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344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热型羽绒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包括:主体;侧兜,固定连接于主体的两侧;兜帽,固定连接于主体上端;收缩下摆,固定连接于主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兜帽内部设置有防风机构,所述防风机构包括与兜帽内衬部位固定连接的连接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风机构,通过闲置时隐藏在兜帽夹层内部的面罩,对于严寒或大风天气时,使用者在戴上兜帽后,使用面罩对使用者的面部进行防护,避免面部直接暴露在寒风中,第一加热条对使用者后颈进行加热,同时在使用者骑行过程中,面罩的佩戴,可阻止气流冲击面部,也可防止气流吹起兜帽,避免兜帽被气流吹起,令使用者的头部完全暴露在寒风中,影响羽绒服对头部的保暖防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热型羽绒服
,具体为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

技术介绍

[0002]羽绒服(down coat)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一般鸭绒量占一半以上,同时可以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经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羽绒服保暖性最好,多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也为极地考察人员所常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出现了自发热型羽绒服,利用电阻丝发热、碳纤维发热、碳纳米管发热等。
[0003]现有技术的自发热型羽绒服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兜帽对头部进行保暖,而面对大风天气或是严寒天气时,现有技术的兜帽容易被风吹起,使用不方便,且兜帽的使用无法对使用者的面部进行有效的防护,导致使用者面部直接接触冷空气,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甚至导致使用者面部冻伤。
[0004]为此,提出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包括:主体;
[0007]侧兜,固定连接于主体的两侧;
[0008]兜帽,固定连接于主体上端;
[0009]收缩下摆,固定连接于主体的下端;
[00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兜帽内部设置有防风机构,所述防风机构包括与兜帽内衬部位固定连接的连接扣,所述连接扣一端固定连接有面罩,所述面罩为一种棉线针织的“J”字形构件,所述面罩内翻嵌入兜帽的夹层内部,所述面罩外表面上端开设有眼眶,所述面罩下端固定连接有拉条,所述兜帽内部靠近主体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条,所述第一加热条设置为弧形构件。
[0011]优选的,所述面罩远离眼眶方向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按扣,所述按扣可与主体的上端配合卡合连接,所述按扣与第一加热条通过电线进行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面罩外表面靠近眼眶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换气口,所述换气口为一种橡胶材质的镂空构件。
[0013]优选的,所述主体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收缩机构,所述收缩机构包括嵌入主体内部两侧的第二加热条,所述主体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三加热条,所述第二加热条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贯穿第二加热条并贯穿连接有收绳机构,所述收绳机构包括与主体表面固定连接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远离主体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部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支柱,所述支柱上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连接绳一端贯穿收绳机构与第三加热条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收纳盒上表面嵌入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为一种上端呈半球形状的圆柱形构件。
[0015]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呈矩形沿着连接绳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限位块的间距与旋钮的宽度同为五毫米。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风机构,通过闲置时隐藏在兜帽夹层内部的面罩,对于严寒或大风天气时,使用者在戴上兜帽后,使用面罩对使用者的面部进行防护,避免面部直接暴露在寒风中,第一加热条对使用者后颈进行加热,同时当使用者骑行过程中,面罩的佩戴,可阻止气流冲击面部,也可防止气流吹起兜帽,避免兜帽被气流吹起,令使用者的头部完全暴露在寒风中,影响羽绒服对头部的保暖防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风机构剖面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

A方向剖面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的B处放大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收缩机构剖面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的C处放大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收绳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收绳机构剖面图。
[0026]图中:1、主体;2、侧兜;3、兜帽;4、收缩下摆;5、防风机构;51、连接扣;52、面罩;53、眼眶;54、拉条;55、第一加热条;56、换气口;57、按扣;6、收缩机构;61、第二加热条;62、第三加热条;63、连接绳;64、收绳机构;641、安装台;642、收纳盒;643、旋钮;644、支柱;645、限位块;64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解决了
‑‑‑‑
的技术问题;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30]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1]请参阅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2]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主体1;
[0033]侧兜2,固定连接于主体1的两侧;
[0034]兜帽3,固定连接于主体1上端;
[0035]收缩下摆4,固定连接于主体1的下端;
[0036]其特征在于:所述兜帽3内部设置有防风机构5,所述防风机构5包括与兜帽3内衬部位固定连接的连接扣51,所述连接扣51一端固定连接有面罩52,所述面罩52为一种棉线针织的“J”字形构件,所述面罩52内翻嵌入兜帽3的夹层内部,所述面罩52外表面上端开设有眼眶53,所述面罩52下端固定连接有拉条54,所述兜帽3内部靠近主体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条55,所述第一加热条55设置为弧形构件。
[0037]现有技术的自发热型羽绒服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兜帽3对头部进行保暖,而面对大风天气或是严寒天气时,现有技术的兜帽3容易被风吹起,使用不方便,且兜帽3的使用无法对使用者的面部进行有效的防护,导致使用者面部直接接触冷空气,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甚至导致使用者面部冻伤;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风机构5,使用者拉上主体1的拉链,使主体1形成闭口,而后将充电宝等供电设备放入侧兜2内,使供电设备与侧兜2内夹层的接电口进行连接,用于给主体1内部的第二加热条61、第三加热条62及兜帽3内部的第一节加热条供电,在使用防风机构5时,使用者将兜帽3戴上,通过手持拉条54并向下拉动,此时面罩52自兜帽3内层向外拉出,使用者将面罩52覆盖于面部,通过“J”字形结构,使面罩52下部分贴合使用者面部及下巴的位置,此时,第一加热条55对使用者颈部位置进行加热,第二加热条61对使用者腹部进行加热,第三加热条62对使用者背部进行加热,而在不使用时可将面罩52折叠,折叠后将面罩52向兜帽3的夹层位置塞入,并且使拉条54置于兜帽3帽檐外部,该方式通过闲置时隐藏在兜帽3夹层内部的面罩52,对于严寒或大风天气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包括:主体(1);侧兜(2),固定连接于主体(1)的两侧;兜帽(3),固定连接于主体(1)上端;收缩下摆(4),固定连接于主体(1)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兜帽(3)内部设置有防风机构(5),所述防风机构(5)包括与兜帽(3)内衬部位固定连接的连接扣(51),所述连接扣(51)一端固定连接有面罩(52),所述面罩(52)为一种棉线针织的“J”字形构件,所述面罩(52)内翻嵌入兜帽(3)的夹层内部,所述面罩(52)外表面上端开设有眼眶(53),所述面罩(52)下端固定连接有拉条(54),所述兜帽(3)内部靠近主体(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条(55),所述第一加热条(55)设置为弧形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52)远离眼眶(53)方向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按扣(57),所述按扣(57)可与主体(1)的上端配合卡合连接,所述按扣(57)与第一加热条(55)通过电线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发热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52)外表面靠近眼眶(53)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换气口(56),所述换气口(56)为一种橡胶材质的镂空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昆明张传贵金宇霞
申请(专利权)人: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