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090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包括:获取泡型包虫病自然疫源地每个监测点所在位置的多个环境因子,并计算各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通过比较任意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判断该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是单独起作用还是存在交互增强或交互减弱趋势;通过比较任意两个分区内环境因子相关研究属性均值的显著性差异,探测泡型包虫病的潜在流行风险区域;衡量各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空间分布的影响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地理探测器统计学方法准确揭示地理环境风险因子对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影响的空间分异规律。的空间分异规律。的空间分异规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寄生虫环境风险探测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泡型包虫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给广大疫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表明,泡型包虫病分布和感染,与当地气温、海拔、降水、土壤、植被类型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通过传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虽然可以了解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特点,但忽略了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潜在的自然环境因素干扰效应,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极大地限制,尤其是对于高寒等环境因素具有特殊意义的区域调查困难,常会存在数据信息的空白。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揭示地理环境风险因子对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影响的空间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紧紧围绕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病原学基本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统计学方法准确揭示地理环境风险因子对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影响的空间分异规律。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获取泡型包虫病自然疫源地每个监测点所在位置的多个环境因子,并计算各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
[0008]通过比较任意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判断该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是单独起作用还是存在交互增强或交互减弱趋势;
[0009]通过比较任意两个分区内环境因子相关研究属性均值的显著性差异,探测泡型包虫病的潜在流行风险区域;
[0010]衡量各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空间分布的影响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0011]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中,各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计算公式为:
[0012][0013]其中,q
i
为某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q的值域范围在0~1之间,q值越大,说明某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影响作用越大,反之则影响越小;i=1,2,

n,为研究地域地理环境分区;N
i
为环境因子在分区i内对应的个数;N为研究区域内总环境因子数目;和σ2分别为分区i和全区内离散方差。
[0014]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中,环境因子的类型至少包括泡型包虫病生境中海拔、地貌、地形、气候、降水和植被。
[0015]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中,任意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是单独起作用还是存在交互增强或交互减弱趋势的判断依据为:
[0016]若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影响力小于该两个环境因子单独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中的较小值时,则判断为该两个环境因子存在双因子非线性减弱趋势;
[0017]若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影响力大于该两个环境因子单独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中的较小值,且小于该两个环境因子单独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中的较大值时,则说明该两个环境因子存在单因子非线性减弱趋势;
[0018]若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影响力大于该两个环境因子单独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中的较大值时,则说明该两个环境因子存在双因子增强趋势;
[0019]若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影响力等于该两个环境因子单独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之和,则说明该两个环境因子相互独立;
[0020]若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影响力大于该两个环境因子单独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之和,则说明该两个环境因子存在双因子非线性增强趋势。
[0021]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中,比较任意两个分区内环境因子相关研究属性均值的显著性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0022][0023]其中,t表示不同分区内环境因子均值的显著性差异的统计量,t近似地服从Student

s t分布;分别表示不同分区的研究属性的均值;n
h=1
、n
h=2
表示不同分区内环境因子个数,Var表示方差;零假设H0:如果在置信水平α下拒绝H0,则认为2个不同分区间的研究属性均值存在明显差异。
[0024]进一步的,在上述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中,衡量各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空间分布的影响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0025][0026]其中,F表示各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空间分布的影响的显著性差异的统计量;N
X1
、N
X2
表示X1和X2环境因子变量所在研究地域分区中的个数;和
分别表示由X1和X2形成的分区的区内方差之和,n1和n2分别表示环境因子变量X1和X2分区数目;零假设H0:如果在α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H0,则认为2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空间分布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
[0027]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采用地理探测器中因子探测、交互探测、风险探测和生态探测等统计学方法,对泡型包虫病自然疫源地环境因子影响强度、交互作用、风险判别、空间分布的差异进行分区探测,识别出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生境环境风险因子,分析其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影响力大小以及交互作用关系,以及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地理环境风险因子决定力和交互作用的空间分异规律。本专利技术紧紧围绕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病原学基本特征,在重点解析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地理环境对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地理探测器统计学方法揭示地理环境风险因子对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影响的空间分异规律,既能评价单个环境因子对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又能将不同环境驱动因子对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传播的交互作用纳入考虑,可以充分保证泡型包虫病自然疫源地环境风险因子对自然疫源性泡型包虫病空间分布及传播影响的准确性,可为进一步探明泡型包虫病自然疫源性传播机制提供新的科学资料。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泡型包虫病自然疫源地每个监测点所在位置的多个环境因子,并计算各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通过比较任意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判断该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是单独起作用还是存在交互增强或交互减弱趋势;通过比较任意两个分区内环境因子相关研究属性均值的显著性差异,探测泡型包虫病的潜在流行风险区域;衡量各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空间分布的影响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计算公式为:其中,q
i
为某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q的值域范围在0~1之间,q值越大,说明某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影响作用越大,反之则影响越小;i=1,2,

n,为研究地域地理环境分区;N
i
为环境因子在分区i内对应的个数;N为研究区域内总环境因子数目;和σ2分别为分区i和全区内离散方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境因子的类型至少包括泡型包虫病生境中海拔、地貌、地形、气候、降水和植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泡型包虫病环境风险因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是单独起作用还是存在交互增强或交互减弱趋势的判断依据为:若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影响力小于该两个环境因子单独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中的较小值时,则判断为该两个环境因子存在双因子非线性减弱趋势;若两个环境因子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影响力大于该两个环境因子单独对泡型包虫病分布和传播的影响力中的较小值,且小于该两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永郭志宏朵红沈秀英张学勇李志马怡隽孟茹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