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能环及其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340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能环及其灶具,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一种聚能环,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内圈部和外圈部,外圈部为进气侧,内圈部为出气侧,本体中部为设置燃烧器且邻接出气侧的燃烧器区域;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设置在本体内,第一进气通道贯穿外圈部与内圈部;导流底壁,导流底壁设于本体的底部;第二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沿导流底壁设置,且第二进气通道连接进气侧和出气侧;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至少部分设在导流底壁上。支撑结构至少部分设在导流底壁上。支撑结构至少部分设在导流底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能环及其灶具


[0001]本技术属于厨房用具
,特别是一种聚能环及其灶具。

技术介绍

[0002]灶具燃烧器热效率是灶具指标中的重要指标,目前,在提高热效率方面可以通过设置至少两层的聚能盘来提升热效率,在设计过程中,如何优化聚能盘结构是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聚能环,具有使火焰反应剧烈,从而提升火焰温度,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升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的特点。
[0004]本技术的目的至少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聚能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内圈部和外圈部,所述外圈部为进气侧,所述内圈部为出气侧,所述本体中部为设置燃烧器且邻接所述出气侧的燃烧器区域;
[0006]还包括
[0007]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贯穿所述外圈部与所述内圈部;
[0008]导流底壁,所述导流底壁设于所述本体的底部;
[0009]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沿所述导流底壁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接所述进气侧和所述出气侧;和
[0010]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导流底壁上;
[0011]其中,所述导流底壁用于限定第二进气通道的部分边界;
[0012]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第二导流通道均与所述燃烧器区域相连。
[0013]在上述聚能环中,所述本体包括上层盘和下层盘,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设于所述上层盘与所述下层盘之间。
[0014]在上述聚能环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沿所述本体的燃烧器区域环绕设置。
[0015]在上述聚能环中,所述上层盘具有由内向外倾斜向上设置的第一导向部和由外向内倾斜向上设置的第二导向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之间的汇集槽。
[0016]在上述聚能环中,所述导流底壁由所述下层盘的底部从所述进气侧朝向所述出气侧延伸,所述导流底壁呈弧面状。
[0017]在上述聚能环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上层盘或/和所述下层盘,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外圈部。
[0018]在上述聚能环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上层盘和/或所述下层盘,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内圈部。
[0019]在上述聚能环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设有换热结构,所述换热结构为铜翅片、铝翅片或者热管。
[0020]在上述聚能环中,所述上层盘上限位连接有若干炉耳,所述下层盘上设有若干凸起,所述炉耳下端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凸起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0021]在上述聚能环中,所述紧固件由所述出气侧朝向所述进气侧方向连接所述凸起和所述连接部。
[0022]一种灶具,包括
[0023]灶具面板;
[0024]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灶具面板上;所述燃烧器具有内环空气补给区域和空气引射区域;所述空气引射区域与内环空气补给区域分隔;所述灶具还具有外环空气补给区域,所述燃烧器的一外周用于限定所述外环空气补给区域的部分边界,所述外环空气补给区域与所述内环空气补给区域相连通;和
[0025]上述所述聚能环,所述聚能环环绕所述燃烧器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外环空气补给区域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空气引射区相连通。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7]1.本技术中,在聚能环使用过程中,可从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同时进气供气,使火焰反应剧烈,从而提升火焰温度,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升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0028]2.在空气经过第一进气通道时,会与本体进行接触,空气与聚能盘内高温进行热交换,进而提升燃烧所需空气温度,火焰反应剧烈,从而提升火焰温度,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升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在空气经过导流底壁时,空气与聚能盘自身散热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了从第二进气通道空气的温度,进一步使得燃烧器反应剧烈,提升火焰温度,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提升燃料燃烧释放能量。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30]图2是本技术的炉耳位置的剖视图。
[0031]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32]图4是聚能环与燃烧器配合使用时的示意图。
[0033]100、本体;101、第一进气通道;102、第二进气通道;103、燃烧器区域;
[0034]2、上层盘;21、第一导向部;22、第二导向部;23、汇集槽;
[0035]3、下层盘;31、导流底壁;32、凸起;
[0036]4、支撑结构;
[0037]5、换热结构;
[0038]6、炉耳;61、连接部;
[0039]7、紧固件;
[0040]200、灶具面板;
[0041]300、燃烧器;301、内环空气补给区域;302、空气引射区域;303、外环空气补给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在图4中所显示的箭头表示两列分别从第一进气通道101、第二进气通道102进入的空气,其中a处表示空气从第一进气通道101进入,b处表示空气从第二进气通道102进入。
[0044]如图1

图3所示,一种聚能环,包括本体100,本体100包括内圈部和外圈部,外圈部为进气侧,内圈部为出气侧,本体100中部为设置燃烧器300且邻接出气侧的燃烧器区域103;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01、导流底壁31、第二进气通道102和支撑结构4,第一进气通道101设置在本体100内,第一进气通道101贯穿外圈部与内圈部;导流底壁31设于本体100的底部;第二进气通道102沿导流底壁31设置,且第二进气通道102连接进气侧和出气侧;支撑结构4至少部分设在导流底壁31上;其中,导流底壁31用于限定第二进气通道102的部分边界;其中,第一进气通道101、第二导流通道均与燃烧器区域103相连;另外,支撑结构4也用于限定第二进气通道的另外部分边界。
[0045]本技术中,在聚能环使用过程中,可从第一进气通道101和第二进气通道102同时进气供气,使火焰反应剧烈,从而提升火焰温度,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升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0046]同时,在空气经过第一进气通道101时,会与本体100进行接触,空气与聚能盘内高温进行热交换,进而提升燃烧所需空气温度,火焰反应剧烈,从而提升火焰温度,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升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在空气经过导流底壁31时,空气与聚能盘自身散热的热量进行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能环,包括本体(100),所述本体(100)包括内圈部和外圈部,所述外圈部为进气侧,所述内圈部为出气侧,所述本体(100)中部为设置燃烧器(300)且邻接所述出气侧的燃烧器区域(10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01),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01)设置在所述本体(100)内,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01)贯穿所述外圈部与所述内圈部;导流底壁(31),所述导流底壁(31)设于所述本体(100)的底部;第二进气通道(102),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02)沿所述导流底壁(31)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02)连接所述进气侧和所述出气侧;和支撑结构(4),所述支撑结构(4)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导流底壁(31)上;其中,所述导流底壁(31)用于限定第二进气通道(102)的部分边界;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01)、第二导流通道均与所述燃烧器区域(10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0)包括上层盘(2)和下层盘(3),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01)包括所述上层盘(2)与所述下层盘(3)配合形成的腔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01)沿所述本体(100)的燃烧器区域(103)环绕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盘(2)具有由内向外倾斜向上设置的第一导向部(21)和由外向内倾斜向上设置的第二导向部(2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22)之间的汇集槽(2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底壁(31)由所述下层盘(3)的底部从所述进气侧朝向所述出气侧延伸,所述导流底壁(31)呈弧面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安奎康刘胜
申请(专利权)人: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