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横孔生耳圆筒套管的表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93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穿戴类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横孔生耳圆筒套管的表带结构,包括表带本体,表带本体设置为两段,且分别为编织而成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顶端均一体成型有生耳圆筒套管,生耳圆筒套管的编织线圈中最小循环组织包括10个编织行,第一表带的底端采用弧形锁边编织,第二表带的底端一体成型有马蹄扣双套筒,第一表带及两个生耳圆筒套管的外表面均一体成型有横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采用电脑针织机,将生耳圆筒套管与表带本体一体成型,并且生耳圆筒套管和表带本体上面的横孔也采用一体成型,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使表带本体与生耳圆筒套管之间的连接的更加牢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表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横孔生耳圆筒套管的表带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穿戴类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带横孔生耳圆筒套管的表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时间是人们在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个因素,且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手表,来确定准确的时间,使得可以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随着社会的发展,手表已经不仅是生活的必须品,而变成了时尚。其中表带,是对手表固定手腕有效部分的统称。表带是手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表带决定着手表佩带的舒适性,方便性,对手表的安全也有关系。
[0003]生耳是指固定表带与手表表盘之间的链接钢棒。百分之九十的手表都是由生耳来固定的。现有技术中,生耳与表带本体之间采用传统的编织结构,这样编织效率低,其两者之间连接部分往往固定的不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生耳与表带本体之间编织不牢靠的问题,而设计了一种带横孔生耳圆筒套管的表带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横孔生耳圆筒套管的表带结构,包括表带本体,所述表带本体设置为两段,且分别为编织而成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顶端均采用电脑针织机一体成型有生耳圆筒套管,所述生耳圆筒套管的编织线圈中最小循环组织包括10个编织行,所述第一表带的底端采用弧形锁边编织,所述第二表带的底端采用电脑针织机一体成型有马蹄扣双套筒,所述第一表带及两个所述生耳圆筒套管的外表面均一体成型有横孔。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耳圆筒套管的编织线圈图中:编织行1~2,前后针床做编织动作,形成互锁结构,并做生耳圆筒起始封口编织动作;编织行3~8,前针床做编织动作,后针床线圈未做编织动作,前针床线圈形成谷包隆起效果;编织行9~10,前后针床做编织动作,形成互锁结构,并做生耳圆筒结束封口编织动作。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孔处均是利用单针编织与移圈动作将一排线圈穿套形成横向开孔,且具体的编织过程为:第一编织行:线圈1至线圈12做编织动作;第二编织行:线圈1线圈2线圈3线圈4做编织动作,线圈5至线圈12没有编织动作,线圈停留在针板;第三编织行:线圈5做编织动作后利用移圈三角将线圈5移动到线圈6上,与线圈6重叠;第四编织行:线圈6做编织动作后利用移圈三角将线圈6移动到线圈7上,与线圈7重叠;第五编织行:线圈7做编织动作后利用移圈三角将线圈7移动到线圈8上,与线圈8重叠;第六编织
行:线圈8做编织动作后利用移圈三角将线圈8移动到线圈9上,与线圈9重叠;第七编织行:线圈9线圈10线圈11线圈12做编织动作;第八编织行:线圈1至线圈12做编织动作,完成横向套针开孔动作。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生耳圆筒套管的外表面一体成型的横孔数量均为1个,所述第一表带的外表面一体成型的横孔数量均为8~14个。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生耳圆筒套管的内部均套接有生耳,所述生耳均转动安装于连接块上,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安装于表盘的左、右两端。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马蹄扣双套筒上安装有马蹄扣,所述马蹄扣上铰接有扣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是采用电脑针织机,将生耳圆筒套管与表带本体一体成型,并且生耳圆筒套管和表带本体上面的横孔也采用一体成型,这样相比于传统工艺不但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使表带本体与生耳圆筒套管之间的连接的更加牢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表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生耳圆筒套管与表带本体之间的编织线圈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横孔处的编织线圈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中横孔处的编织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组装手表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组装成手表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

表带本体,101

第一表带,102

第二表带,103

生耳圆筒套管,104

马蹄扣双套筒,105

横孔,2

生耳,3

连接块,4

表盘,5

马蹄扣,6

扣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
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17]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18]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一种带横孔生耳圆筒套管的表带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表带本体1,表带本体1设置为两段,且分别为编织而成的第一表带101和第二表带102,第一表带101和第二表带102的顶端均采用电脑针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横孔生耳圆筒套管的表带结构,包括表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本体(1)设置为两段,且分别为编织而成的第一表带(101)和第二表带(102),所述第一表带(101)和第二表带(102)的顶端均采用电脑针织机一体成型有生耳圆筒套管(103),所述生耳圆筒套管(103)的编织线圈中最小循环组织包括10个编织行,所述第一表带(101)的底端采用弧形锁边编织,所述第二表带(102)的底端采用电脑针织机一体成型有马蹄扣双套筒(104),所述第一表带(101)及两个所述生耳圆筒套管(103)的外表面均一体成型有横孔(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横孔生耳圆筒套管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耳圆筒套管(103)的编织线圈图中:编织行1~2,前后针床做编织动作,形成互锁结构,并做生耳圆筒起始封口编织动作;编织行3~8,前针床做编织动作,后针床线圈未做编织动作,前针床线圈形成谷包隆起效果;编织行9~10,前后针床做编织动作,形成互锁结构,并做生耳圆筒结束封口编织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横孔生耳圆筒套管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孔(105)处均是利用单针编织与移圈动作将一排线圈穿套形成横向开孔,且具体的编织过程为:第一编织行:线圈1至线圈12做编织动作;第二编织行:线圈1线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培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长立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