共为六块,左右两侧各三块。所述的 交流线圈4为三个,所述直流线圈3为两个,所述的线圈骨架2设有 五个线圈安装位,所述线圈骨架2的中部为交流线圈,交流线圈两侧 为直流线圈,两个直流线圈外侧为交流线圈。线圈骨架2由导磁性材 料组成。激振部件上的永磁体极性固定,直流线圈3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具 有固定的极性,而交流线圈4磁场的极性会动态改变。由此,因相互 作用的磁场产生轴向激振力,导致激振部件来回往复振动,输出动载 荷。工作时两个直流线3圈和三个交流线圈4通过壳体上的接线端口 分别通入直流电和交流电,由此产生的静磁场、交变磁场和由永磁体 产生的静磁场相互作用,使激振部产生轴向的激振力,通过改变交流 电的频率来相应改变激振部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可应用于小型工 业产品的振动试验等场合。本实施例应用于双向出力的激振装置。 实施例2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的定位轴7套装在左右两个小轴套上, 所述的左小轴套与调节螺母9固定连接,所述的调节螺母9与外壳1 的左端盖13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9上安装锁紧螺母10,在所述左小轴套与最外侧永磁铁之间的定位轴上安装平衡弹簧11;右小轴套 与外壳的右端盖14固定连接,在外壳安装附加端盖15,所述的定位 轴7的伸出段位于附加端盖15内。永磁铁6总共为四块,左右两侧各 两块。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包括外壳、线圈骨架、直流线圈、交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安装在外壳内,所述线圈骨架内交替布置交流线圈、直流线圈,所述交流线圈和直流线圈的线圈总数为2n+1,n为自然数,所述的线圈骨架的中部设有激振部件,所述激振部件包括穿过线圈骨架中部的固定杆、永磁铁、定位轴,所述的固定杆两端与定位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轴安装在外壳的两端,所述永磁铁安装在固定杆上,所述永磁铁与线圈骨架间隙配合;所述永磁铁在固定杆上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固定杆中心线与线圈骨架的中心线重叠。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 位轴套装在小轴套上,所述的小轴套与调节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的调 节螺母与外壳的端盖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上安装锁紧螺母,在所 述小轴套与最外侧永磁铁之间的定位轴上安装平衡弹簧。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 位轴套装在左右两个小轴套上,所述的左小轴套与调节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的调节螺母与外壳的左端盖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上安装锁紧螺母,在所述左小轴套与最外侧永磁铁之间的定位轴上安装平衡弹簧;右小轴套与外壳的右端盖固定连接,在外壳外壳安装附加端盖,所述 的定位轴的伸出段位于附加端盖内。4、 如权利要求求l一3之一所述的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骨架呈圆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磁式电磁激振装置,包括外壳、线圈骨架、直流线圈、交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安装在外壳内,所述线圈骨架内交替布置交流线圈、直流线圈,所述交流线圈和直流线圈的线圈总数为2n+1,n为自然数,所述的线圈骨架的中部设有激振部件,所述激振部件包括穿过线圈骨架中部的固定杆、永磁铁、定位轴,所述的固定杆两端与定位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轴安装在外壳的两端,所述永磁铁安装在固定杆上,所述永磁铁与线圈骨架间隙配合;所述永磁铁在固定杆上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固定杆中心线与线圈骨架的中心线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扬渝张宪钟江赵章风何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