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964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包括移动机构、连杆臂、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三角形臂、弹性与减震机构、第一固定安装件以及第二固定安装件,移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轮毂,将第一固定安装件和第二固定安装件安装在超平机器人的车架上,超平机器人引导试验车辆移动,当试验车辆经过不平的道路时,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将产生的作用在车轮上的垂直方向上的力和位移传递给驱动电机,在连杆臂和三角形臂带动下使受力传递给弹性与减震机构进行缓冲和振动衰减,使试验车辆轮胎的垂直方向上的受力以及跳动转换为超平机器人的横向的力和跳动,使超平机器人在遇到路面不平或者在和变化等状况时的整车高度变化范围减小。范围减小。范围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后悬架
,特别涉及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的日益普及,车辆的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超平机器人是可以对汽车进行运载、搬运以及试验的新型机器人,通过其内置的控制系统可以精确的引导试验车以设定的速度沿着预定的路线行驶以达到测试目的,然而在进行试验时,汽车并非总是在水平的路面行驶的,为达到一些测试目的,需要将汽车牵引到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而目前的超平机器人无法较好的应对不平路面,导致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会出现转向难以操纵以及不稳定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可以将汽车颠簸时产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受力以及跳动转换为超平机器人的横向力及跳动,提高超平机器人的转向以及操纵稳定性。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包括移动机构、连杆臂、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三角形臂、弹性与减震机构以及安装在超平机器人车架上的第一固定安装件以及第二固定安装件,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轮毂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固定安装件包括连接成倒L型结构的水平段以及竖直段,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水平段和竖直段之间,所述轮毂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连杆臂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安装件连接,所述三角形臂位于连杆臂上方,其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连接臂以及第二连接臂与连杆臂转动连接,所述水平段与三角形臂连接,所述弹性与减震机构一端与第一固定安装件连接,另一端与三角形臂转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三角形臂上设置有呈三角形排列的安装孔,所述水平段、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以及弹性与减震机构均通过销与安装孔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垫圈以及第二垫圈,所述第一连接臂通过第二垫圈与三角形臂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通过第一垫圈与三角形臂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水平段远离竖直段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连接部,所述弧形连接部与三角形臂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水平段上开设有加装槽。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与减震机构包括弹性元件、减震器、弹性元件线圈套、弹性元件套筒以及减震器套筒,所述减震器与弹性元件一体设置,所述减震器包括减震器体,所述减震器体通过减震器套筒与三角形臂转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线圈套设置在弹性元件远离减震器的一端,所述弹性元件套筒设置在弹性元件线圈套上,并与第一固定安装件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弹性与减震机构还包括弹性元件套筒盖以及减震器套筒盖,所述弹性元件套筒盖设置在弹性元件套筒的两侧,所述减震器套筒盖设置在减震器套筒两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第一固定安装件和第二固定安装件安装到超平机器人的车架上,在超平机器人带动试验车辆进行移动的过程中,若试验车辆经过不平坦的路面上,后独立悬架将产生的作用在车辆上垂直方向上的力和位移传递给驱动电机,在连杆臂的作用下,会带动三角形臂转动,使得受力传递给弹性与减震机构,在弹性与减震机构的缓冲和衰减振动作用下,可以使试验车辆轮胎的垂直方向上的受力以及跳动转换为超平机器人的横向的力和跳动,使超平机器人在遇到路面不平或者在和变化等状况时的整车高度变化范围减小。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的第一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的第一固定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的三角形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的连杆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的第二固定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的弹性与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为第一固定安装件,2为连杆臂,3为弹性元件,4为减震器,5为第一连接臂,6为第二连接臂,7为第一垫圈,8为第二垫圈,9为三角形臂, 10为销,11为驱动电机,12为第二固定安装件,13为轮毂,14为弹性元件线圈套,15为弹性元件套筒,16为弹性元件套筒盖,17为减震器体,18为减震器套筒,19为减震器套筒盖,20为水平段,21为竖直段,22为安装孔,23为弧形连接部,24为加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6]参见图1至图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包括移动机构、连杆臂2、第一连接臂5、第二连接臂6、三角形臂9、弹性与减震机构以及安装在超平机器人车架上的第一固定安装件1以及第二固定安装件 12,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轮毂13以及驱动电机11,所述第二固定安装件12包括连接成倒L型结构的水平段20以及竖直段21,所述驱动电机11设置在水平段 20和竖直段21之间,所述轮毂13与驱动电机11连接,所述连杆臂2一端与驱动电机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安装件1连接,所述三角形臂9位于连杆臂 2上方,其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连接臂5以及第二连接臂6与连杆臂2转动连接,所述水平段20与三角形臂9连接,所述弹性与减震机构一端与第一固定安装件 1连接,另一端与三角形臂9转动连接。
[0027]本技术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用于安装在超平机器人的车架上,可以将试验车辆在试验过程中经过不平路面产生的垂直方向的力和位移转化成横向的力和跳动,从而使超平机器人在遇到路面不平或载荷变化等状况时的整车高度变化范围减小,提高超平机器人的转向以及操纵稳定性。
[0028]具体的,通过第一固定安装件1和第二固定安装件12将本技术安装到超平机器人的车架上,由驱动电机11带动轮毂13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超平机器人进行移动,而在移动的过程中,若试验车辆经过凹凸不平的路段时,超平机器人后独立悬架将产生的作用在车轮上的垂直方向上的力和位移传递给驱动电机11,由于驱动电机11和连杆臂2相连,因此作用在车轮上的垂直方向上的力和位移可以传递给连杆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连杆臂、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三角形臂、弹性与减震机构以及安装在超平机器人车架上的第一固定安装件以及第二固定安装件,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轮毂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固定安装件包括连接成倒L型结构的水平段以及竖直段,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水平段和竖直段之间,所述轮毂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连杆臂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安装件连接,所述三角形臂位于连杆臂上方,其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连接臂以及第二连接臂与连杆臂转动连接,所述水平段与三角形臂连接,所述弹性与减震机构一端与第一固定安装件连接,另一端与三角形臂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臂上设置有呈三角形排列的安装孔,所述水平段、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以及弹性与减震机构均通过销与安装孔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平机器人的后独立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垫圈以及第二垫圈,所述第一连接臂通过第二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社王宣锋陈振日林景岳周长周继军张凯林俊山程思博吴秋敏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