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断丝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086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3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断丝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判断目标行中是否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若存在,判断目标行中是否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若存在,判断目标行的相邻两行中是否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以及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若存在,判断目标行以及目标行的相邻两行中是否存在单边直线型边缘断丝、单边波浪型边缘断丝和双边边缘断丝;对多张局部图像进行分析,获取目标碳纤维布面的断丝情况。本申请可以精确检测到碳纤维布面中每根双边捆绑纱的断丝情况,并标记出双边捆绑纱断丝的位置,提高了碳纤维布面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碳纤维布面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碳纤维布面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断丝检测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边缘检测
,尤其是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断丝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布面通常由双边捆绑纱组成,双边捆绑纱由两条边构成,一条是波浪型,另一条是直线型,这两条边交织在一起,形成双边捆绑纱。在碳纤维布面进行生产时,时常会出现双边捆绑纱断丝的情况,影响碳纤维布面的生产质量,因此需要在检验过程中检验出碳纤维布面的断丝情况。
[0003]双边捆绑纱的断丝情况包括单边直线型边缘断丝、单边波浪型边缘断丝和双边边缘断丝,现有技术中,无法精测检测到双边捆绑纱的断丝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确检测到双边捆绑纱的断丝情况,造成碳纤维布面的生产质量低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检测方法。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断丝检测方法,包括:通过相机拍摄目标碳纤维布面,获取局部图像;所述局部图像中包含多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包括横坐标和纵坐标;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根据第一预设条件,判断目标行中是否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其中,两个横坐标相邻,纵坐标相等的直线型边缘像素点组成直线型边缘;所述目标行为局部图像中的任意一行;若目标行中不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重新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若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根据第二预设条件,判断目标行中是否存在所述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其中,两个横坐标相邻,纵坐标相等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组成波浪型边缘;若目标行中不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重新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若存在,判断目标行的相邻两行中是否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以及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若不存在,重新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若目标行的相邻两行中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以及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判断所述目标行以及目标行的相邻两行中的直线型边缘像素点的横坐标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判定局部图像中出现单边直线型边缘断丝;若相等,判断纵坐标差值为1的两个波浪型边缘像素点横坐标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2;若差值大于2,判定局部图像中出现单边波浪型边缘断丝;若差值小于或等于2,判断两个相邻的直线型边缘的直线型边缘像素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5;若差值大于5,判定局部图像中存在双边边缘断丝;对多张局部图像进行分析,获取目标碳纤维布面的断丝情况。
[0006]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差值小于或等于5,判定目标行以及目标行相邻两行的直线型边缘和波浪型边缘中没有出现断丝;重新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随机选取目标行中三个连续像素点,计算所述三个连续像素点的灰度值;判断所述三个连续像素点的灰度值是否满足预设公式,若满足,将所述三个连续像素点中灰度值大于150的两个连续像素点判定为直线型边缘像素点;根据横坐标大小,所述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包括左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和右直线型边缘像素点。
[0008]可选的,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根据所述直线型边缘像素点,获取所述左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同一行的右五列像素点,以及右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同一行的左五列像素点;判断所述左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同一行的右五列像素点以及右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同一行的左五列像素点中是否有三个连续像素点满足预设公式,若满足,将三个连续像素点中灰度值大于150的两个连续像素点判断为波浪型边缘像素点。
[0009]可选的,所述预设公式为:f(x1,y)>150,f(x1

1,y)<50,f(x1+1,y)>150;其中,x1和y表示像素的横坐标和纵坐标,f表示灰度值。
[0010]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标记目标碳纤维布面的断丝位置。
[0011]可选的,所述目标碳纤维布面面积为2.5米,包括1000根双边捆绑纱,每根捆绑纱占4个像素。
[0012]可选的,所述相机为8个,每个相机拍摄包含150根双边捆绑纱的局部图像。
[0013]可选的,所述相机拍摄时垂直与所述目标碳纤维布面,每个相机间隔40厘米。
[0014]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断丝检测方法,包括:通过相机拍摄目标碳纤维布面,获取局部图像;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根据第一预设条件,判断目标行中是否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若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根据第二预设条件,判断目标行中是否存在所述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若存在,判断目标行的相邻两行中是否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以及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若存在,判断所述目标行以及目标行的相邻两行中的直线型边缘像素点的横坐标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判定局部图像中出现单边直线型边缘断丝;若相等,判断纵坐标差值为1的两个波浪型边缘像素点横坐标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2;若差值大于2,判定局部图像中出现单边波浪型边缘断丝;若差值小于或等于2,判断两个相邻的直线型边缘的直线型边缘像素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5;若差值大于5,判定局部图像中存在双边边缘断丝;对多张局部图像进行分析,获取目标碳纤维布面的断丝情况。
[0015]本申请可以精确检测到碳纤维布面中每根双边捆绑纱的断丝情况,并标记出双边捆绑纱断丝的位置,提高了碳纤维布面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本申请设置多个相机,对碳纤维布面进行拍摄,能够全面的拍摄到碳纤维布面,减少少检、漏检的情况,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断丝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确检测到双边捆绑纱的断丝情况,造成碳纤维布面的生产质量低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检测方法。
[0019]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断丝检测方法,参见图1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101,通过相机拍摄目标碳纤维布面,获取局部图像;所述局部图像中包含多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包括横坐标和纵坐标。
[0020]步骤102,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根据第一预设条件,判断目标行中是否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其中,两个横坐标相邻,纵坐标相等的直线型边缘像素点组成直线型边缘;所述目标行为局部图像中的任意一行。
[0021]步骤103,若目标行中不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重新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若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根据第二预设条件,判断目标行中是否存在所述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其中,两个横坐标相邻,纵坐标相等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组成波浪型边缘。
[0022]步骤104,若目标行中不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重新获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断丝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相机拍摄目标碳纤维布面,获取局部图像;所述局部图像中包含多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包括横坐标和纵坐标;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根据第一预设条件,判断目标行中是否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其中,两个横坐标相邻,纵坐标相等的直线型边缘像素点组成直线型边缘;所述目标行为局部图像中的任意一行;若目标行中不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重新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若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根据第二预设条件,判断目标行中是否存在所述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其中,两个横坐标相邻,纵坐标相等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组成波浪型边缘;若目标行中不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重新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若存在,判断目标行的相邻两行中是否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以及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若不存在,重新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若目标行的相邻两行中存在直线型边缘像素点以及直线型边缘像素点对应的波浪型边缘像素点,判断所述目标行以及目标行的相邻两行中的直线型边缘像素点的横坐标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判定局部图像中出现单边直线型边缘断丝;若相等,判断纵坐标差值为1的两个波浪型边缘像素点横坐标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2;若差值大于2,判定局部图像中出现单边波浪型边缘断丝;若差值小于或等于2,判断两个相邻的直线型边缘的直线型边缘像素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5;若差值大于5,判定局部图像中存在双边边缘断丝;对多张局部图像进行分析,获取目标碳纤维布面的断丝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织捆绑纱的断丝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差值小于或等于5,判定目标行以及目标行相邻两行的直线型边缘和波浪型边缘中没有出现断丝;重新获取局部图像中目标行的像素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织捆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昆伦季小强许叶菲刘时海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