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一种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所述定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表壁之间设置有空心盒,所述空心盒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均滑动贯穿至空心盒的外部,所述定模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限位槽的内表壁之间设置有空心盒,而空心盒的作用是用来放置冷凝管,冷凝管的两端均相继贯穿空心盒和定模至外部,从而避免了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后,长时间等待模型自然冷却固化时使得模型长时间在高温下容易产生损伤,导致材料浪费以及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以按装卸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早期的汽车没有顶棚,人们经不起风雨的吹袭,所以都会带上帽子和手套,所以车上需要空出一个位置存放摘下来的手套;等到车子有了顶棚之后又没有方向助力,方向盘又没有加热功能,又冷又重时就得戴上手套,早期的车也没有现在的电启动装置,发动车辆必须要用“摇把子”人工摇,这也要用到手套来防止手掌受伤,所以,早期汽车副驾驶的盒子就多被司机叫作“放手套的那儿”俗称“手套箱”,而汽车手套箱的组合零件就是通过注塑模具注塑成形的。
[0003]现有的汽车手套箱在通过使用注塑模具注塑成形时,使用的方法是需要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而常见的冷却方式是工作人员在把受热融化的塑料射入模腔后,长时间等待模型自然冷却固化,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使得模型长时间在高温下容易产生损伤,导致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后,长时间等待模型自然冷却固化时使得模型长时间在高温下容易产生损伤,导致材料浪费以及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所述定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表壁之间设置有空心盒,所述空心盒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均滑动贯穿至空心盒的外部,所述定模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定模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梯形支撑架,两个所述梯形支撑架的一侧外表面均设置有圆杆,两个所述圆杆的一端均固定有把手,两个所述圆杆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滑动贯穿至空心盒内部,两个所述圆杆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弹簧,所述空心盒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外表面粘附有密封圈,所述定模的顶部设置有动模,所述动模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限位槽。
[0006]优选的,所述定模的顶部靠近前表面边缘处开设有两个第一弧形槽口,所述动模的底部靠近前表面边缘处开设有两个第二弧形槽口。
[0007]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活动贯穿第二弧形槽口和第一弧形槽口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定模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限位圆柱,所述动模的底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第四限位槽。
[0009]优选的,四个所述限位圆柱的顶端分别与四个第四限位槽的内部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空心盒的两侧均开设有拉槽。
[0011]优选的,所述动模的前表面开设有注射口。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限位槽的内表壁之间设置有空心盒,而空心盒的作用是用来放置冷凝管,冷凝管的两端均相继贯穿空心盒和定模至外部,从而避免了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后,长时间等待模型自然冷却固化时使得模型长时间在高温下容易产生损伤,导致材料浪费以及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在圆杆和限位块的作用下,可以对空心盒进行限位,避免装有冷凝管的空心盒位置发生偏移,空心盒的顶部设置有带有密封圈的顶盖,进而使空心盒内部处于密封状态,避免在模具工作定模和动模处于分离状态时产生冷气外漏。
[0014]2、本专利技术中,当进行注塑工作时,通过注塑口将受热融化的塑料高压射入模腔,需将定模和动模卡合在一起,冷气从冷凝管的一端输入,对空心盒内部进行降温,再从冷凝管的另一端输出,当空心盒两侧的限位块被打开时,抓住拉槽便可以将空心盒取出,便于冷凝管的更换以及保养。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的俯视展开结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的仰视展开结构立体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的立体图。
[0018]图例说明:1、定模;2、冷凝管;3、限位圆柱;4、梯形支撑架;5、弹簧;6、圆杆;7、把手;8、第二限位槽;9、拉槽;10、第一限位槽;11、空心盒;12、限位块;13、顶盖;14、第二弧形槽口;15、动模;16、第四限位槽;17、第三限位槽;18、密封圈;19、第一弧形槽口;20、注射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实施例1,如图1
‑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定模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0,第一限位槽10的内表壁之间设置有空心盒11,空心盒11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2,冷凝管2的两端均滑动贯穿至空心盒11外部,定模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8,定模1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梯形支撑架4,两个梯形支撑架4的一侧外表面均设置有圆杆6,两个圆杆6的一端均固定有把手7,两个圆杆6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2,两个限位块12分别滑动贯穿至空心盒11内部,两个圆杆6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弹簧5,空心盒1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3,顶盖13的外表面粘附有密封圈18,定模1的顶部设置有动模15,动模15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限位槽17。
[0022]其整个实施例1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第一限位槽10的内表壁之间设置有空心盒
11,而空心盒11的作用是用来放置冷凝管2,冷凝管2的两端均相继贯穿至空心盒11和定模1外部,从而加速注塑固化,提升工作效率,在圆杆6和限位块12的作用下,可以对空心盒11进行限位,避免装有冷凝管2的空心盒11位置发生偏移,在对空心盒11取出时,通过拉动梯形支撑架4贯穿的把手7,可以打开对空心盒11的限位,便于取出空心盒11,同时弹簧5使得限位块12回弹到原位,空心盒11的顶部设置有带有密封圈18的顶盖13,进而使空心盒11内部处于密封状态,避免在模具工作定模1和动模15处于分离状态时产生冷气外漏,动模15的底部开设的第三限位槽17与空心盒11的位置对应。
[0023]实施例2,如图1
‑
3所示,定模1的顶部靠近前表面边缘处开设有两个第一弧形槽口19,动模15的底部靠近前表面边缘处开设有两个第二弧形槽口14,冷凝管2的两端分别活动贯穿第二弧形槽口14和第一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表壁之间设置有空心盒,所述空心盒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均滑动贯穿至空心盒的外部,所述定模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定模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梯形支撑架,两个所述梯形支撑架的一侧外表面均设置有圆杆,两个所述圆杆的一端均固定有把手,两个所述圆杆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滑动贯穿至空心盒内部,两个所述圆杆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弹簧,所述空心盒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外表面粘附有密封圈,所述定模的顶部设置有动模,所述动模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限位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手套箱内框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的顶部靠近前表面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韩军,黄林霞,周炳林,顾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雷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