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方法及铸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0226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15
一种铸造方法,在铸造与接下来的铸造之间,使熔融金属在待机位置待机,在铸造时,使所述熔融金属从一个浇入口(44)向多条浇道(46、47)分流,在所述铸造方法中,所述浇道(46、47)在呈V字形的V字部(45)分支,所述熔融金属的待机位置设定为比所述V字部(45)高的位置(P1、P2、P4中的任一个),在实施反复铸造的期间,所述V字部(45)由所述熔融金属填满。述V字部(45)由所述熔融金属填满。述V字部(45)由所述熔融金属填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铸造方法及铸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方法及铸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通过向模具加压浇注熔融金属而得到铸造品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
[0003]根据以下附图对专利文献1进行说明。
[0004]图7是现有的铸造装置的基本结构图。
[0005]如图7所示,铸造装置100具有:上模106、具有管头107的下模108、以与管头107对置的方式配置的套筒111、包围该套筒111的加热器112、收纳于套筒111中的柱塞113、包围它们全部的真空容器114、以及附属于真空容器114的真空泵115、116。
[0006]上模106具有第一型腔101、第二型腔102、第一浇道103、第二浇道104及切刀105。
[0007]利用真空泵115对真空容器114内进行减压,利用真空泵116对第一型腔101及第二型腔102进行减压。
[0008]铝原料被装入套筒111,通过加热器112被融化。融化后,套筒111前进,套筒111的末端与管头107抵接。柱塞113前进,挤出熔融金属。
[0009]熔融金属的一部分以管头107

第一浇道103

第一型腔101的方式流动。
[0010]熔融金属的剩余部分以管头107

第二浇道104

第二型腔102的方式流动。
[0011]若熔融金属凝固,则使切刀105前进(图中为下降),将铸件的浇道部分切断。被切断的浇道部分通过管头107向套筒111落下,再次利用于接下来的融化。
[0012]到接下来的融化之前,在管头107的周围不存在熔融金属。管头107由隔热性能优异的陶瓷(专利文献1,段落0019)构成。
[0013]现有的铸造装置100具有如下所述的优点。
[0014]由于对第一型腔101及第二型腔102进行了减压,因此充型性能提高。此外,由于进行减压,因此在第一型腔101和第二型腔102中没有残留空气,在铸件中抑产生气孔的产生。
[0015]另一方面,现有的铸造装置100具有如下所述的缺点。
[0016]第一,通过了管头107的熔融金属与切刀105碰撞,向左和右方向改变90
°
,但因流动方向的骤变,左侧流和右侧流产生差异。该差成为铸造缺陷的主要原因。
[0017]第二,构成管头107的陶瓷以陶器为代表,抗热冲击性弱。其结果为,管头107的寿命变得比较短。管头107的更换频率升高,成为制造成本高涨的主要原因。
[0018]第三,由于真空容器114、真空泵115、116是必需的,因此铸造装置100变得昂贵。
[0019]在使熔融金属向多条浇道分流的铸造中,要求能够使分流后的流动均等的铸造技术。
[0020]现有技术文献
[0021]专利文献
[002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

2964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23]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24]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熔融金属分流的铸造中使分流后的流动均等的铸造技术。
[002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6]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铸造方法,在铸造与接下来的铸造之间,使熔融金属在待机位置待机,在铸造时,使所述熔融金属从一个浇入口向多条浇道分流,其中,
[0027]所述浇道在呈V字形的V字部分支,
[0028]所述熔融金属的待机位置设定为比所述V字部高的位置,
[0029]在实施反复铸造期间,所述V字部由所述熔融金属填满。
[0030]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一种铸造装置,由模具、熔融金属分支块、供给熔融金属的电磁泵、以及控制该电磁泵的控制部构成,其中,
[0031]所述熔融金属分支块具有一个浇入口和通过呈V字形的V字部而分支开的多条浇道,
[0032]所述电磁泵由交流电源驱动,
[0033]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熔融金属的待机位置维持为比所述V字部高的位置。
[0034]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优选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铸造装置的基础上,
[0035]所述熔融金属分支块由陶瓷构成。
[0036]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优选在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铸造装置的基础上,
[0037]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熔融金属的待机位置维持在所述熔融金属分支块的大致上表面。
[0038]专利技术效果
[0039]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V字部由熔融金属填满。
[0040]假设,在每次铸造时熔融金属与V字部碰撞时,会产生紊乱,分支后的流动产生差异。在本专利技术中,熔融金属不与V字部碰撞,因此,分支后的流动不会产生差异。
[0041]此外,与T字部相比,如果是V字部,则流动的方向的变化少,因此,能够实现流动的进一步的均匀化。
[0042]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熔融金属分流的铸造中,使分流后的流动均等的铸造技术。
[0043]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在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效果。
[0044]在利用交流电源驱动电磁泵时,对熔融金属施加微小的压力变动。因该压力变动,熔融金属不易凝固。
[0045]即,由于采用了电磁泵,因此熔融金属的流动性提高,能够在不提高熔融金属的温度的情况下将熔融金属的待机位置维持在比V字部高的位置。
[0046]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熔融金属分支块由陶瓷构成。陶瓷与金属相比热传导率非常小。陶瓷制熔融金属分支块的保温性良好,因此,能够抑制熔融金属的温度降低。
[0047]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控制部将熔融金属的待机位置维持在熔融金属分支块的大致上表面。V字部由熔融金属填满。熔融金属不会与V字部碰撞,因此,分支后的流动不会产生差异。
[0048]另外,陶瓷制熔融金属分支块富有隔热性,但抗热冲击性弱。在本专利技术中,在陶瓷制熔融金属分支块中始终流动或贮存熔融金属,因此,温度变化少,热冲击得以抑制。其结果为,能够大幅延长陶瓷制熔融金属分支块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4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铸造装置的基本结构图。
[0050]图2是电磁泵的剖视图。
[0051]图3是图2的3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0052]图4是熔融金属分支块的剖视图。
[0053]图5是沿图4中的箭头5

5方向的视图。
[0054]图6中,(a)是压缩前的衬垫的剖视图,(b)是沿图5中的6b

6b线的剖视图。
[0055]图7是现有的铸造装置的基本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7]实施例
[0058]如图1所示,铸造装置10由模具11、熔融金属分支块40、电磁泵20、控制该电磁泵20的控制部32、以及具备加热器12并贮存铝制的熔融金属13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铸造方法,在铸造与接下来的铸造之间,使熔融金属在待机位置待机,在铸造时,使所述熔融金属从一个浇入口向多条浇道分流,其中,所述浇道在呈V字形的V字部分支,所述熔融金属的待机位置被设定为比所述V字部高的位置,在实施反复铸造的期间,所述V字部由所述熔融金属填满。2.一种铸造装置,其由模具、熔融金属分支块、供给熔融金属的电磁泵、以及控制该电磁泵的控制部构成,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桥直恭厚泽义一手塚步伊藤康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金属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