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55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燃针织布,属于针织布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一些针织布阻燃性欠佳,遇火容易燃烧,从而无法适用于工作服制造的问题。本阻燃针织布,包括基布层,基布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阻燃保护层和阻燃剂保护层,第一阻燃保护层包括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和第三阻燃层,第一阻燃层设置在第二阻燃层的一侧,第三阻燃层设置在第二阻燃层的另一侧,阻燃剂保护层由第一薄膜层、阻燃剂层和第二薄膜层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第三阻燃层、第一薄膜层、阻燃剂层和第二薄膜层的设置,使该布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并给穿戴者带来更加安全的体验,从而提升该布料的适用范围。从而提升该布料的适用范围。从而提升该布料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针织布


[0001]本技术属于针织布
,涉及一种针织布,特别是一种阻燃针织布。

技术介绍

[0002]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布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针织布面料具有质地柔软、吸湿透气、排汗保暖等特性。
[0003]现有的一些针织布阻燃性欠佳,在遇到火时容易燃烧,有些工作服需要有较好的阻燃性能,才能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护,因此这些阻燃性欠佳的针织布无法适用于工作服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阻燃针织布,该阻燃针织布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并给穿戴者带来更加安全的体验。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阻燃针织布,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阻燃保护层和阻燃剂保护层,所述第一阻燃保护层包括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和第三阻燃层,所述第一阻燃层设置在第二阻燃层的一侧,所述第三阻燃层设置在第二阻燃层的另一侧,所述阻燃剂保护层由第一薄膜层、阻燃剂层和第二薄膜层构成,所述阻燃剂层设置在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之间,所述阻燃剂保护层的另一侧设置有面料保护层。
[000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具有优良阻燃性能的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和第三阻燃层均能够有效阻止燃烧,同时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起到对阻燃剂层进行封闭的作用,当火与阻燃剂层接触时,氢氧化铝阻燃剂受热分解释放出结晶水,用来抑制燃烧的蔓延,从而提高该布料的阻燃效果
[0008]所述面料保护层包括有耐磨层、加强层和抗菌层,所述耐磨层设置在加强层的一侧,所述抗菌层设置在加强层远离耐磨层的一侧。
[0009]采用以上结构,用于提高该布料的耐磨性、抗菌性和强度,使该布料不易断裂,且更加不易滋生细菌。
[0010]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尼龙纤维,所述加强层的材质为锦纶纤维。
[0011]采用以上设计,尼龙纤维材质的耐磨层使该布料更加耐磨,且锦纶纤维材质的加强层使该布料的强度更高。
[0012]所述抗菌层的厚度为20

40nm,所述抗菌层为纳米银抗菌纤维制成。
[0013]采用以上设计,纳米银抗菌纤维材质的抗菌层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提高该布料的抗菌性。
[0014]所述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的材质均为PU防水膜层,所述阻燃剂层的材质为氢氧化铝阻燃剂。
[0015]采用以上设计,用于对阻燃剂层进行密封,同时提升该布料的防水阻燃效果。
[0016]所述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的材质分别为聚苯硫醚纤维和高阻燃腈氯纶纤维,所述第三阻燃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纤维。
[0017]采用以上设计,用于加强该布料整体的阻燃性,从而提升该布料的安全性。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阻燃针织布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技术通过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第三阻燃层、第一薄膜层、阻燃剂层和第二薄膜层的设置,使该布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并给穿戴者带来更加安全的体验,从而提升该布料的适用范围,解决了现有的一些针织布阻燃性欠佳,遇火容易燃烧,从而无法适用于工作服制造的问题。
[0020]2、通过耐磨层、加强层和抗菌层的设置,耐磨层能够为该布料提供耐磨保护,而加强层能够提高该布料的强度,同时抗菌层能够提高该布料的抗菌性,使该布料更加卫生。
[0021]3、通过设计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的材质分别为聚苯硫醚纤维和高阻燃腈氯纶纤维,其使该布料具有耐磨性和阻燃性,从而使该布料可在高温下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阻燃保护层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中阻燃剂保护层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中面料保护层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基布层;2、第一阻燃保护层;21、第一阻燃层;22、第二阻燃层;23、第三阻燃层;3、阻燃剂保护层;31、第一薄膜层;32、阻燃剂层;33、第二薄膜层;4、面料保护层;41、耐磨层;42、加强层;43、抗菌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8]如图1

图4所示,本阻燃针织布,包括基布层1,基布层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阻燃保护层2和阻燃剂保护层3,第一阻燃保护层2包括第一阻燃层21、第二阻燃层22和第三阻燃层23,第一阻燃层21设置在第二阻燃层22的一侧,第三阻燃层23设置在第二阻燃层22的另一侧,阻燃剂保护层3由第一薄膜层31、阻燃剂层32和第二薄膜层33构成,阻燃剂层32设置在第一薄膜层31与第二薄膜层33之间,阻燃剂保护层3的另一侧设置有面料保护层4,通过第一阻燃层21、第二阻燃层22、第三阻燃层23、第一薄膜层31、阻燃剂层32和第二薄膜层33的设置,使该布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并给穿戴者带来更加安全的体验,从而提升该布料的适用范围,解决了现有的一些针织布阻燃性欠佳,遇火容易燃烧,从而无法适用于工作服制造的问题。
[0029]面料保护层4包括有耐磨层41、加强层42和抗菌层43,耐磨层41设置在加强层42的一侧,抗菌层43设置在加强层42远离耐磨层4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耐磨层41、加强层42和抗菌层43的设置,耐磨层41能够为该布料提供耐磨保护,而加强层42能够提高该布料的强度,同时抗菌层43能够提高该布料的抗菌性,使该布料更加卫生。
[0030]耐磨层41的材质为尼龙纤维,加强层42的材质为锦纶纤维,在本实施例中,尼龙纤维的柔韧性、弹性回复性率较高,而且尼龙纤维还有良好的耐磨性,并为该布料提供耐磨保护,锦纶纤维的断裂强度较高,回弹性和耐疲劳性优良,能够有效提高该布料的强度。
[0031]抗菌层43的厚度为20

40nm,抗菌层43为纳米银抗菌纤维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纳米银抗菌纤维能够有效破坏细菌的结构,杀灭细菌,从而抑制细菌的滋生,并使抗菌层43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
[0032]第一薄膜层31和第二薄膜层33的材质均为PU防水膜层,阻燃剂层32的材质为氢氧化铝阻燃剂,在本实施例中,PU防水膜的弹性佳,轻度高,通过上述设计,其能够提高该布料的防水性能,而阻燃剂层32的设置则有效提高该布料的阻燃性。
[0033]第一阻燃层21和第二阻燃层22的材质分别为聚苯硫醚纤维和高阻燃腈氯纶纤维,第三阻燃层23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纤维,在本实施例中,聚苯硫醚纤维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试剂、水解性以及阻燃性能,而高阻燃腈氯纶纤维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阻燃性,同时聚四氟乙烯纤维的耐候性优良,可在高温下使用。
[0034]本技术的工作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针织布,包括基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阻燃保护层(2)和阻燃剂保护层(3),所述第一阻燃保护层(2)包括第一阻燃层(21)、第二阻燃层(22)和第三阻燃层(23),所述第一阻燃层(21)设置在第二阻燃层(22)的一侧,所述第三阻燃层(23)设置在第二阻燃层(22)的另一侧,所述阻燃剂保护层(3)由第一薄膜层(31)、阻燃剂层(32)和第二薄膜层(33)构成,所述阻燃剂层(32)设置在第一薄膜层(31)与第二薄膜层(33)之间,所述阻燃剂保护层(3)的另一侧设置有面料保护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保护层(4)包括有耐磨层(41)、加强层(42)和抗菌层(43),所述耐磨层(41)设置在加强层(42)的一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其陈嘉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麦克成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